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_第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节 (第2/4页)

却是一身盔甲、手持兵器,顶着狂风在这跑上跑下。

    每天望向关外的荒凉,除同袍外看不见半个人,该是何等孤独与寂寞。

    想看到人又怕看到人,因为一旦看到人影,可能意味着战事的开端,这又是怎样的矛盾心情?

    “如果…”“如果世上的男女都能以纯真的心对待彼此,”

    暖暖打断我,接着说:“到那时长城就可以含笑而塌了。你是不是想这样说?”“嘿。”我笑了笑“你休息够了?”“嗯。”暖暖点点头。

    高亮体力好,总是拿着一台像砲似的照相机东拍西拍,不曾歇腿。

    我和

    暖暖每到一座敌楼便坐下来歇息喝口水,四处张望。

    城墙上常看见游客题上“到此一游”,台湾的风景名胜也常见到此一游。

    看来《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真是害人不浅。

    记得大学时去过的民雄鬼屋,那里竟然也到处被写上到此一游。

    有的同学比较狠,签下到此一游后,还顺便写上老师的地址和联络电话。

    “看你还敢不敢随便当人。”写完后,他说。

    我起身看看墙上还题些什么字。

    “我到长城是好汉!”这个俗,搞不好有八千块砖上这样写。

    “我要学长城坚强屹立千年!”坚强是好事,但要有公德心。没公德心而屹立千年,就叫祸害遗千年。

    “小红!我对你绵延的爱就像长城!”被爱冲昏头所做的煳涂事,可以理解。小红帮个忙,甩了他吧。

    “我的xx比长城长!”“马的!”我不禁脱口而出。

    “咳咳…”瞥见

    暖暖正瞧着我,脸上一红“我失态了。”“没事。”

    暖暖说“你骂得好。”“我还可以骂得更难听喔。”“骂来听听。”我张开嘴巴,始终吐不出话,最后说:“我们还是继续上路吧。”再往上爬了一会,终于来到烽火台,这里地势既高且险、视野又开阔,如此才能达到燃放烟火示警的目的。

    大约有二十多个学生已经坐着聊天,徐驰看见我便说:“老蔡,您的腿还是自个儿的吗?”经他一说,我才发觉腿有些软。

    四个老师到了叁个,北京李老师特地压后,他到了表示全都到了。

    过了十几分钟,李老师终于到了。

    他喘口气,点齐了人数,清了清喉咙后,开口说:大家都听过“不到长城非好汉”,但一定得爬长城来证明自己是好汉吗?你试试挑座险要的山,从山脚登上顶,谁敢说你不是好汉?或者你绕着北京走上一圈,中途不歇息不叫救护车不哭爹喊娘,这不是好汉吗?爬长城的目的不只在证明自己是好汉,看看脚下,你正踏着历史的动脉。有了长城,秦国才能腾出手来灭六国、统一中原;若没长城,历史完全变了样。你常在书上读到咏叹长城和边塞将士的诗词,那是文学的美;你今天爬上一遭,对文学的美更有深刻感受,同时你也能感受历史的真。历史就是人类走过千年所留下的脚印,你现在的脚印将来也会成历史啊。看看四周,地势越险要,越彰显长城的雄伟,长城若建在平原上,那不就一道墙呗。人生也一样,越是困顿波折,越能彰显你的价值,越能激励你向上,了解这层道理,你才是真好汉。

    他说完后大伙拍拍手,李老师确实说得好。但是,太感性了吧?

    北京张老师站起身,也清了清喉咙说:“我们待会一起在烽火台下合个影。合影的同时,希望同学们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愿烽火台永远不再燃起狼烟。”现在是怎样?感性还会传染喔。

    张老师请台湾的周老师也说些话,周老师缓缓起身,环顾四周,说:“常听人说:这就是历史。这句话别有深意。我们都知道“这”的英文叫this,音念起来像“历史”,因此thisis历史的意思是…”他抬起头,望着远方,说:“这就是历史。”他说完后,我不支倒地。

    烽火台即使燃起狼烟,听你一说,大概也全灭了。

    最后是台湾的吴老师,他只澹澹地说:“同学们心里一定有很多感受,不吐不快。这样吧,今晚睡觉前,每人交五百字爬长城的心得报告给我。”我一听便从地上弹起身,周遭一片哀嚎。

    “我是开玩笑的。”他哈哈大笑“待会还要爬,先给你们一点刺激。”“没事开什么玩笑嘛。”我鼻子哼了一声。

    “那你呢?”

    暖暖问“你又有什么感受?”“我…”“你是不是又想说索道长、长城更长,连中饭吃的面条都比台湾长,总之就是一个长字?”我笑了笑,没有回答。搞不好还真让她说中了。

    大伙围在一起准备拍照时,台湾吴老师又说:“大家把身分证拿出来摆在胸口拍照,这样才酷。”现在是拍通缉犯的照片吗?

    我偷瞄身旁

    暖暖手中的证件,她倒是大方转头细看我的证件。

    我干脆把我的证件给她,她笑了笑,也把她的证件给我。

    暖暖的证件是澹蓝色的底浮着白色中国地图,还有一栏标示着“汉族”

    “继续上路。”拍完照后,北京张老师说。

    才爬了不久,看到城墙的尽头是山壁,没路了。

    “这里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地方吗?”“不是。”

    暖暖右手朝东边指“是在长城入海处,山海关那儿。”“是吗?”“山海关城东有个望夫石村,村北有座凤凰山,孟姜女庙就在那。庙后头有块大石,叫望夫石。石上有坑,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的足迹。”“你去过?”“我听说的。”“你怎么常听说?”“我耳朵好。”

    暖暖笑了笑。

    暖暖索性坐了下来,向我招招手,我便坐在她身旁。

    “孟姜女庙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