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洪承畴 (第2/3页)
极。就在所有大臣都在为出粮出饷出兵而互相扯皮推诿的时候,大同、榆林等地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了紫禁城,这能够不让崇祯恼火么。 “说呀,你们倒是说话啊,这时怎么一个一个的都成了哑巴了?”崇祯声嘶力竭的质问道。自从袁崇焕在辽东出现的消息传入京城后,崇祯的脾气越发的暴躁了,这也难怪,就如同被打了一巴掌,你不是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勾结么。这倒好,弄了半天是和我李开阳混在一起,可笑当初崇祯皇帝还兴冲冲的将袁崇焕的“尸体”交给我,摆明了是被我戏耍了,他做皇帝的还有什么面子。 更重要的是现在北京城的老百姓都清楚了袁督师是清白的,一方面他们为袁崇焕“收复”失地而高兴,另一方面他们也为崇祯皇帝自毁长城而愤恨,这些老百姓当真是健忘,当初是谁在城头上诋毁袁崇焕,还向他的部队扔石头,是谁为袁崇焕的自杀而拍手叫好,并且嚷嚷着鞭尸。一转眼他们又开始维护起这个袁督师了,真是当真的可笑,也是极大的讽刺。 众臣一个个战战兢兢,崇祯皇帝自登基继位以来就越发的显得多疑而刻薄了,他不但将当初那些为袁崇焕叫屈的钱龙锡、成基命等人下牢的下牢,发配的发配,还将吏部、兵部的官员换了个遍。 “皇上,依微臣看,这时我们应该派一个使节去辽东招降袁崇焕和李开阳,毕竟朝鲜还是向我们称臣的,而袁崇焕一向衷心有佳,正可以借此机会让他出兵对付皇太极,它既然能将女真人赶出辽东,想来…”还没等新上任的吏部尚书谢升说完,崇祯已经忍不住了。 “闭嘴,你给我闭嘴!”他大声地怒吼着,完全失去了一个王者的风范。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谢大人也是为了朝廷,袁崇焕逆臣贼子死不足惜,可是他手里的兵力确实诱人,谢大人这也是为了借刀杀人。”内阁首辅温体仁连忙替谢升辩解道,这谢升正是他推荐的南京吏部尚书,刚刚从南京调回,对朝廷的形势还不了解,尤其是崇祯的脾气,他为了积极表现结果触怒了龙威。 温体仁为了这个职位可是收了谢升不少银子,自然是不能看到他刚上任就被崇祯撤掉,所以连忙上来打圆场。 “是的,是的,皇上,臣这是借刀杀人之计!”谢升早就被吓得半死,这时见温体仁给自己说情连忙顺着杆爬。 “借刀杀人,借刀杀人!”崇祯仿佛是被提醒了一样,嘴里反复重复着这四个字。 “是啊,借刀杀人,皇上您想一想啊,袁崇焕能有今天还不是皇太极所害,否则袁崇焕也不会如此着力为李开阳卖命,另外袁崇焕此人十分重名利,只有您给他个称号什么的,或者说为他平冤昭雪,想来袁崇焕自然十分乐意对付皇太极。”温体仁纯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不可,此事万万不可!”出言阻止的是文震孟,他是宋朝爱国将领文天祥和明代画家文征明的后代,曾任礼部考官刚刚入阁办事。 “皇上正所谓覆水难收,且不论袁崇焕是否遵照昭命去攻打皇太极,但是他已经效力于李开阳,仅此一项就不可,试问袁崇焕以不是我大明的臣子了,我大明何以能命令他,就算他做到了,我们又如何兑现承诺,平冤昭雪,平的是什么冤昭的是什么雪,若不兑现那岂不失信,所以此计万万不可。这实在是陷皇上您于不义啊!”在文震孟眼里忠臣就该像他祖宗文天祥一样,誓死不屈,即使是被冤枉了也不能变节,一旦变节那就为人不齿。他说的也正对了崇祯的胃口,崇祯是什么人,那是打死也不肯承认自己过错的,并且将所有的原因都推给大臣,可笑的是就是这些被他成为蠢材,无用的大臣后来帮助女真人占领了江南,并且稳固了政局,同样的人所起的作用却完全不同。 “皇上,臣保举一人或许可以解大同、榆林之围!”说话的正是周延儒,他一直受温体仁的排挤,此时正是攻击敌手的好机会。 “周爱卿请讲。”温体仁因西部地区发生叛乱而近来有所失宠,崇祯又开始重新倚重这个老臣了。 “臣所推荐的是延绥巡抚洪承畴,此人少时就学习用功,博览群书,其叔父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此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在乡试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曾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6年。天启二年(1622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2年后升迁两浙承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