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5章尴尬的蓟原政府 (第1/4页)
第125章 尴尬的蓟原政府 开工典礼那一天之后,孔骥老是觉得心里不痛快;可是,他又无法迁怒于省长。省长这几年对蓟原工作还是很支持的。见了他的面,也总是一副笑脸。自己不能指责省长偏爱庾明。同时,他又不能迁怒于庾明,因为,这不是庾明自己要求的事情,而是省长让给他的。至于为什么不让给他孔骥?却偏偏让给庾明,这里面没有什么是非问题。而纯粹是一个感情、甚至是个缘份的问题,这种事是说不明,道不白,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然而,这种无来由的举动,毕竟损害了他孔骥的声誉。省人代会马上要换届了,为了争取填补上那几个副省长职务的空缺;各市的一把手们都在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列出自己的政绩清单位参加竞争选举。自己主政蓟原多年,四平八稳,毫无建树,只有这“棚改”对上了省委书记的路子,创造了自己渐渐看涨的政治行情。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这个庾明总是像一片阴影,挡住了他的政治光辉。让他的高大形象总是受到损伤和矮化。自己如果不想点儿办法,这棚改的功劳眼看就是庾明的了。岂有此理! 其实,他觉得庾明不必和他这个老头子竞争。你是中央下派的干部,苗红根硬,年纪经轻,又有高学历,以后想升官的机会多多了。而我已经58岁,已经到了退二线的年纪。眼下只有这么一次机会了,你怎么就不知道让让我呢? 想来想去,他觉得这么沉默下去无疑是束手待毙。不采取挽回措施是不行的。但是,作为他,又实在想不出更多的高招和计谋,只有抓住棚改的事儿大作文章,才有返回的余地。于是,他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高招:召开棚改研讨会,邀请各市领导前来参加,说是研讨,实际就是蓟原介绍经验。这样,就不会有自我表扬之嫌;而且还会把棚改的功劳簿重新更正。再说,各市来参加会的领导,大部分是省人大代表或者是各市代表团的团长,现在借开会之机将他们哄高兴,将来开会时不愁没有选票。这,真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事情想通了,说办就办。他马上让秘书找吕强前来,说是商谈工作。但是,吕强的秘书已经下班了。吕强的手机也关了。实在是找不到人。于是,他只好把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林政江找来商议。 “手机还关了?”孔骥不满意地嘟哝着“下班就关手机,万一有事怎么办?这么散漫,还想接班当市委书记呢!” 饼去,杨健一到下班就关手机。无非是躲避“一把手”找他,自己跑到“花花世界”干缺德事儿了。这个吕强,估计也不会去干什么好事儿。 正咕哝着,林政江来了。他听了书记的意见,马上表示“非常必要”“坚决拥护。”最近,省委组织部下了一个正市级调研员的指标。孔骥放在了他身上。他一万个感谢,一万个激动;所以,最近,孔骥说的一切话在他这儿都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话。他还表示,他将在研讨会上披露棚改的真相;大张旗鼓地宣传蓟原市委在棚改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 “谢谢啦!”听了林政江的话,孔骥很高兴,第一次对部下说起了客套话。 然而,到了第二天,吕强找他商量棚改研讨会具体事宜的时候,他的话又变了味儿。 “研讨什么呀?”他冲着吕强一肚子牢騒“不就是盖大楼嘛!水泥、钢筋、砖头块…堆起来就是楼。这里面还有什么理论问题不成?” 林政江这么说话,并不代表他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而是他模范遵守了官场辨则。官场的规则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服从领导。然而,作为副市长,他有市长¢记两个领导;听谁的,不听取谁的;就有个选择问题。当然,按照正常说法,市委书记是“一把手”首先得听取市委书记的。况且人家刚刚给自己弄了个副市级;然而,这吕强孔洞是好惹的主儿;去年,他敢冒天下之大不违,把自己的一把手庾明赶下台,整治自己这小小的副市长算什么?所以,恭敬书记应该;这市长也不能小瞧。尤其是这研讨会的具体事儿,不过是市委书记一厢情愿搞的,市长什么意见?自己还摸不透,不如先发一通牢騒;探探市长的口气再说。如果自己盲目随着书记的意思办,张罗的过了火,市长一不高兴,把这开会的一大摊子事儿推到你身上。岂不是自讨没趣儿? “书记说了,咱们就得办呀!”没想到,吕强对这件事非常支持,竟开始动员他了“这研讨会,不但要开,还要开得好。嗯,钱的事,你不用愁。200万,够了吧?我把钱拨给你,你把客人招待好,把论文写好就成了。” “好好好。”林政江听说给200万,不由地大吃一惊。开个研讨会就耗费200万,太奢侈了。就算是吃住在“花花世界”里,也用不了这么多啊!下这么大的血本,看来两个“一把手”一定是有什么特殊想法。 实际上,吕强对研讨会本身想的并不多。他想的是“钱”的事。上个月“棚改”工程的软贷款10个亿,早就拨到了市财政的帐上。但是,由于财政厅规定专款专用,审计部门盯得又紧。这笔钱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这一下,召开与“棚改”有关的研讨会,他就可以大笔一挥,拿这笔钱去堵市政府欠“花花世界”的窟窿了。“花总”一高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