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第4/4页)
叹,没有感慨。当念经人要紧的伉份,终于定牢在心叶灵处,与三十岁男儿的性命合成一体时,伊斯儿并未察觉。 万物,万事,都溶入那一派空明,围绕着那一颗孤星。宇宙中充斥着清冷,难言的清冷,援救的清冷,伊斯儿在这无限的空明清冷之中,如同游子久归,如同找到了故乡。 造物的养主,你使左屠夫继续召诱我,你使我出世。接替了喊叫水马夫的光阴。在肃州城郊,在残破的干涸湖滩上,伊斯儿久久凝视着博大肃穆的夜,觉得自己离神很近。 天破晓,黎明从东极的荒漠上喷薄而来,黑暗向西疾去。荒郊涸湖上,远近不见一人。伊斯儿接完了长长的一个都哇尔,把求助和承领的一切,热热地抹在脸上。这么着,当伊斯儿接受了事情,起身离开时,他绊上一根木头。 定睛看:是一根斧柄。 斧头失离了,那根斧把子回来了,伊斯儿想。天大亮了,伊斯儿藏了斧头柄,朝肃州回城走去。次日,他变卖了夷厂街的那间屋,合上细软,偷偷铸了一个元宝。再几日,看确实无人注意,伊斯儿便怀着那锭元宝,出了肃州。三十里过后,他换了庄稼人短打扮,对准一棵杨,踏上了回家的长途。 满目疮痍中,从河西,渐渐地向东。沿途饥民堵塞大道。路旁栽着的树木,皮叶都给饥民吃净了。 伊斯儿见着一些棚子,搭在路旁,里面是老弱。逃荒的人不能再顾他们,情份就是一个棚,安顿了老弱残病,成群的人便走掉了。河西下来的朝着东,陇中的上行瞄准西口,一字通两极的河西大道走廊,给饥民们走得拥挤不堪了。有个棚子上使了块板,上头写着:“勿翦勿伐,左侯所植”伊斯儿拾眼望望树木,一棵树上坐着两三个菜色娃娃,正朝危险的梢尖上攀,去捞那尖尖的叶子。顺道排向东方,树树爬满了人,竟比下面的路上更挤。 光绪十年夏,伊斯儿回到了一棵杨。 走近泥屋,远远就看见了她。推开柴扉,门轴吱扭一声怪响,干涩劈裂。放下行囊,抓起汤瓶,她小声地插一句:吃上些?我做。伊斯儿摇摇头,示意她出去,要换大净。她犹豫了一瞬,半倚门框,沉吟说:刚刚听说一个事哩。伊斯儿又摇摇头,一挥手。 长吁了一口气,举意洗大水。伊斯儿又累又乏,洗罢出来撞上毒阳,一阵重重的晕眩。妇人远远跟着,回避开一段路。伊斯儿跪在久违了的故土上,膝上触着一种温热。他久久没有开端,等着胸头的激动平息。金积平野上,烟树亲切,林影如旧,一望茫茫的大地如同等待。两座坟上杂草繁荣,大的是师傅坟,小的是满拉坟。开端的一章诵起以后,那两座坟上青草便摇了。伊斯儿在蒿草的波动里,为喊叫水马夫的斧头柄造了一个坟,排在师傅右手,和满拉成了两翼。 最后,伊斯儿悄悄取出刀,摆在那三座坟之前。盐茶地方惯用的牛皮刮刀,被摇曳的蒿子青草埋没了。 女人在背后悄悄开口了,她走近来了。 事情交付你身上啦。 伊斯儿微微一笑,点点头,还跪着。 唉,慈悯的主呐。女人叹道。 两人默默无言了。 伊斯儿立起身。夫妻两人朝泥屋回转。夏日的骄阳过了午,斜斜的光线柔了。金积原野上逆光现出一层粉色,似血,又似糖饴,一派甜甜的感觉。杨树直直地耸立着,十年间它成材了,树皮粗硬,纹络青春,把一片浓荫遮着并排的三座墓。 女人还是原样:娇小的身个,师傅独女子的神情。伊斯儿觉得她那神情新鲜,像头一遭见。女人嗔问:看个甚,我老掉了么。伊斯儿不语,多年里他忘了自家有一房妇人。伊斯儿拉开柴门,进了屋。回头见女人在门外楞着。 进唦。 女人端详着自家。伊斯儿想,她嫌我老掉了。从河西回走,一路上人喊自家:“那个老汉。”伊斯儿算算自家刚刚二十九岁,心里奇异。到了家,上了坟,承领了事情,伊斯儿觉得自家二十九岁了,像一路上走掉了那老汉年纪,走得小了回来。伊斯儿又说给一句: 进唦。 女人痴痴立着。半晌,她说:听说了个消息。 咋?伊斯儿问。 左屠夫,咱那仇家。女人的双眸漆黑。 怎么了? 在南方,说是福建,他病毁了。女人的黑眼一刻不离地盯着,伊斯儿想到师傅。病毁了么?伊斯儿反问道。 病毁了。女人又说给一遍。 伊斯儿一怔。他见自家的女人静静在那里盯着,一动不动。伊斯儿心慌意乱,一时头脑虚空了。他受不了这个消息。太突兀,他万事想遍了,想尽了,可没料想这个。 女人依然那么个,立在门槛外,逆背阳光,轮廓姣小,静静地盯住伊斯儿。像等回话,不进屋。惊讶从伊斯儿心中升起,他没料想到。这对柔眉细眼里,藏着一股逼人的神采。伊斯儿不声不响,使全力从那虚空里挣扎。 女人柔和地,怜悯地立着。默不作声,一步不动。 伊斯儿忍着,独自在那陷阱般的虚脱里挣扎。他心里生成了一股仇恨,使他难忍。他想不到,居然这样,他认识了自家的妇人。毒火在燎着心叶灵感处的位份,煎熬般逼他开口。伊斯儿忍住了,渡过了关隘,挣出了虚空。他终于脸颊一下抽搐,开口了。 “——我宰他的后人!” 女人浑身微微一震。随即,她进了屋。当夜,久旷的杀场里下来的男子受够了温柔。这师傅的独女儿,她把人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都用上陶醉自家男人。他们此时只是残余的两人,但他们相聚了。他们享受到天堂的恩典甜蜜。男人平熄了杀机,女子获得了身孕。 光绪十年七月间,屠了陕回一百万,甘回数十万,新疆维人(当时叫缠回)数十万,另外还欠着太平天国、东西捻子累累血债的湘阴左家,办了一场隆重耗费的丧事。三年后,他的文牍家信悉数征集,编成历史,成为这位清末名臣、爱国大将的资注。其人值大时代,涉世复杂,功过兼备,给治史者留下了丰富的、可供反复评说的形象。 以后的事,海边热闹多旱地消息少。国家兴亡满汉泪血,文人们慷慨地写出好文章的大时代到了。光绪帝拖一条病身子撑着熬着三十多年,好似一只病羔子管天下饿狼。英雄志士轮到南方人里出;陕西迤西好像给人忘了,无声无息。除开闹些灾荒饥馑、贪污匪案、交通官场之外,西省没有什么大动静。好像那些荒山裸土里不出粮食,也长不出血气一样。 对左家那位亡人也是这样:从来都是南方人悼诵绵绵的多;而斯人竭力的西省,却稍嫌冷淡一些。 ——这都是通说,即一般见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