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浸泡在鲜血里的范氏症 (第4/5页)
” “好的马上送过来。” “不是,你别紧张,呕吐恶心不是被感染的症状。什么?腹痛拉稀也不是。胃口好吗?精神怎么样?知道了会给你送止泄药。”这是另一个。 “好的,中午前把奶粉送过来。一定要雅培的吗?好的,你放心。哦对不起,孩子不能送出去,必须和你们在一起,在这个小区里。” 对着步话机大叫的声音和里面传出的声音此起彼伏,三个人一边接电话一边飞快地记录,嗓子都已经哑了。 我走上去问:“我是采访范氏症的记者,请问伦勃朗先生在哪里?” 他们头也不抬。我前面的人伸手一指:“直走左转。” “谢谢。”我说。 “对不起刚才不是和你说的。”他向和他通话的人解释。 我不再去打扰他,顺着他指的方向走去。 “喂,他出去了。” “喂,那个记者!” 我转过身问:“你是和我说吗?” 那个人站起来,用手捂着通话口向我喊:“他刚才出去了,伦勃朗不在。”说完他放开手重新坐了下去,继续先前的工作。 我呆了呆,不知该怎么办。我在父母那里待了一个多小时,没想到伦勃朗已经不在了。 不过也是,他身负重任,看样子负责整个医疗小组,接受我采访永远是排在最后一位的。 记得向前左转,是原本这家会所的两间办公室,看来其中之一现在变成伦勃朗的办公室了。 另一间应该是任现场总指挥的卫生局局长的办公室,先拜访他吧。 正准备过去,却见一个人飞奔过来。 “欧阳局长现在到哪家了?上级的专线,十分钟后会再打过来。” “应该是去新发病的三号楼了。”刚才和我说话的人回答。 “谢谢。”他一阵风地从我身边跑过,拉开门出去了。 看来这位欧阳局长将要把更糟糕的情况报告给中央,短时间是没工夫搭理我这个记者了。 怎么办,到伦勃朗的办公室等吗? 这不是个好主意。我很快否定了守株待兔的做法。经过了最初的震骇,现在我已经重新进入了记者的角色。 这座会所连地下一共三层。一楼是大堂,二楼是羽毛球和桌球房,地下一层场地最大,有两个网球场和一个篮球场。 我决定先往下走。 走了半程楼梯我就听见下面有动静,好像有人正走上来。转过去,却和一个人迎面碰上。我一愣,停了下来。 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扎着根冲天辫,脸庞红润,一边脸上有个酒窝,非常可爱。看见我,她一下子停住。 “医生叔叔,我,我。”她怯生生地说。 我蹲下来,看着她乌黑的眼睛。她有一双大眼睛,里面全是恐惧。 “怎么啦?”我用最轻柔的声音问她。 “我,我想找爸爸。”她伸出手,撩起紫色毛衣的袖子,露出粉嫩的胳膊。 “医生叔叔,我没病,我精神可好了,我比以前有力气多了,你看。”她把胳膊在我面前晃来晃去。 “快把袖子放下来,会着凉的。”我帮她把毛衣拉好,心里却一阵恸痛。 “你再住几天,你爸爸就会来找你了。”我还能怎么说?伦勃朗说,从亢奋期到发作最多只有四十八小时,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已经只剩下几天的时间了。 小女孩看着我,大眼睛里慢慢浮起水气:“童童知道不该乱跑,可是mama不见了,她昨天没有来看我,今天也没有来,我要找爸爸,我想爸爸了。”她的眼泪终于滚了下来。 我把小女孩抱起来,走下楼梯。她把头埋在我的胸前,肩膀不停地抽动着。这么亲密地接触会不会被传到,此刻我完全没有去关心。这个可怜的孩子,她太聪明了,知道发生了什么。 拐出地下一层的楼梯口本该是篮球场,现在楼梯口临时加装了一道铁门。推开没锁死的门,前面的篮球场场地上已经用临时建材搭起了一个又一个隔间。 一个医护人员正在高喊:“童童,童童!” 看见我抱着女孩从楼梯口出来,惊讶地叫了声:“童童,你怎么…” 女孩示意我放她下去,我弯下腰把她轻轻放在地上,她先对那个护士说:“对不起阿姨,我不会再乱跑了。” 然后她转过来对我轻轻地说:“谢谢叔叔,弄脏你的衣服了。”她向我鞠了个躬,慢慢走进隔间中间的狭长走道,消失在一个隔间的白布帘子后。 “我是来做采访的记者,伦勃朗先生和欧阳局长不在,我自己先下来看看,没想到在楼梯口碰见童童。”我说。 “哎呀。”护士说:“幸好被你拦下来了,我们人手不够,而每个病人实际上又都处在病危期,实在照顾不过来。”她突然意识到什么,停下来看着我。 “伦勃朗早上和我说了,亢奋期只有二十四小时到四十八小时,然后会就会很快…” 护士好像松了口气:“刚才那个小女孩的母亲昨天半夜死了,她自己,亢奋期也已经持续超过二十小时了。我做护理十几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可怕的病。还好这套衣服管用,到目前为止医护人员都没事。”她一边说一边走过去关上铁门,用钥匙锁上。 “刚才不知谁没锁这道门,太危险了。亢奋期的病人没几个躺得住的,觉得自己精神特好,一不留神就有人往外跑,万一跑到了外面,那可…”她一脸的心有余悸。 我想起伦勃朗对亢奋期病人的描述,问:“要是他们觉得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