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成烟_第七章且放白鹿青崖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且放白鹿青崖间 (第1/4页)

    第七章 且放白鹿青崖间

    那日后再没单独见过质潜。

    他间或派人来,向我汇报打听到的咏刚下落。咏刚离开清云后一路南下,那笔巨款,自不免被人觊觎,清云料着先机,为他出借路帖,倒是平安无事。途经第一个城市,他便择一家银庄,将其兑换成银票。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他避开清云和宗家的银庄。再然后,他日日醺酒,走一程,醉一程,每到一处,必生事和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终在一无名小镇不知去向…

    每听到一点消息,我的心总是揪起来痛很久,很久。咏刚他是一个温和敦厚之人,一生之中,从未尝试和任何人起过口角。如何去想象,他成了火药桶子,动不动与人争吵、打架?他武功虽不很高,但为人向来机警,分明是觉察到有人跟踪,故意寻机失踪。咏刚父母均已死在文家遭难那一年,他和我一样,在这世上除了彼此别无亲人,如今不知去向,又能着落在哪里?

    灯节以后北上赴京,途中,我和杨若华日夕相伴,闲而无事,折了一只又一只纸鹤,七只串成一行,挂在马车外面,遂成风景。

    质潜在另一辆马车。即使在路上,他也繁忙不已,每天有很多快马报件,飞赶过来待他处理。他那辆马车为此而特制,车厢宽敞,辕架大而稳,窗户占到厢体一半大小,以供给足够的光线,和传递指令的方便。从窗口里,看得到他伏案的身形。他埋头于厚厚的案卷,手书口令,连喝杯茶松口气的功夫也没有,象是在拚命似的,要把军备提供权的失利在其它方面弥补回来。英俊的脸上,没有了我回来初见时的意气风,有的,只是深邃的失意,一缕缕憔悴。

    车窗边挂起一串又一串的纸鹤,粉的,绿的,青的,紫的,最多的还是纯白色,都是一种淡淡的颜色,淡得让人止不住惆怅,就象初春欲未的浅浅相思。随着马车颠簸,风卷起轻帘乱舞,那些纸鹤展翅如飞,摇曳云中。

    杨若华一直看着我,看我又挂上一串纸鹤,笑道:“这车里都成了鹤的天下了。云儿,你别整日躲在车里,出去骑骑马,散散心啊。”

    我微笑道:“我不闷。”折起鹤的一脚,人说道雁足传书,鹤儿啊,你能否捎带我的心愿,传给那远方的人儿?报平安,了思念,解开这次第千千结。

    “你近来很少说话,是不是怨着我们了?”

    “怎么会呢,若姨?”是啊,怎么会呢?她们那样待我母亲,废她武功,逐她出帮,救她回来却逼她自尽,身后草草浅葬,至今无人为她正名,象这样,我都只字不提了,又怎会因其它事心生怨恨呢?

    “云儿…”杨若华低低叹息“别怪谢师姐过于武断,你的婚事,我们是不够格替你作主,但是你自己也要思量周全,家世、身份、地位,这些不可以不考虑的。”

    “嗯?”我含笑“家世?”

    “辛护卫…终究只是你文家世代家将,你此一去,将受皇朝封诰。云儿,你一意念他恩好,有没有想过你们身世悬殊,倘配成婚,在朝廷,在江湖,无论在哪都未免受人非议。你固然可以当过耳秋风,但压力是他的,你能保证,他也永远不在意么?”

    我有点维持不住笑颜了,小心的折出鹤翅:是这样的原因?这样简单,而又残酷得无比真实的原因?――令她们作出那般自以为是、焚琴煮鹤之举?

    “你没有经历过。”杨若华叹气,眼神朦胧,是否也忆起前尘云烟?“就算你们可以忽视外界言论,仍然不代表这是完美的。云儿,你不懂得,有些裂痕是即使穷其一生,也无法弥补的。普通的书香世家和市井工商之间,便是格格不入,何况是这样的差距?你们现在一厢情愿,到将来倍尝沉沦痛苦,可就来不及了。谢师姐的做法,也许太无情也太无礼,但她是为你好。”

    “若姨,我是晚辈,资浅无能。”我停下手里的活,认真分解“若姨是金枝玉叶,五代以上俱是贵胄门阀,有此成见,也是顺理成章。但是讲到身份之别,我母亲,原也是贫困交集无以为生,这才加入清云。只是我母亲做的比别人好些罢了,不然她一生在民间,对朝廷大员的护卫而言,高不可攀的就是我了。门第并不能说明什么,咏刚的护卫,也不是做一辈子的。”

    做一辈子,又有何妨,我只想完成这边大事,便与咏刚返乡归田,但求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耕织随唱,调儿弄女,乐也融融,趣也无穷。

    杨若华笑了:“你的母亲,她是个例外,皎皎如冰轮悬照,清雅不可及,曜曜然在水一方,遗世独立。她生来便是那样一个人,天然的贵族,谪凡的神女,只供人瞻仰。不论她是什么身世,什么来历,注定了不会一生平凡。这样的人并不多。”

    我叹了口气,怅惘不已:“是啊,这样的人并不多,锦云便是一个打回原形的俗世凡胎,一个企盼真实,企盼安宁的平凡之人。”

    杨若华叹道:“你是因少时惨痛,在心里留下阴影,这阴影要一辈子跟着你走么?”

    “我…”我想说,并无阴影,最终什么也没说。

    清云这一回赴京,是十年来次堂堂正正之行为,因而排场甚大,走得不快。将近一月,方到上阱。

    这地方离京城还有两百多里,计一日行程。上阱蔡家是质潜最大的对手,彼此表面维持关系,多有往来,车到半途,即有人来迎。随后质潜带了文焕回拜。

    黄昏斜照,日色尚未为晚,我携迦陵出店走走。

    此城不大,早年也并不达,多半是由于近年蔡家崛起之故,市肆相对繁荣。朱门高户,雕栏犹新,兴步所至,丝弦不绝于耳。

    忽闻人声鼎沸,有凶恶的咒骂之声,和旁观围哄,混乱之中,夹杂一音隐约嚎哭:

    “你们这帮遭天谴的!黑了心的狗杂种,老天有眼,天打雷轰啊!”那是个老年人的嗓音,悲恸欲绝,透着走投无路的苍凉。语声未住,被粗暴的恶骂淹没:“找死的老奴才,快滚!快滚!”

    “老不死的!死都死了,还想害人,把尸体送上门来晦气,要把死人病传染给活人啊!”“滚!还不快滚!”

    一阵棍棒击打,横拖竖曳直向我这边冲来,其势凶恶,跟随围观无数。我看见一块木板,一领草席,那嚎哭的老人扑在草席之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