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四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四十四 (第4/8页)

重檐重栱,及绘藻井,惟楼居重檐不禁。公侯,前厅七间、两厦,九架。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间,七架。门三间,五架,用金漆及兽面锡环。家庙三间,五架。覆以黑板瓦,脊用花样瓦兽,梁、栋、斗栱、檐桷彩绘饰。门窗、枋柱金漆饰。廊、庑、庖、库从屋,不得过五间,七架。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斗栱、檐桷青碧绘饰。门三间,五架,绿油,兽面锡环。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檐桷青碧绘饰。门三间,三架,黑油,锡环。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梁、栋饰以土黄。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品官房舍,门窗、户牖不得用丹漆。功臣宅舍之后,留空地十丈,左右皆五丈。不许那移军民居止,更不许于宅前后左右多占地,构亭馆,开池塘,以资游眺。三十五年,申明禁制,一品、三品厅堂各七间,六品至九品厅堂梁栋祗用粉青饰之。

    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三十五年复申禁饬,不许造九五间数,房屋虽至一二十所,随基物力,但不许过三间。正统十二年令稍变通之,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

    器用之禁:洪武二十六年定,公侯、一品、二品,酒注、酒盏金,馀用银。三品至五品,酒注银,酒盏金,六品至九品,酒注、酒盏银,馀皆磁、漆。木器不许用朱红及抹金、描金、雕琢龙凤文。庶民,酒注锡,酒盏银,馀用磁、漆。百官,床面、屏风、槅子,杂色漆饰,不许雕刻龙文,并金饰朱漆。军官、军士,弓矢黑漆,弓袋、箭囊,不许用朱漆描金装饰。建文四年申饬官民,不许僣用金酒爵,其椅棹木器亦不许朱红金饰。正德十六年定,一品、二品,器皿不用玉,止许用金。商贾、技艺家器皿不许用银。馀与庶民同。

    译文

    明代初年,皇帝的玺印有十七种。

    其中大的有“皇帝奉天之寅”、“皇帝之宝”、“皇帝行实”、“皇帝信宝”、“天子之寅”、“天子行宝” “天子信寅”、“制诰之实”、“敕命之宝”、“广运之实”、“皇帝尊亲之实”、“皇帝亲亲之实”、“敬天勤民之宝”,又有“御前之宝”“表章经史之寅”以及“钦文之玺”

    皇帝的符信出,取效天下。

    洪武元年,打算制作玺印,有外国商人航海来中国进献美玉,说:“这块玉出自于阗,我的祖辈与父辈代代相传,应当作为帝王的玺印。”于是皇帝就命令制作为宝印,不知道在十七枚窦印中这块玉制成的是哪一个宝印。

    成祖又制作“皇帝亲亲之宝’、“皇帝奉天之实”、“诰命之宝”、“救命之寅”

    弘治十三年,鄂县百姓毛志学在泥河边得到一块玉玺,上面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颜色发白微微有点青色,螭形印纽。

    陕西巡抚熊辨认为是秦朝的玺印再次出现,派人把它献给朝廷。

    礼部尚书傅瀚说:“自从有秦玺以来,历代得失真假的踪迹都记载在史害上。

    今天所进献的,篆文与《辍耕录》等书摹写记载的鱼乌篆文不同,那螭形印纽又与史传所记载的有五条盘龙文饰、螭缺一角、旁边刻有魏录的不同。

    大致秦玺亡佚已久,今天所进献的舆宋、元所得,怀疑都是后世摹拟秦玺而刻制的。

    我认为玺印的用途,是用来做文书的标识,防止伪诈,不是用作宝物玩赏的。

    自从秦始皇得到蓝田玉刻成宝玺,汉代以后传承使用。

    从此巧谋争强力夺,说得到它就足以受天命,却不知受天命靠的是德行,不是靠玺印。

    所以追求它而得不到,就伪造用来欺诈人;得到了,君臣就喜形于色,用来炫耀于天下。

    这些都是贻笑千年的事。

    我朝高皇帝自己制作一代玺印,每一个玺印上的文字各有意义,因事而设,真正足以为一代接受天命的印符,而可以垂留于万世作为仪范,何必凭借此玺呢?”皇帝听从了他的话,抛弃不用。

    嘉靖十八年,新制宝玺七个,它们是:“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大明受命之宝”、“巡狩天下之实”、“垂训之宝”、“命德之宝”、“讨罪安民之宝”、“敕正万民之宝”o与开园初期的宝玺一起,共为二十四枚,由尚实司官员掌管。

    皇后的册符。

    用金册二片,按照周时尺寸长一尺二寸,宽五寸,厚二分五厘。

    文字按字敷分行,用楷书镑刻。

    上下有孔,用红丝系连,开阖像书籍,用红锦褥垫着。

    装册符的小匣用木头制作,用浑金沥粉蟠龙图案文饰,红色纡丝做衬里,里面用红色绫罗嵌以金线的小袱裹束册符,外面用红色绫罗嵌以金线夹袱包裹,五色的小丝带萦绕在外。

    寅玺用金制成,龟形印纽,用篆文写着“皇后之寅”,按周时尺寸五寸九分见方,厚一寸七分。

    玺池用黄金制作,宽取其能容纳宝玺。

    装玉玺的匣子有二副,一副放置宝玺,一副放置宝池。

    每副裹外三层:外层用木制成,用潭金沥粉蟠龙图案装饰,红色纡丝作里衬;中间一层用金嵌蟠龙图案;内层小匣装饰如同外匣,里面放置宝座,四角雕有蟠龙图案,用浑金装饰。

    座上用锦褥,用嵌有金线的红色绫罗小夹袱包裹宝玺,匣子外面各用红色绫罗嵌有金线的大夹袱覆盖。

    等到册封之日,册与宝都放在红漆舆案上,案顶有红色绫罗沥水,用担床托举。

    皇贵妃以下,有册符没有宝玺而有印。

    贵妃的符册,用镀金银册二片,长度宽度与皇后的册相同。

    装册的小匣用浑金沥粉蟠凤图案装饰。

    印用黄金,龟形印纽,尺寸与诸王宝玺相同,印上的文字是“皇妃之印”

    印匣用蟠凤图案装饰。

    宣德元年,皇帝以贵妃孙氏有容貌贤德,特别向皇太后请求,制作金宝印赐给她,不久就生下了皇子。

    从此贵妃被授予宝玺,于是成为成例。

    嘉靖十年,册立九嫔,,册符用银,大小小于皇妃的五分之一,用黄金装饰。

    皇太子的册宝。

    册符用黄金,为二片,它的形制以及匣子的装饰与皇后的册符相同。

    宝玺用黄金制成,龟形印组,用篆文写为“皇太子宝”

    它的形制以及宝池、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