枕中记之青城外传_第七折衰兰送客咸枕中记之青城外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折衰兰送客咸枕中记之青城外传 (第2/3页)

,他举刀的手不知不觉放了下来。与此同时,他脚下那个奄奄一息的大唐卫士拚着最后一口气跃起,抡圆了刀,削下他的头。奚族武士脸上甚至还带着初见她时的微笑。

    第一次直面如此血腥的死亡,怡然转过脸,一阵眩晕。阿隼却热血沸腾,自觉今日若能像那卫士一样为姑姑战死,也不枉了来这世间一遭。怡然紧握着他的手“我不许你离开半步。”

    庄门外,一骑如飞而来,却是青城。自从听到洛阳沦陷的消息,已经赶到陕州的他就没合过眼,昼夜兼程,逆难民潮而行,直入洛阳,只为了见到她平安无事。这些年,本来以为已经忘了她,现在才明白,她始终是他在这茫茫乱世中最牵挂的人。

    乍见雪地中尸体狼藉,青城急火攻心,喉头一甜,呕出一口血来。难道他已经来迟了,难道大错已经铸成?待听到庄内搏击之声,他振奋精神,杀了进去。他刀法本来不凡,此刻心系怡然安危,下手更不容情,手起刀落,所向无不披靡,把父亲“杀戒不可破”的告诫全抛在了脑后。

    “青城!”怡然禁不住松开阿隼的手,往前走了两步。

    在万千繁密的声音里,听到她轻轻的一声呼唤,每次午夜梦回后累积起来的恨意、每次将钱买醉后沉淀下来的伤心,竟都化为乌有。他忘神地看着她,一如当日初见。一把刀挟着股冷风从他背后劈来,他本能地一侧身子,手中刀后发而先至,杀了最后一个敌人。当然,他肩上也挨了那家伙一下。

    他们迅速离开了山庄,藏身到附近的一个小村子。

    王府的亲卫还剩下八九个人,无一不是遍身浴血。怡然亲手为他们包扎,却始终没看青城一眼。他拒绝侍女的看护,愤愤不平地想:“都是为你受伤,凭什么厚此薄彼?”等她向他走过来时,他又觉得好笑,她还是像当初那么容易害羞。

    看到青城赤裸胸膛上的荷花刺青,她脸上忽然泛起异样的红晕,赶紧偏过头,专心清洗他伤口。他紧抿着嘴唇,心想:“原来你并没有因为宗之而彻底摒弃我们共同的记忆。”

    阿隼站在旁边,敌视地看着青城,他发现姑姑跟这个男人的关系不同寻常。青城注意到了,然而并不在意。这少年的相貌仿佛宗之的翻版,甚至宗之对怡然的爱也在他身上复活了,连那种凝神注视的神情都是一样的,青城刚见到他时也吓了一跳。

    “你变了很多。都有白头发了。”怡然终于抬起头来看他。

    青城耸耸肩“没法子,三十岁的人了,江湖子弟江湖老啊!况且,我对你……”

    怡然不等他说完就转身离开了。她知道自己的举动很生硬,但他为救她而甘愿赴死,这样的情意是她承受不了的。

    村外蹄声如雷,众人相顾失色,都想这一回是在劫难逃。怡然终于忍不住“我早就是一个空壳,不值得你们如此。”

    亲卫们拔出腰刀,大吼:“臣等甘愿以身殉主。”

    青城却微笑着,学她惯常说话的口吻,在她耳边道:“值得不值得,我自己清楚,不由你决断。”

    安禄山手下的大将崔乾祐大步走了进来,长跪在地“臣来得迟了,害公主受到惊扰,请公主原宥。”

    怡然讶异,却不露声色。“你起来说话。”

    “主公已经派乾祐去驻守陕州。公主若要回长安,沿途正好由乾祐照应。乾祐可以送公主到潼关前,过了潼关,仍是唐兵地界。”

    怡然大怒,两条眉毛竖起来,冷冷道:“将军高估我了,潼关守将绝不会因为我而开门迎敌,给你们可乘之机的。”

    “公主错看乾祐了,乾祐怎么敢利用公主?乾祐已经给公主备下三十匹良马,粮草若干,供公主路上使用。乾祐会确保公主从洛阳至灵宝一路的安全。当然了,公主的家臣勇不可挡,我们的人无须相随。”

    “你放我走,不怕牧羊奴知道?”她骂安禄山是牧羊奴。

    “来这里的都是我的心腹,主公不会知道的。”他回头扫了部将一眼,眼中杀气凛然。

    “你为什么冒这么大的风险来帮我?”

    崔乾祐叹了口气道:“公主还是不信我,看来公主是真的忘记了。当年乾祐有事触怒了李相,若不是公主说情,乾祐早就身首异处了。当时乾祐就立下重誓,他日公主若有用得着乾祐的地方,必定粉身碎骨来报答公主的活命之恩。”

    怡然权衡过后,终于向叛将展颜道了一声多谢。她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只是不能连累了阿隼、青城和这些忠诚的亲卫。

    三

    大唐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

    天宝十五载六月初八,潼关守将哥舒翰与崔乾祐决战于灵宝西原,唐军大败。六月初九,潼关破,长安失去了御敌的最后一道屏障。消息传到京师,朝廷动摇,军民震骇。监察御史高适等主张死战,右相杨国忠等主张“幸蜀”,也就是要皇帝逃到四川去,信心彻底崩溃的皇帝完全倒向了杨国忠这边。

    六月十二日清晨,皇帝登上勤政楼,宣布亲征。十二日下午,皇太子李亨的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身着便服,去了永乐观。汝阳王在世的时候,跟太子的关系很厚,而李俶和李倓都是怡然童年时的游伴、长大后的知交。

    李倓一见怡然便道:“阿九,皇上已经移仗未央宫了。”

    怡然难过之至“皇上准备放弃长安了。我就知道他早上说的话是在放烟幕!”

    李俶着急地道:“阿九跟我们一起走吧。”

    “俶哥哥怕我留下来殉国吗?皇上一走,民心尽失,长安肯定守不住了,我留下来没有任何价值。”

    李俶听她这么说,不觉松了口气。

    怡然盯着兄弟俩。“现在失去长安,将来自有光复的一天。可是,三叔若真的跟着皇上去了蜀中,那还有什么指望?太子,国家的储君,应当挽狂澜于既倒!这种时候,只要三叔登高一呼,天下兵马必定誓死相从,直至把胡奴逐出中原。”她兴奋地站了起来“皇上要去西南,谁也拦不了他老人家了。西北是我们李家的根本所在,只要三叔肯留下来,固西北,取中原,复我河山,都是指日可待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