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_卷二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七 (第4/8页)

事君之道,有犯无隐,愚情所怀,敢不闻奏。 窃见高颎以天挺良才,元勋佐命,陛下光宠,亦已优隆。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 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愿陛下录其大功,忘其小过。臣又闻之,古先圣帝, 教而不诛,陛下至慈,度越前圣。二庶人得罪已久,宁无革心?愿陛下弘君父之慈, 顾天性之义,各封小国,观其所为。若能迁善,渐更增益,如或不悛,贬削非晚。 今者自新之路永绝,愧悔之心莫见,岂不哀哉!”书奏,上谓杨素曰:“裴肃忧我 家事,此亦至诚也。”于是征肃入朝。皇太子闻之,谓左庶子张衡曰:“使勇自新, 欲何为也?”衡曰:“观肃之意,欲令如吴太伯、汉东海王耳。”皇太子甚不悦。 顷之,肃至京师,见上于含章殿,上谓肃曰:“吾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后宫宠幸, 不过数人,自勇以下,并皆同母,非为憎爱,轻事废立。”因言勇不可复收之意。 既而罢遣之。未几,上崩。炀帝嗣位,不得调者久之,肃亦杜门不出。后执政者以 岭表荒遐,遂希旨授肃永平郡丞,甚得民夷心。岁馀,卒,时年六十二。夷、獠思 之,为立庙于鄣江之浦。有子尚贤。

    史臣曰:猛兽之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正臣之立朝廷,jianian邪为之折谋。皆志 在匪躬,义形于色,岂惟纲纪由其隆替,抑亦社稷系以存亡者也。晋、蜀二王,帝 之爱子,擅以权宠,莫拘宪令,求其恭肃,不亦难乎!元岩、王韶,任当彼相,并 见严惮,莫敢为非,謇谔之风,有足称矣。行本正色于房陵,梁毗抗言于杨素,直 辞鲠气,懔焉可想。赵绰之居大理,囹圄无冤,柳彧之处宪台,jianian邪自肃。然不畏 强御,梁毗其有焉,邦之司直,行本、柳彧近之矣。裴肃朝不坐,宴不预,忠诚慷 慨,犯忤龙鳞,固知嫠妇忧宗周之亡,处女悲太子之少,非徒语也。方诸前载,有 阎纂之风焉。

    部分译文

    ○王韶

    王韶字子相,自称是太原晋阳人,世世代代住在京兆。

    祖父王谐,任原州刺史。

    父亲王谅,很早去世。

    王韶小时即很方正文雅,颇好奇节,认识他的人,都感到很惊异。

    在北周,累次因有军功而被提升,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后转任军正。

    周武帝攻占晋州后,想班师回朝,王韶进谏说:“北齐失掉纲纪,到如今已有几代了。

    老天爷奖励周王室,一战而扼其咽喉。

    加上他齐国国主昏庸于上,百姓惧怕于下,取乱侮亡,正在今天。

    您正想放了他们而回去,以臣下我的糊涂想法,这很难理解,请陛下灭掉齐国。”武帝十分高兴,赐他缣采一百匹。

    平定北齐后,他因有功升任开府,封为晋阳县公爵,食邑五百户。

    又赐他奴婢马匹数以万计。

    任内史中大夫。

    周宣帝即位,拜授他为丰州刺史,改封为昌乐县公爵。

    隋高祖受禅后,他晋爵为项城郡公爵,食邑二千户。

    转任灵州刺史,升任大将军。

    晋王杨广镇守并州时,授他行台右仆射,赐缣采五百匹。

    王韶生性刚烈正直,晋王很怕他,每每有事都找他咨询,不至于违反法度。

    王韶曾奉命出使视察长城,此后晋王就挖池塘,起假山。

    王韶回来后,把晋王逼在屋里,予以进谏,晋王道歉,这才作罢。

    高祖听到此事,叹赏不已,赐他黄金百两和后宫的四个美女。

    在平定陈国的战争中,王韶以本官身份,兼任元帅府司马,率部取道河阳,与大军会合。

    到了寿阳,他与高赹处理军机要务,一无凝滞。

    攻克金陵后,王韶就镇守那里。

    晋王杨广班师回朝,留下王韶在石头城镇守,把后事委托给他。

    一年多后,王韶调回京师,高祖对公卿们说:“晋王以幼稚无知,出镇藩国,如今能平定吴越,安抚江湖,这都是子相的功劳啊!”于是,王韶升任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开皇十一年(591),皇上巡幸并州,因他称职,特别加以慰劳勉励。

    此后,皇上对王韶说:“从我到此,你胡须鬓发就渐渐白了,该不是忧劳所致吧?国家柱石的希望,就只在你身上了,努力吧!”王韶辞谢说:“我近来衰老了,很不知道怎么作官。”高祖说:“这是什么意思?不解,只是不用心罢了。”王韶回答说:“我往日在昏庸王朝的末世,尚且用心,何况幸逢圣明的王朝,怎敢不尽心竭力?只是神化十分精微,不是我这样蠢的人所能赶上的。

    加上我如今六十六岁了,太阳已经到了桑榆之间,与往日相比,忘事又很多。

    我怎敢自我宽慰?只怕衰老了,有损朝廷的纲纪罢了。”皇上慰劳他,打发他出去。

    秦王杨俊为并州总管后,王韶仍然当长史。

    过了一年多,他乘驿车回到京师,因劳累过度而去世,时年六十八岁。

    高祖很伤心,很叹惜他,对秦王的使者说:“告诉你们王爷说:我先前让子相慢慢地回来,为什么让他乘驿车急急赶来?杀我子相的,难道不是你吗?”说话时感情很凄怆。

    皇上又让有关部门为他修府第,他说:“死了的人,要府第干什么?只是用来表达我的深情罢了。”又说:“子相受我重托,十多年了,始终不渝。

    他的官爵还不高,就舍弃我而先死了吗?”说着流下泪来。

    因命把子相密封的奏章有几十张纸,传给群臣看。

    皇上说:“他直言匡正,使我受益很多。

    我常常披览,末曾放手。”炀帝即位后,追赠他为司徒、尚书令、灵州豳州等十州刺史、魏国公。

    他儿子王士隆继承爵禄。

    王士隆略略知道一点书本和计算,特别熟习弓马,慷慨有其父遗风。

    大业年中(605~616),颇被亲近看重,官至备身将军,改封其爵为耿公。

    多次让他讨伐山贼,往往有功。

    越王杨侗称帝后,王士隆率几千兵马从江淮赶到洛阳。

    碰上王世充称帝,王世充很礼遇、重视他,署他为尚书右仆射。

    王士隆忧愤,疽疮大发于背,去世。

    ○元岩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

    父亲元祯,西魏敷州刺史。

    元岩好读书,但不研究章句,刚正有器度,以名节自许。

    小时与渤海人高赹、太原人王韶等为同志,很友善。

    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