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各国直升机三 (第3/6页)
得到了军方的指定名称——nh-3a,并在1965年5月21日首次飞行,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五片桨叶主旋翼,配有低柔性桨叶。同年7月,它速度达到187英里/小时。在飞行测试进行过程中,发现由旋翼桨毂导致的紊乱气流产生尾部摇摆,迫使在旋翼桨毂顶端增加一个空气动力学的附件,或叫“便帽”计划的下一阶段事关为了部分卸载主旋翼载荷并试图达到更高速度而增加机翼。虽然标准的五片桨叶主旋翼在最初的飞行测试中得以保留,但标准六片桨叶旋翼与低柔性桨叶也应测试。s-61f上没有综合的飞行控制系统,全跨度副翼能够向上或向下带着哔哔的声音转换角度。角度转化控制仪也能用于升降舵和方向舵的控制。水平尾翼的迎角只能在地面调整。 s-61f的试飞取得了圆满成功,到1967年5月8日试飞结束时共进行了113次飞行,累计88。2飞行小时。最大速度达到了255英里/小时。1969年3月20日西科斯基在提出的最后报告中推荐,为了提高飞行器的速度性能应继续该项目深入改进计划。然而,这个选项不被军方采纳,该项目不久以后被停止。尽管s-61f极大的增加了复合直升机特性的可用信息,但因使用现货供应的部分和拥有非综合飞行控制系统的限制因素妨碍了达到全部直升机性能的进程。这个项目完成后,s-61f对高速直升机研究作出的最后贡献是,当早先机身换上火箭滑撬使用时,测试机用于评价机组撤出系统的性能并用于后来的西科斯基s-72上(下面详述)。 在s-61f进行飞行测试的同一时期,西科斯基为了支持他们对抗洛克希德的竞争简要的运行了另外一项设计计划,赢得了同陆军的“陆军先进空中火力支援系统”(aafss)合同。他们的建议,得名于s-66,但从未作为一个完整样本超越这个设计平台。无论如何,s-66得关键要素不是达到飞行测试状况。称作“旋翼螺桨飞机”的概念包括一个机体后部能转动90度的尾桨,可以作为推进螺旋桨起作用,并提供额外的前飞推力(近似15年前提出的gca-5作用) 为测试这种概念,一架标准的sh-3a在1965年被改进为新型尾部,包括一个大尺寸的垂直尾翼,上面转悠一个飞机类型的舵用于方向控制。“旋翼螺桨飞机”是一款标准的sh-3a设计用于可旋转的尾桨,并在尾部末端的尽头上装有尾桨的机型。当以直升机方式达到大约80英里/小时的速度时,飞行员将用按钮控制转换。在这个关键点,方向控制由舵独自提供。当空速下降到80英里/小时以下时,飞行员将装置恢复成原来尾桨状结构。虽然测试版本可以手动cao纵,但成品原型机还是自动运转速度随之或增或减。系统工作状态良好,提供了新的概念。然而,因洛克希德公司失去许多合同,西科斯基公司也停止了开发s-66,同时“旋翼螺桨飞机”概念也被放弃。 西科斯基的创新型旋翼螺旋桨飞机,测试中的s-61f,可以转换尾桨功能作为推进螺旋桨(上图)或是作为常规尾桨(下图)。该机被定购用于被提议的s-66攻击直升机使用。 1970年代早期,工程人员继续需求途径提高直升机的前飞速度。当时许多不同的制造商提出几个设计方案均被试验过,所有这些方案满足了不同程度的成功。1972年2月,西科斯基宣布正致力于在一架研究机上试行“前行桨叶概念”(advancingbladeconcept,abc),主旋翼系统由两层共轴反转旋翼构成,利用了“前行桨叶”的空气动力学升力潜能。尽管在外观上非常近似苏联制造商卡莫夫的经典设计,但西科斯基的方案在桨叶上有不同,它的桨叶是刚性固定在旋翼顶端的,而在“前行桨叶概念”旋翼系统中,后行区桨叶在高速飞行期间不在提供升力,而大部分载荷升力由旋翼前行侧桨叶提供,因而排除了通常与后行桨叶延迟相关联的升力下降。在所有的共轴设计方案中,因为共轴反转的三片桨叶旋翼克服了任何扭距,所以“前行桨叶概念”取消了尾桨,西科斯基的努力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攸斯泰斯堡的美国陆军空中机动研究与开发实验室(theu。s。armyair摸bilityresearchanddevelopmentla波ratory,usaamrdl)授予的合同下得到了实现。 西科斯基称为s-69的飞机,陆军分派编号为xh-59a,并建造了两架验证机。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与评估“前行桨叶概念”的飞行性能。优于实际的飞行测试,一个40英尺直径的旋翼系统在nasa艾美斯研究中心成功地进行了风洞试验,虽然两架验证机上实际安装的是36英尺直径的旋翼。1973年7月26日首架xh-59a试飞。然而,紧接着下个月却发生了飞行事故,飞机严重损坏,并迫使一些设计方案改变,包括改进旋翼系统。损坏的飞机随后修复进行风洞试验。1975年7月21日飞行试验项目恢复,第二架原型机首次飞行。这架机继续成功地以直升机结构飞行了将近两年,例证了给人深刻印象的性能,水平飞行读读达到184英里/小时,低高度俯冲时速度达到224英里/小时。xh-59a圆滑的机身看起来更像常规的飞机而不象直升机,贡献出了它的高速性能,几乎没有诱导阻力产生,装有可回收的三点轮式起落架。尾部包含有一个水平尾翼,上装有两个终版垂直安定面和舵。除了提高前飞速度外“前行桨叶概念”被发现在悬停时更有效率,并比常规的旋翼系统更好地减小噪声。 西科斯基的s-69利用了前行桨叶概念(abc)的固有优势,排除了后行桨叶的升力不足现象。 1977年3月西科斯基在结束以单纯直升机结构的飞行测试后,准备在进行该机的复合结构测试,该项目获得陆军、海军、空军和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nasa)联合资助。该机作出的改进是在机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