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_卷一百二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一百二十三 (第6/7页)

。文宗爱好经学义理,心中很想念他。太和六年(832)二月,又召回郑覃任侍讲学士。七年(833)春,李德裕做宰相。五月,委任郑覃为御史大夫。文宗曾在延英殿对宰相们说:“殷侑精通经学。为人很像郑覃。”李宗闵说:“郑覃、殷侑的确通经学,但在评议论说方面没有值得听的东西。”李德裕针锋相对地说:“殷侑、郑覃的言论,别人不想听,不过陛下极想听。”郑覃曾经憎恶别人结为朋党,这正是李宗闵待他刻薄的原因所在。太和八年(834),郑覃迁升为户部尚书。同年,李德裕罢相,李宗闵又主持朝政,与李训、郑注一道排斥李德裕和李绅。李德裕、李绅遭贬黜后,郑覃也被降职任秘书监。太和九年(835)六月,杨虞卿、李宗闵获罪被流放,又委任郑覃为刑部尚书。十月,郑覃迁升为尚书右仆射,兼任国子祭酒。李训、郑注伏法处死,文宗召郑覃入宫拟制皇帝的诏书敕令;次日,郑覃以本官任同平章事,受封为荥阳公,食邑二千户。

    郑覃虽然精通经义,但不善于写文章。他讨厌进士们的虚浮不实,开成初年(836),他上奏提出:礼部贡院应当取消进士科。起初,在紫宸殿应答策问时,文宗谈到选拔才士的问题,郑覃说:“南北朝时多取用文采华丽的人,所以国家治理不好。士人以才干能胜任职务就取用,有什么必要讲究文章辞藻?”文宗说:“考中进士的人已经担任过州县官员的,方镇上报朝廷各署即可任用,其他的不能任用。”郑覃说:“进士科考中的人大多轻浮刻薄,不一定都任用。”文宗说:“轻浮刻薄与诚朴敦厚,各类职务中都有这两种人,未必只在进士中有。进士科已设置二百年,也不能骤然改掉。”郑覃说:“也不可过分推崇培植。”文宗曾对宰辅大臣说:“现在百官松懈怠惰,需要逐条重列法纪。”就势指着此前的香炉说:“这个香炉开初也很华美,使用久了以后,就失去了光彩。如不加以修饰,怎能复原如初?”郑覃回答说:“大力变革风气,应当考察实效。近三十年以来,人们多不务实,都凭情面办事。像嵇康、阮籍这样的人,不可能办理本职分内事务。”李石说:“这种风气源于世道太平,人人相安无事,系由安逸所致。现在一般民众也都仰慕晋代王衍的求自全、尚玄谈的作风,以赶不上王衍为羞耻。”文宗说:“诸位辅佐朕治国,职责仅在振起复兴法度而已。”

    当太学将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时,郑覃奏请由起居郎周土犀、水部员外郎崔球、监察御史张次宗、礼部员外郎温业等人,校定《诗》、《书》、《易》等儒家九经的文字,并旋即将刊定的文本刻在石上。郑覃被加授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等职务。文宗曾在延英殿评论古今诗句的优劣,郑覃说:“孔子所删定的,只是《诗》三百篇。后世泛滥至今的这些五言诗、七言诗之类,都不是雅正之辞,不值得帝王欣赏吟咏。《诗》中的《雅》、《颂》之作,都是在下位者批评在上位者而写的,而不是在上位者教化在下位者所做的。王者采集民间诗歌,是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施政得失。孔子删定它们,拿它们作为世代承袭的典范。近代的陈后主、隋炀帝都长于诗歌章句,却不懂王者治国的主要方面的事,终于发生末年的失国。诗歌章句是小技,希望陛下不要去追求它。”郑覃以宰相身份兼任国子祭酒,奏请在太学设置五经博士各一人,由于他们没有禄米田,请求按王府官例,赐给他们俸禄粮,文宗依从这一建议。郑覃又进献《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

    同年,李固言再度任宰相。李固言与李宗闵、杨嗣复相亲善,郑覃憎恶他。由于起居郎一职无人担任,李固言进奏说:“周敬复、崔球、张次宗等三人,都能胜任这一职务。”郑覃说:“崔球奔走于李宗闵门下;况且史官在宫殿内执笔所记之事,将成为千古准则,不允许朋党的人担任。如果让裴中孺、李讠襄夷任此职,微臣不敢有丝毫异议。”于是作罢。开成三年(838),杨嗣复由西川入朝任平章事,与郑覃矛盾更深,加上倚恃李固言、李珏,进殿对答策问的时候,是非蜂起。二月,郑覃晋位为太子太师。

    文宗因旱灾不止释放在押囚犯,放出宫女刘好奴等五百余人,将她们送到两街的寺院道观中,听凭她们各自返回亲属家中。在紫宸殿对答策问时,李珏说:“陛下放还宫女的人数多,德超千古。汉代制度,八月挑选宫人;晋武帝平定吴国,也多采选宫女。孔子曰:‘没有见过好德有如这样好色的人。’如今陛下认为宫女过多无益而放还她们,微臣庆贺。”郑覃说:“晋武帝由于采选宫人的失当,致使中原变成为异族统治地区,陛下以此作为鉴戒,将宫女放还非常适宜。”同年十二月,郑覃三次上呈奏章请求免职,文宗下诏免去他太子太师职务,其他职位不变。他仍然三、五天去一次中书省,商量政事。开成四年(839)五月,郑覃被免去宰相职务,仍兼左仆射。武宗即位,李德裕当政,打算选拔郑覃任宰相,郑覃以脚有毛病为由坚决推辞,不到任入朝参谒。会昌二年(842),郑覃以代理司徒的职位辞官归居,后去世。其子裔绰,因郑覃的勋劳而受恩荣,被授予渭南尉官职,代理弘文馆职务。

    郑覃年轻时生活清苦,为人正直谦让,不轻易与别人亲密相交。官位高至宰相,所住的房屋从未增建装饰,刚够遮蔽风雨。家中没有妾婢,人们都仰慕他纯朴洁净的作风。但他嫉恶得过分,许多事情他都不能容忍,因而大家对他感到畏惧而不喜欢他。

    陈夷行字周道,颍川人。祖父陈忠,父亲陈邑。陈夷行在宪宗元和七年(812)考中进士,多次被朝廷派往地方负责特殊事务的使臣府署召用。敬宗宝历末年(825),陈夷行由侍御史改任虞部员外郎,都是在朝廷的东都分设机构任职。文宗太和三年(829),入朝担任起居郎、史馆修撰,参预修撰《宪宗实录》。四年(830)进献《宪宗实录》,转任司封员外郎。太和五年(831),陈夷行迁升吏部郎中。四月,被召任翰林学士。太和八年(834),兼任皇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