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巨灵咆哮擘两山 (第1/3页)
第十一章 巨灵咆哮擘两山 ——出自《全唐诗》一百六十六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墨气缭绕,黑云昭昭,整个云门塔林以退笔冢为圆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高压云团,把方圆将近两公里的山林都牢牢笼罩起来。如果从高空俯瞰下去,就好像是哪位粗心的画手在刚完成的翠山工笔画上洒了一滴煞风景的墨汁。 辩才禅师在半空来回徘徊,不时发出低沉的吼声,带着一千多年的怨恨把这些后世的小辈团团围住,空气越发沉重,不时有墨迹清晰可见的黑风刮过,给身上衣服留下一道炭笔状的狭长痕迹。 此时这里一共有七个人、三枝笔灵在,阵势也算得上十分显赫,只是这三枝笔灵没有一个有能力对付这种非物质性的怨灵。颜政盯着辩才看了一阵,拍了拍空虚肩膀“喂!你是和尚,该知道怎么除妖吧?” 空虚大惊:“我…本寺不接做法事的业务,小僧只会念几段〈往生咒〉。” “死马当活马医,你试试看吧,说不定他念在你们同寺香火的份儿上,能给个面子呢。” 空虚没奈何,只得战战兢兢跌坐在地上,撩起僧袍,捏起佛珠开始念叨。他的声音很低,发音又含糊,除了他自己没人能听懂说些什么。 一阵阴风陡然兴起,吹过空虚身体。空虚浑身一阵颤抖,经文几乎念不下去了,逐渐有鲜血从他的五官开始流出,殷红的血液一沾空气立刻变得黑硬不堪,如同被墨洗过。颜政见状不妙,一指戳中空虚,让他回到五分钟之前的状态。空虚哗啦一下扑倒在地,气喘吁吁。 更多的阴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像毒蛇的吐信一般狂舞,每一缕都可能置人于死地。那段往生咒似乎变成了一个挑衅,看来辩才和尚对这种劝自己往生的东西很反感。 “糟糕,我只恢复到八成,现在又用掉了一次。”颜政七个指头的指端泛红,面色终于开始凝重起来。然然仍旧捂着耳朵蹲在地上,危机临近的主题越发响亮,二柱子搀着她,不知如何出言安慰。 颜政忽然发现半空中有一个笔灵样子不曾见过,忙问罗中夏:“那是你的笔灵?” 罗中夏点点头,点睛笔在半空鸣叫一声,似乎听到了主人的话。颜政似乎松了一口气:“那你还等着干啥?这点睛笔是什么个功能?赶紧出手啊。” “可惜,点睛虽好,却制不得怨灵。” 颜政和罗中夏同时回头,发现说话的却是诸葛一辉。诸葛一辉看到他们的眼神不大友善,摸了摸鼻子“大敌当前,我说咱们应该摒弃成见,一致对外。”然后他又加了两个字:“暂时。” 罗中夏看了一眼怒目瞪着自己的十九,冷冷道:“你先说服你的同伴吧。她可是一直要杀我呢。也不知道我哪里得罪她了。” 诸葛一辉伸手阻住要冲过去拼命的十九,道:“这件事,等我们能活下来再说不迟。我们可以靠过来吗?” 十九停止了动作,但她的眼神依旧怨毒。 “随便你们。”罗中夏暗暗提高了戒备。 诸葛一辉拽起十九,在她耳边轻语几句,十九咬了咬牙,强迫自己把视线从罗中夏身上移到点睛笔。他们两个走到罗中夏、颜政一行人身边,背靠背站定,七个人形成一个小圆圈,圆圈外面是呼啸往来的墨风和阴气,以及辩才和尚的怨魂。 外部的强大压力迫使这两拨刚才还打得不可开交的人们站到了一起,聚精会神应付眼前的困局。 点睛笔和如椽笔终于飞到一起,共同泛起一层微弱的光芒笼罩在七个人头上,现在这是他们与辩才之间唯一的屏障。比起两个关系恶劣的主人,如椽和点睛之间水rujiao融,默契无间,从尺寸上好像一只松狮犬和一只吉娃娃靠在一起。 “你刚才说点睛制不住怨灵,莫非你了解这个?”罗中夏盯着屏障外飞舞的怨魂,忽然问道。 诸葛一辉叹息道:“这点睛笔,可算得上是笔灵之中最难捉摸的。它并非是一管有着具体功能的笔,正如它的名字所示,它能够在一些关键时刻给予你启示,驱使你去做出选择,进而影响你的人生——就好像它能够看透未来一样。可是没人知道什么才是关键时刻,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甚至无法分辨什么是点睛驱使你做出的选择,什么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 颜政挠挠头:“听起来对现在的局势毫无用处哩。”罗中夏紧盯着外面的动静,心里却突地一动,连带着点睛在空中都泛起一丝波动。他忽然想到刚才面对辩才的攻击,自己毫无来由地扑过去救下那个疯姑娘,难道这也是点睛所为?它究竟预示着什么? 他不禁侧过脸去看十九的脸,发现对方也在直勾勾地望着自己,目光里都是怒气,甚至不逊于外面辩才和尚的怨恨,吓得又赶紧缩回去了,惴惴不安。罗中夏试着运了一下气,发现青莲在胸中左冲右突,但似是被什么东西牵住,总不能挣脱。 看来点睛不去,青莲笔是没办法召唤出来了。 辩才的鬼魂仍旧飘浮着,随着墨气越聚越多,它的形体越发清晰,已经可以分辨出它脖子上的佛珠颗粒、僧袍上的花纹以及两道长眉的条条根须,层层叠叠的黑云缓慢地蠕动,让它的表情看起来充满恶意的生动。 两枝笔灵撑起的屏障在重压之下变得稀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