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六 (第5/5页)
其时邻舍来看的,都为她称屈。 朱寡妇自是得志。一到家中,与汪涵宇没些忌掸,两个吃酒说笑道“好官!替我下老实处这一番。这时候不知在监里怎么样苦哩!” 汪涵宇道:“生铁下炉也软,这番一定依妳了。消停一日,保她出来。”两个公然携灯上楼睡了。 可怜贵梅当日下了女监。一般也有座头,汪涵宇又用了钱,叫众人挫折她。将来栓在柱上,并无椅桌倚靠,哪有铺盖歇宿?立时禁不得两腿疼痛,要地下坐时,又秽污杀人,只是两泪交流,一疼欲死。听那狱里一更更这等捱将来,筛锣、摇铃、敲梆,好不恓惶。 费梅自想:“当日丈夫叫我与他争气,莫要出乖露丑。谁知只为守节反倒吃拶、吃打、吃监。早知如此,丈夫死时,自缢与他同死,岂不决烈!”千思万想。 到得天明,禁子又来索钱,道:“妳这妇人,只好在家中狠,打公骂婆,这里狠不出的。有钱可将出来!座头,可将我们旧例与他说。” 座头来对贵梅说,贵梅道:“我身边实是无钱。” 座头道:“晓得妳无钱。但妳平日攒下私房藏在哪边?或有亲眷可以挪借,说来,等禁子哥与妳唤来。” 贵梅道:“苦我父母早亡,又无兄弟亲戚在家帮家作活,哪有私房?”禁子听了叫道:“看这样泼妇,平日料应亲邻闹断。身边有钱,料也背阿婆买吃,没有是真的。只叫她吃些苦罢!”吵一阵子去了。去得又一阵,故意来轻薄,捏脚捏手,逼得贵梅跌天撞地,痛哭号啕。这干又道:“不承抬举!”大骂而去。水米不打牙。 一日,忽见一个禁子拿了两碗饭、两样菜来,道:“是妳姓汪的亲眷送来的。可就叫他来替妳了落我们。”贵梅知是汪涵宇,道:“我没这亲眷!”竟不来吃。等了一会,禁子自拿去了。又捱一日,只见外边有票取犯妇唐氏,离了监门。 却是汪涵宇必竟要她,故意用钱叫禁子凌辱她。后来送饭,以恩结她。又叫老寡妇去递呈子,道:“老年无人奉养,唐氏已经责罚知改,恳乞释放养老。” 通判道:“告也是妳,要饶也是妳。官是妳做么?”还要拘亲邻,取她改过结状释放。汪涵宇恐怕拘亲邻惹出事来,又送了一名水手,方得取放回来。 只见这些邻舍见她拶打狼狈,也都动怜道:“妳小年纪,平日听得妳极本分孝顺,怎打婆婆?” 贵梅道:“贵梅也知事体,怎敢打婆婆。” 只见一个旺尖嘴,是左邻吴旺道:“昨日她家说来,是要她嫁汪蛮。不肯,告的。” 又一个老邻舍张尚义道:“这等,妳死也挣两句,说个明白。怎受这苦!” 贵梅道:“这是我命运,说他怎么。” 一个对门的李直又道:“她不仁,妳不义。这样老yin妇,自已养汉,又要圈局媳妇,谎告。汪蛮谋占人家妇女,教唆词讼,我们明日到道爷处替她伸冤。” 贵梅道:“我如今已得放,罢了。不敢劳列位费心。”一步步挪到家中。 朱寡妇正在那边与汪涵宇讲话,见了道:“恶奴,若不是汪朝奉劝,监死妳!不是他送饭。饿死妳!” 汪涵宇道:“罢,罢,将就些。”贵梅不敢作声,两泪汪汪到了房里。 小妹进来见了,道:“爷呀!怎拶做这样肿的,想是打坏了。妳从不曾吃这苦,早知这样,便依了他们罢!” 贵梅道:“丈夫临终,我应承守他,断不失节。怎怕今日苦楚,忘了?只是街坊上邻舍,为我要攻击婆婆,是为我洗得个不孝的名,却添婆婆一个失节的名,怎好?我不能如丈夫吩咐奉养她,怎又污蔑她。”说了一番。夜间穿了几件缟素衣服,写四句在衣带上道: 亲名不可污,吾身不容浼。 含笑向九泉,身名两无愧。 趁家人睡,自缢在园中古梅树下,正是: 劲节偏宜雪, 心坚不异冰。 香魂梅树下, 千古仰遗馨。 次早,老寡妇正又来骂她、逼她,只见房中俏然,道:“这恶奴想逃走了。”忙走下楼看时,前门尚闭,后门半开。寻去,贵梅已气绝在梅树下了,惊得魂不附体。 来见汪涵宇,涵宇道:“有事在官,只是惧罪自尽。不妨。”拿出五七两银子来,与寡妇买材。哄得出门,他自忙到婆子房内,把平日送她的席卷而去。 婆子回来寻汪涵宇时,已是去了。又看自己楼上箱笼又空,真是人财两失,放声大哭。邻舍们见汪涵宇去得慌忙,婆子又哭,想是贵梅拶打坏,死了,那吴旺与李直悄地赶到水口,拿住汪涵宇。道:“蛮子,你因jianian致死人命,待走到哪里去!”江涵宇急了,买求,被二个身边挤了一空。 婆子又吃地方飞申。亏毛通判回护自己,竟着收葬。也费了几两银子,房子也典与人。似此耽延,贵梅三日方殓。颜色如生,见者无不叹息称羡。 后来毛通判为贪罢职。贵梅冤抑不伸,凄风淡月时节,常现形在古梅树下。四川喻士积有诗吊之。杨升庵太史为她作传,末曰: 呜呼!妇生不辰,遭此悍姑。生以梅为名,死于梅之林。冰cao霜清,梅乎何殊?既孝且烈,汗青宜书。有司失职,咄哉可吁!乃为作传,以附露筋碑之跗。 李卓吾曰: “孝烈”二字,杨太史特笔也。夫贵梅之死,烈矣!于孝何与?盖贵梅听以宁死而不自白者,以姑之故也。不然,岂其不切齿痛恨于贿嘱之商,而故忍死为之讳哉?书日“孝烈”,妇当矣!死三日而尸犹悬,颜如生,众人虽知而不敢举。每日之暮,白月照梅,隐隐如见,犹冀有知之者乎?杨太史当代名流。有力者百计欲借一言以为重而不得,今孝烈独能得太史之传,以自昭明于百世,孝烈可以死矣!设便当其时贵池有贤者,果能慨然白之于当道,亦不过赐额挂匾,了一故事耳矣,其谁知重之乎?自此传出,而孝烈之形,吾知其不复重见于梅月之下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