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一百四十一 (第5/8页)
久,齿皆出矣,粲然洁白,玄宗方信之。 玄宗好神仙,而欲果尚公主。果固未知之,谓秘书少监王迥质、太常少卿萧华 曰:“谚云娶妇得公主,真可畏也。”迥质与华相顾,未晓其言。即有中使至,宣 曰:“玉真公主早岁好道,欲降先生。”果大笑,竟不奉诏。迥质等方悟向来之言。 后恳辞归山,因下制曰:“恆州张果先生,游方外者也。迹先高尚,深入窈冥。 是浑光尘,应召城阙。莫详甲子之数,且谓羲皇上人。问以道枢,尽会宗极。今特 行朝礼,爰畀宠命。可银青光禄大夫,号曰通玄先生。”其年请入恆山,锡以衣服 及杂彩等,便放归山。乃入恆山,不知所之。玄宗为造栖霞观于隐所,在蒲吾县, 后改为平山县。 道士叶法善,括州括苍县人。自曾祖三代为道士,皆有摄养占卜之术。法善少 传符箓,尤能厌劾鬼神。显庆中,高宗闻其名,征诣京师,将加爵位,固辞不受。 求为道士,因留在内道场,供待甚厚。时高宗令广征诸方道术之士,合炼黄白。法 善上言:“金丹难就,徒费财物,有亏政理,请核其真伪。”帝然其言,因令法善 试之,由是乃出九十余人,因一切罢之。法善又尝于东都凌空观设坛醮祭,城中士 女竞往观之。俄顷数十人自投火中,观者大惊,救之而免。法善曰:“此皆魅病, 为吾法所摄耳。”问之果然。法善悉为禁劾,其病乃愈。 法善自高宗、则天、中宗历五十年,常往来名山,数召入禁中,尽礼问道。然 排挤佛法,议者或讥其向背。以其术高,终莫之测。 睿宗即位,称法善有冥助之力。先天二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仍依旧为道 士,止于京师之景龙观,又赠其父为歙州刺史。当时尊宠,莫与为比。 法善生于隋大业之丙子,死于开元之庚子,凡一百七岁。八年卒。诏曰: 故道士鸿胪卿、员外置、越国公叶法善,天真精密,妙理玄暢,包括秘要,发 挥灵符,固以冥默难源,希夷罕测。而情栖蓬阆,迹混朝伍,保黄冠而不杖,加紫 绶而非荣,卓尔孤秀,冷然独往。胜气绝俗,贞风无尘,金骨外耸,珠光内应。斯 乃体应中仙,名升上德。朕当听政之暇,屡询至道;公以理国之法,数奏昌言。谋 参隐讽,事宣弘益。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慭遗,歼良奄及。永惟平 昔,感怆于怀,宜申礼命,式旌泉壤。可赠越州都督。 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 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玄奘既辩博出群,所在 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 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太宗见 之,大悦,与之谈论。于是诏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于弘福寺翻译,仍敕右仆射房玄 龄、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广召硕学沙门五十余人,相助整比。 高宗在宫,为文德太后追福,造慈恩寺及翻经院,内出大幡,敕《九部乐》及 京城诸寺幡盖众伎,送玄奘及所翻经像、诸高僧等入住慈恩寺。显庆元年,高宗又 令左仆射于志宁、侍中许敬宗、中书令来济、李义府、杜正伦、黄门侍郎薛元超等, 共润色玄奘所定之经,国子博士范义硕、太子洗马郭瑜、弘文馆学士高若思等,助 加翻译。凡成七十五部。奏上之。后以京城人众竞来礼谒,玄奘乃奏请逐静翻译, 敕乃移于宜君山故玉华宫。六年卒,时年五十六,归葬于白鹿原,士女送葬者数万 人。 僧神秀,姓李氏,汴州尉氏人。少遍览经史,隋末出家为僧。后遇蕲州双峰山 东山寺僧弘忍,以坐禅为业,乃叹伏曰:“此真吾师也。”便往事弘忍,专以樵汲 自役,以求其道。 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 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达摩赍衣钵航海而来,至梁,诣武帝。帝问 以有为之事,达摩不说。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遇毒而卒。其年,魏使宋云于 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衣履而已。达摩传慧可,慧可尝断其左臂,以求 其法,慧可传璨,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 弘忍姓周氏,黄梅人。初,弘忍与道信并住东山寺,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神 秀既师事弘忍,弘忍深器异之,谓曰:“吾度人多矣,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 弘忍以咸亨五年卒,神秀乃往荆州,居于当阳山。则天闻其名,追赴都,肩舆 上殿,亲加跪礼,敕当阳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已下及京都士庶,闻风争来 谒见,望尘拜伏,日以万数。中宗即位,尤加敬异。中书舍人张说尝问道,执弟子 之礼,退谓人曰:“禅师身长八尺,庞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初,神秀同学僧慧能者,新州人也。与神秀行业相埒。弘忍卒后,慧能住韶州 广果寺。韶州山中,旧多虎豹,一朝尽去,远近惊叹,咸归伏焉。神秀尝奏则天, 请追慧能赴都,慧能固辞。神秀又自作书重邀之,慧能谓使者曰:“吾形貌短陋, 北土见之,恐不敬吾法。又先师以吾南中有缘,亦不可违也。”竟不度岭而死。天 下乃散传其道,谓神秀为北宗,慧能为南宗。 神秀以神龙二年卒,士庶皆来送葬。有诏赐谥曰“大通禅师”又于相王旧宅 置报恩寺,岐王范、张说及征士卢鸿一皆为其碑文。 神秀卒后,弟子普寂、义福,并为时人所重。 普寂姓冯氏,蒲州河东人也。年少时遍寻高僧,以学经律。时神秀在荆州玉泉 寺,普寂乃往师事,凡六年,神秀奇之,尽以其道授焉。久视中,则天召神秀至东 都,神秀因荐普寂,乃度为僧。及神秀卒,天下好释氏者咸师事之。中宗闻其高年, 特下制令普寂代神秀统其法众。 开元十三年,敕普寂于都城居止。时王公士庶,竞来礼谒。普寂严重少言,来 者难见其和悦之容,远近尤以此重之。二十七年,终于都城兴唐寺,年八十九。时 都城士庶曾谒者,皆制弟子之服。有制赐号为“大照禅师”及葬,河南尹裴宽及 其妻子,并衰麻列于门徒之次,士庶倾城哭送,闾里为之空焉。 义福姓姜氏,潞州铜鞮人。初止蓝田化感寺,处方丈之室,凡二十余年,未尝 出宇之外。后隶京城慈恩寺。开元十一年,从驾往东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