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0~41 (第1/5页)
30~41 30 事情是昨天发生的。昨天经易门去为谭先生抓药,随身还带了一包特地托人从浦东乡下取来的灶心土和两斤柿饼。这是忆萱为谭先生寻来的一个偏方,说是把柿饼用浸湿了的绵纸包起来,拌在炒热了的灶心土里,继续炒到绵纸微微发黄,取出柿子,每天午后服一只,连服一个月,可望止血。贡献秘方的那位老先生还说,《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里都讲到,阳络伤则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谭先生属“后血”当是“阴络伤”所以得午后服药。午后阳气渐消,阴气渐生。此时服药,同气相求,药力直达病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也应了“以阴引阳”之义。经易门特别信服中医。他总觉得,谭先生的病完全是让那些只晓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们耽误的。 谭府内有自备的“药房”中药房是早先的车库改的。一平排三间。谭雪俦的父亲、谭宗三的大哥、谭老先生谭景琦,一生酷爱汽车。酷爱外国名牌轿车。他在谭家花园里起码盖了五六处这样的车库。去哪个洋行谈生意,谈到后来,很可能一笔生意也没谈成功,却把对方一辆什么二手车买了回来。还高兴得不行。谭老先生欢喜汽车,却有个毛病,不管什么名牌货,弄回来,他都要把它们重新油漆一遍,都要漆上他欢喜的那种深栗壳色。稍稍再带一点红。他要它们跟他厅堂房间里所有家具的颜色一致起来。家具的颜色,他也只欢喜偏红的栗壳色。这是一种产自国内云南省扎诺佤雨林里的红木颜色。不是出产在泰国森林里的那种红木。他嫌泰国的颜色大暗太老。油漆时,他亲自动手。不用喷枪。用最老式的漆刷子刷。乐趣就在这每一刷子的挥动之中,在每一刷子按捺下去、拖带开去之际,颜色被颜色覆盖,颜色被颜色更替,在覆盖更替改造和被改造的同时,听得出那一阵阵极细腻极粘稠的吱吱呢呢纠缠绞和混同…这时他会从心底生出一种无法言喻的彻心彻肺的通畅和舒坦…他自认为这方面的技术已经不次于江南造船厂的八级油漆工。有一次,他一位在上海做房地产生意的犹太朋友要回美国去打一场遗产官司,把一辆非常名贵的一九○八年产的福特T型“老爷”车寄放在他这儿。讲好只是寄放。他却忍不住把人家这辆车也漆成了偏红的栗壳色。他虽然一再告诫自己,这车只是“寄放”自己无权去改变它;也一再提醒自己,这车极为名贵,往它身上乱涂乱抹,最终要付出极昂贵的代价,而且还会严重伤害朋友间的情谊;有一度他索性用一大块细帆布把整辆车都盖了起来,让自己“眼不见为净”但最终还是没能管住自己。熬到最后一天,他还是把人家这部车给漆成了粟壳色,并准备好了一篇很长的劝诫词,希望这位朋友能从根本上接受他为他所做的这种“改善”他反复试读了好几遍,自觉起码有三处,或三处以上,是被自己的说词打动了的,并挚诚地流下过热泪。第二天,那位犹太朋友只等轮船一靠码头,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谭家花园,直奔车库去看望他久违了,的“小宝贝”;一推门,看到“小宝贝”竟被涂抹成了那般可怜模样,没等谭老先生开口宣读那篇用中英两种文本写就的劝诫词,就哇哇大叫着一头晕倒在车库的水门汀地上了。 自建中药房的设想,产生在谭老先生再度报病危的那天早晨。头天夜里,老先生已报过一次病危。为此,雪俦一夜没能睡好。一早再度传来病危警报,雪俦便从床上翻身跳起,红肿着双眼,只喝了半小盅独参汤,在浓雾弥漫中,又急急驱车赶往医院。刚进楼门,只见平日宽敞幽静的楼道,此刻忙成了一片。戴着修女帽的白俄护士小姐和戴着金丝边眼镜的德国医生来回穿梭,到处都闪耀着刚从慕尼黑进口的新式医疗器械的冷光。每一扇标上了红十字的门都在无声地晃动。大大小小的安瓿(ampoule)纷纷被击断。血库已经告急。最终他被告知抢救没能奏效。 他被允许去瞻仰父亲。父亲躺在雪白的床单下,显得异常地瘦小。颧骨一下突得很高。半夜里回光返照,父亲留下一句话。这句话是用派克金笔写在一张由朵云轩专门为谭家特制的信笺上的。一共只有九个字:“不要跟侬三叔客气了”“三叔”指谭宗三。谭宗三是谭雪俦的祖父于厘公第五个小妾所生的最小的一个儿子。论年龄,要比雪俦小十七八岁,但论辈份和排行,则是名正言顺的“三叔”所谓的“不要客气”是指头天晚上父亲要他接任谭家的当家人时,他婉言推辞过,希望由“三叔”谭宗三来当此任。“不要客气”就是要他在这件事情上不要再谦让推拒。 说实在的,怎么安排谭宗三,一直是谭家门里一桩伤透脑筋的事。无论从辈份上讲,还是从情理上讲,谭景琦之后,的确应该由这位“三少爷”“三公子”“三爷叔”“三老板”来当家。这也是于厘公临终时亲xx交代过的。他希望景琦之后,谭家能交到宗三手里。谭家门里的人都知道,老人最宠爱,也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谭宗三。老人拉着长子景琦的手,一再关照,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疏远了、更不要怠慢了这位“小阿弟”景琦在这一点上确实是尽了心,也尽了力。做长兄,更是“慈母严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竭尽一切努力来教育训练这位小阿弟,希望他从各个方面都具备条件,从他手里把谭家接过去,以告慰老父在天之灵。但这位三弟实在是扶不起的刘阿斗。他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能干,但就是不上路。所谓不上路,倒也不是走歪道。比如吃喝嫖赌坑蒙拐骗之类的,倒是一点也不沾,甚至连应该沾的女人都不沾。但…就是不对劲。说不上来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把偌大一个谭家家业交到他手里,实在叫人不放心。 无奈,雪俦就没有再推让。虽然觉得有点委屈了“三叔”但为谭家着想,也只能这样了。正式当家后的第一个礼拜,他就不顾所有人的反对,立即把父亲最好的几间汽车库改做了中药房。并且调集了一大笔钞票,请几位大学教授建立了一个谭氏生成养元研究所。他觉得,对于他来说,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找到一种办法,一种药方,让谭家门里的男人活过五十二岁。做不到这一点,谭家赚再多钞票,又有啥用呢?谭家的事业越发达,钞票赚得越多,谭家男人心里就越痛苦,就越没有勇气、没有兴趣把要做的事业继续做下去。事实上,从祖父于厘公开始,当家人做起事来,已经不像先辈们那样有一股冲劲了。谭家的事业也逐渐地在萎缩。“五十二岁”这个阴影,越来越重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