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进兵西藏2 (第3/3页)
硬攻!”罗卜藏说“天朝大军,兵精将猛,怕什么?” 语气与神态,都带着讥刺的意味。 延信声色不动地在心里盘算,世人虽意存轻视,但也不能说他的话错,声势夺人,亦是用兵的一法。 尽管也有人赞成诱敌之计,而延信毕竟作了硬攻的决定。这等于是接受了罗卜藏的挑战,有些看出了其中曲折的,都默默地在注意,要看延信是如何硬攻? 很快地看出来了,延信是以军威慑敌之胆,先派出先锋两队为斥堠,相距约三五十里,大军接续前行。 首先是平逆将军的大印与王命旗牌,由亲军校捧着,在两行执旗的马队护送之下,作为前驱。 接着是大纛旗高举,护纛的精锐,刀出鞘,弓上弦,目不斜视。 跟在后面的是将军的属官,文武皆有。 间隔一大队人马以后,是将军的辎重,有马有骆驼。 然后是旗步相间的各种作战队伍。 延信亲自督队,左右亲军夹护。 但是遍野刀光旗影,绵亘数里;军容真个如火如荼,壮观之极。 果然,军台报来,策零敦多布的阵地,乱纷纷地已露怯意。 延信由于先声夺人,更增信心。下一天便命罗卜藏率队出击。 “台吉,”延信在颁令之前,先有一番话说“我久闻你智勇双全,这破敌的第一功让给你。不过,凡事不可强求,胜败亦兵家常事。倘或出师不利,你须记着,我领大军为你全力后援。你不要做出了让我对不起亲王的事来!” 意思是罗卜藏如果兵败不退,以致阵亡,便是他对不起达什巴图尔。 这些话看似体恤,其实却在激将。罗卜藏心里很不舒服,立意要争一口气,所以冷冷地答说: “请将军放心,我还不至于败给策零敦多布!” “切切不可轻敌!”延信仍然诚恳地叮嘱“胜了不可穷追!孤军深入,兵家大忌。” 这一次不言败而言胜,罗卜藏心里比较好过些了,答一声: “理会得!请将军看我明天一早破敌。” 第二天黎明时分,罗卜藏带着他所属的三千人,归数出动。排面拉得极宽,所以在后面的大军,只在漫天烟尘中,听得万蹄奔腾,如夏日荷塘急雨,那喧哗之声,令人兴奋不已。 等尘沙稍定,延信随即下令,派黑龙江马队埋伏接应,如果罗卜藏败回,先不必拦截敌人,等全队皆过,断他们的归路,逆向进击。 黑龙江的马队都属于满洲索伦族,世居黑龙江两岸,以渔猎为生,还是半开化的野人,但强弓善射,勇猛绝伦,而且说一不二,最忠实不过。 领队也是索伦人,官拜副都统,名叫虎尔木,领了将令,随即出动,照计行事。 接着延信又下令警戒,调集所有的火枪管,置于前列,压住阵脚。 部署已定,传令召骁骑校椎椎进见。 这椎椎是蒙古人,名字念做“吹吹”其名甚怪,其人更异,身不满五尺,长了一对碧绿的眼睛,与一身又长又黑的汗毛,像一头猩猩。此人被延信视如至宝,因为他有三项人所难及的长处,对于行军作战,帮助极大。 第一项长处是目力特佳,登高望远,三千里外像羊这么大的东西,就能辨识无误。不过,这项长处在西洋的望远镜传入中土以后,比较不太重要了。 第二项长处是记性过人,不论什么人,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见过到过,就再也不会忘记。哪怕是变了形,也逃不过他那一双碧绿的眼睛;因此每逢抓到谍探jianian细,都要请他来看一看,他一眼就能断定,此人在何处见过,当时是何神态,着何服饰,甚至能指出此人是否经过化妆。 这虽难能可贵,但用处不大。在塞外行军或者风沙骤起,平空添了许多沙堆,或者大雪纷飞,弥望皆白,没有山川树木,更无人家楼阁,可藉以辨识方向,非迷路失道不可。但有椎椎在就不必担心了。 第三项长处,在紧急时,可保一军之命。 原来椎椎不但目明,而且耳聪。沙漠中皆是伏泉,遇到缺水,全军皆渴,几乎要疯狂时,只要椎椎骑着马在周围找一找——以耳贴地,细听片刻,总能找出泉水来。 如今延信要借重他的是第一项长处,登上高处,看一看罗卜藏的动静。 椎椎欣然领命,并且作了约定——身藏三面旗子,胜为红旗,败为白旗,不见踪影则为黑旗。 等他策马出阵,延信又派出骑哨——两人一队,一里一站,一共派出去六十个人,回来了十个,知道椎椎已在廿五里以外了。 到得日中时分,只见两匹黄马绝尘而驰——是最后一队骑哨传信来了。 延信得报,出帐立等。骑哨一到,滚鞍下马,气急败坏地大叫: “白旗!白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