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洪承畴 (第3/3页)
布政左参议。天启七年(1627年),升陕西督道参议。 去年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当时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洪承畴领兵出战,结果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威名大振被受为延绥巡抚。” 说是简短,可是周延儒还是详细的介绍了洪承畴的情况,从他的介绍中崇祯似乎看到了希望,一个比袁崇焕更加恭顺,更加忠心更有潜质的将领。 “周爱卿,你一说我想起来了,这个洪承畴可是很能杀人的,朕令三边总督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可他却只剿不抚,而且不仅剿匪,且并“杀降”!据说被其杀掉的投降“贼军”多达数万,可是这样!” 经周延儒一提醒,崇祯也想起了这个“杀降”巡抚,要说勤奋他还是很勤奋的,各地的奏章不管对还是不对他都及时批复,对于一些将领他也耳闻能详,崇祯最大的缺点大概就是疑心重,不能知人善任。 “是他,是他,就是他,难得皇上还记得他,这可不怪洪承畴,那些逆匪十分狡诈一旦形势不利就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洪承畴这样做也是为了永诀后患。”周延儒这话说得倒是有几分道理,正是因为洪承畴杀降并且手段残酷,才使得他在在每本历史书上都成了“反动人物”其实如果读过明末“贼军”史就不难发现,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就是因为这种诈降,由此可见,洪承畴在这方面还是颇有先见之明的。 这君臣二人一唱一和马上就将洪承畴的身价抬高了,由于三边总督杨鹤剿匪不力,并且无法阻止皇太极入侵被崇祯果断的下狱治罪了,取而代之的是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剿匪及抵御八旗。 洪承畴上任的消息没用多久就传到了沈阳,为此我大为上火,应该说洪承畴是个少有的能臣,其个人才具在明末清初是绝对的上等,可惜,在气节方面此人比较差劲,以致让人痛骂至今。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上火,这样有才能又没气节的人若是落在皇太极手里我不是要吃大亏么。 须知在历史上洪承畴靠剿灭农民起义起家,他曾多次绞杀农民起义,手法很老辣,他统领的军队被称作“洪兵”崇祯十一年,他在潼关南原设伏,大破李自成,使得李自成仅率百余人逃入商洛山中。到后来他在锦州被俘,投降了皇太极,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很看重洪承畴,特别是他积极主张立刻入关,痛剿李自成,并先后为清军入关后出谋划策,清军入关后,洪承畴的建议被作为上谕公开通令内外。洪承畴还利用自己的感召力,把门生故旧都网罗到新政权的旗下。 洪承畴是对清朝“贡献”最大的两个汉人之一(另一个就是曾国藩),南明三个政权,经洪承畴的手搞垮了两个!隆武政权,洪承畴招抚实权派郑芝龙(郑成功的爹爹),永历政权,他招抚孙可望(张献忠义子),彻底为清军全面扫平云贵奠定坚厚基础。清朝如果没有洪承畴的谋划,那是很难消灭李定国的,洪承畴也是最早提出清军入关后首要任务就是剿灭农民军,其后,他本人为此不遗余力。老洪还针对顺治只信喇嘛,不信孔孟,提出尖锐的意见,为满汉地主阶级的全面合流打下基础,可以说洪承畴在清朝的开国功劳可以说除了多尔衮以外,再不做第二人想! 试问这样的人我能让他留在世上,并且为皇太极所用么!不行,我必须要搞掉他,除非为我所用,否则他必须得死。不论是落在崇祯还是皇太极手里对我都是大大的不妙。 袁崇焕并不晓得我为何对洪承畴如此紧张,在他眼里洪承畴还嫩着呢,和自己比起来根本是微不足道,尤其是他的手法令袁崇焕十分不齿。 “元度,一个小小的延绥巡抚如何令你如此着紧,我看你还是注意注意毛文龙的动向吧!这家伙自从我们占领辽东以后就音信皆无,他的部下孔有德都做到了都元帅,可为何唯独不见他的消息,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捉摸。” 看来袁崇焕对于毛文龙还是耿耿于怀,当年还没等他杀毛文龙,就因为我在海上大败毛氏水军而逼得他投降皇太极,这个过节袁崇焕显然是没忘,这是他不失时机的提醒我,在他眼里这个毛文龙的危害远比那个什么洪承畴要大的多。 当然了袁崇焕也不是没有必要的担心,因为我们正商量在现代的大连附近建立一所新城,类似于汉城那样作为和中原以及朝鲜的贸易集散地,同时也作为整个海军的一个重要基地。 今天是情人节祝天下有情人快乐,谢谢大家给予兽医的支持,请继续关注《基因漂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