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一九一八mdash;m (第2/9页)
菲尔很可能把安静认为是表示注意,他了解的只是事情发展的一部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朋友留给他的除旧的书稿和回忆外就寥寥无几了。他想夸大他怎样发现了这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是天才,他花的精力是何等巨大。在菲尔没有成为他的朋友之前,威廉老早就显示出,他能够选择他要读的书籍、他想上那些课程,他想听那些言辞。然而,菲尔对威廉的教诲仍然是很多的。菲尔会希腊文和拉丁文,并且能够很好地阅读用这两种语言写的文学作品。他对南方的历史的知识,特别是关于内战的知识是那么详尽而确切。在后来的年代里,菲尔特别感到这些知识对于福克纳的斯诺普斯的故事以及他的诗歌都特别有用。那种感觉至少有这样的根据:他所作的可与其他任何人作的媲美,其中包括小上校约翰·福克纳叔叔。他们二人与这个小镇及州的政治活动都有密切关系,他们让福克纳密切注视“南方农民的兴起”及其在密西西比生活中产生的变化,而在指导福克纳学习诗歌方面,他比任何人起的作用都大。特别是他首先使福克纳转向更加熟悉的十九世纪的诗歌方面,随后又使他转向象征主义者方面,后者形成了文学史上最深奥微妙的一个运动。他从著名的新港砖路书店买了几十本书,他自诩为知道现代主义运动的背景和叶芝、庞德、艾略特及乔伊斯的著作。 假若威廉从菲尔那里听得很多很多,那么威廉对爱斯蒂尔·奥尔德汉则是讲得象朗朗流水。“她谛听着”一个兄弟后来写道“比尔发现自己健谈。从此,他越来越多的时间呆在她的房里,和她一块儿,与她谈话,并听她弹琴。”奥尔德汉家族名重乡里,家产殷实,甚至共和党人还没有剥夺他们尊贵的身分之时,一家子就在一九○三年秋搬到了奥克斯福,那时穆里·福克纳家族从里朴莱搬迁此地还不到一年光景。从童年起,威廉就把奥尔德汉家认为是人们听音乐和交谈的好处所。奥尔德汉家人们没有清规戒律禁止谈话或不让看书。爱斯蒂尔离家去马丽·鲍得温学院学习期间,威廉继续去她家拜访。几年后,福克纳将自己出的第一部书第一版的一册赠给了奥尔德汉家。但是他主要是去看爱斯蒂尔,听她弹钢琴,谈自己的抱负和计划、给她朗诵自己的诗,把他的画给她看。只有和她在一块儿,他才既话音如潺潺流水又仔细谛听。 早先还是重小无猜时,爱斯蒂尔和威廉就成了“甜心甜意”几年来他们的关系都很亲密。他们一块儿玩耍和谈天,一道去参加交谊会,学跳舞。然而威廉的变化更明显,更加郁郁寡欢,不愿上学,工作增加了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化了。威廉仍然去看爱斯蒂尔,对她谈话,与她共命运;依然指望她能够听。但是根据一切表现,显然他更象一个献身的朋友而不象一个求婚者,或者,他假若是求婚者,也是许多求婚者之一,他认识到,作为一个失败父亲的不肖儿子,自己没有被接受。爱斯蒂尔受到男人们的追求,享受着许多人对她献殷勤,她却过着一种几乎是独立的社会生活,福克纳发表的第一幅画(和他早期的许多诗歌)都暗指这种思想。这幅描绘一对非常高的几乎是细长的情人在跳舞,这幅画的素描风格把主题表现得非常好。威廉作为一个“杰出舞伴”曾经“被一些少女所追逐”已经放弃了跳舞。他痛苦地感到自己的身高,看看跳舞还称心些,他到过许多舞会,但自己绝少跳舞。爱斯蒂尔同她的求婚者们一道去参加舞会,她是那么勃勃生气、令人魂销、容光焕发,娉娉袅袅而又始终兴致盎然,她和他们跳起舞来。威廉一跳舞就找爱斯蒂尔,爱斯蒂尔看舞时,她的秋波总是顾盼着威廉。但大多数情况是她跳舞,他看舞,有时她一跳就跳到东方发白。 威廉甘心充当那样的角色,这也符合他自己的想法,其原因在于他与爱斯蒂尔有一个秘密的谅解,她要欢迎其他的求婚者们,接受他们偶尔送来的礼品,交换荒唐的誓言,但是她将永远是属于他的。关于爱斯蒂尔的这些显然的事实——她的声誉、崇高的社会地位,正统的志愿与欢乐——对于福克纳是至关重要的。在同他谈话的少数几个人中,她是他最谈得来的,然而她不仅卓然不群,她也深深地相信他,她被许多人追逐着,她却早已委身于他。 这个类型很适合于福克纳对他与爱斯蒂尔之间的关系的最为深刻的想法。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伟大的和命途多舛的高度浪漫主义的类型,然而又是如醉如痴的爱情。他早期诗歌中闪烁其词的色情冲动,加上反映着他对斯温伯思的爱好,这间接表明率直的词语是太难了,几乎到了不能表达的程度。在他的诗歌和绘画中,性交显然与跳舞有关——他放弃了跳舞,而爱斯蒂尔却成了舞迷。在《大理石牧神》一书中,主角不能打破大理石的禁锢。他观察着这些活动,例如“非常敏锐的蛇”的自由,可他不能直接去体验。他的脑海里萦回着他所知道“然而又不能知道的”一些事情,他渴望自由——丢弃宁静与沉寂,连同它们所意味着的无能都一块儿丢弃,伴着牧神的刺耳笛声跳起“神圣的舞蹈”虽然他的情愫迟迟未能表达,然而他那抑抑郁郁的焦思和想望却显然表明他终归要作表述的,同样也表明了他需要作的决断。同时爱斯蒂尔的秘密誓言也证实了,威廉有着别人所不知道的才华,其中包括惹动女人情思的魔力。 光阴荏冉,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地逝去,爱斯蒂尔发现难于实践诺言。她轻松愉快地在几种誓言之间犹犹疑疑,最后换成了一个更持久不变的和可以接受的康奈尔·弗兰克林的爱的山盟海誓。她发觉自己受到求婚者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为了摆脱压力,她向威廉建议,他俩私奔。威廉必定知道,爱斯蒂尔的建议显然不言而喻,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同意。他自己的家鉴于他优柔寡断而又没出息,认为他没有权利谈结婚的事;可他仍然期待双亲的恩典。 在下决心方面,威廉显得几乎要实现其所想望的命运——决心要亲自知道他一直为之写诗的单恋的结果。他的顾虑重重,爱斯蒂尔则是漫不经心,两者同样起着作用,终止了他们不可能的安排。但是他发现任何意义的共同策划都无济于事。虽然他在许多事情上竭力克制自己,但是他不准备放弃对爱斯蒂尔的约定。遭到父母两种态度的拒绝和他的爱情被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