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一百三十六 (第5/8页)
部分译文 梅之焕,字彬父,湖广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时成为生员。御史到部中检阅武备,梅之焕骑着马冲进教场。御史发火了,命令他跟材官比试射箭。梅之焕九发九中,长揖上马扬长而去。 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七年之后,授职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弹劾他的罪行。不久上疏说:“当今国家,百姓贫穷,国库匮乏,强盗横行,军队疲软。言官不谈论国家大事,却做派系之争,官员们放弃本职工作,发表一些空洞的言论。国家的事情全部被虚假的文辞所束缚了。有人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不是说他多事,就是格外苛求他。改革没有成功而诽谤却随之而来,正义得不到伸张而仇人却结了一大堆。豪杰灰心,庸人得势,国家的事情没有办法做下去了。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褒贬来爱惜人才,只有这样国家才可能有希望。”当时朝中大臣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梅之焕洁身自好,曾经说:“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当时有人追究原宰相张居正,梅之焕说:“假使今天有人像张居正那样考核名实,整顿纲纪,那些诽谤陷害别人的无耻小人还敢如此猖狂吗?”他就是像这样主持公道不附会别人的。派出任广东副使,当地有豪强把烈女投入河中杀死了,梅之焕捕杀了他,老百姓都敬佩他的英明。海盗袁进抢劫潮州,梅之焕控制了海上通道,招抚遣散他的同伙,最后降服了袁进。后改派为山东学政。 天启元年(1621),梅之焕以通政参议召回,任命为太常少卿,提拔右佥都御史,巡抚南昌、赣州。恰巧赶上父母去世,回家隐居。正在这个时候,魏忠贤、客氏扰乱朝政,应山杨涟首先揭发魏忠贤的邪恶。魏忠贤恨死了他,将杨涟打死了。自此之后更加有恃无恐地赶杀好人,对楚人更心怀不平。有人说杨涟被逮捕时,路过麻城,杨涟是有罪的人,梅之焕跟他盘桓数日,痛哭流泪,应当削去梅之焕的官籍,实际上杨涟并没有路过麻城。不久,逆党梁克顺诬告他窝藏赃款,下诏追究他的赃款。 庄烈帝即位,于是免于追究,恢复官职起用他巡抚甘肃。大败河套的强盗,斩首七百多级,活捉一名部落酋长,招降六百多人。第二年春天,敌人又一次大规模地侵入内地,大黄山一带感染了天花传染病。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嘲笑别人的灾祸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击算不上勇猛,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于是不进攻。过了一个月,群寇望着边城拍着额头哭着离去了。冬天,京师戒严,有诏让他去保卫京师。将要出发,西部敌人乘空虚进犯河西。梅之焕留下来,派兵埋伏在贺兰山后面,在归路上迎击敌人,大部队出水泉峡口,二战二胜,斩首八百四十多级。率领部队向东前进。不久凶悍的士兵王进才杀死参将孙怀忠等人叛乱,逃奔兰州。梅之焕于是向西进发平定了这次叛乱,又整顿军队向东出发。第二年五月抵达京师,已经迟到了。有诏书让梅之焕上朝。第二天又下诏让梅之焕停职等候调查,这时温体仁已掌握大权。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上书保护他。到这时,温体仁记起前仇,于是给梅之焕处分。 梅之焕虽然是文士,却有武将的才干,善于射箭,被废职后,没有什么可以表现。他所在县里的深山里有很多强盗。梅之焕没事,常率领健壮的勇士协助当地官员捉拿,没有能逃脱的。在这之前,甘肃发生兵变,逃跑的士兵害怕被捕杀死,往往逃至山谷中当强盗,强盗的势力更加嚣张了。到这时,数万名强盗来攻打麻城,看到梅之焕的军事部署,就引兵离开了。皇帝追叙甘肃前后的功劳,恢复了梅之焕的官职,荫封他的一个儿子,但最终还是没有召用他。第二年病死。 李若星,字紫垣,河南息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历任枣强、真定知县。提拔御史,首先弹劾南京兵部尚书黄克缵。巡视国库,陈述祸国病商的四种弊端,请求核察十座国库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杜绝贪污浪费,没有批复。巡按山西,请求撤除税使。于是再次弹劾黄克缵是沈一贯的私党,汤宾尹的好友,应该罢免,皇帝不听。回到朝廷,被派出担任福建右参议,称病回家。 天启初年,他被起用到陕西当官,召回朝廷担任尚宝少卿,又提升他为大理右少卿。天启三年(1623)春天,李若星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甘肃。向皇帝辞行,揭发魏忠贤、客氏的邪恶。第二年派遣将领丁孟科、官维贤攻打河套松山各部镇的少数民族,斩首二百四十多级。捷报传来,没有登记论功。有人传言李若星将要发动义兵清除皇帝身边的坏蛋。魏忠贤听说了,就命令许显纯把他列入汪文言的供词中,诬陷他贿赂赵南星,窃取权力。五年三月将李若星除名,交给河南抚按官审问。第二年,官司交上来,打了一百棍,流放到廉州充边。 庄烈帝即位,赦免他回朝。崇祯元年(1628)起用李若星为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追论甘肃的功绩,加二品官级。黄河大决口,流过泗州,淹没了睢宁城。李若星请求修复祖陵,将睢宁县治移到别处,皇帝同意了。京城戒严,派兵回京师保卫。他得病回家,碰上父亲去世。很久之后,召回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十一年以兵部右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代替朱燮元总督川、湖、云、贵的军务,兼贵州巡抚。讨伐安位的余党安陇璧及苗仲各强盗,有功。 福王时,被解职。由于家乡城邑残破,寓居贵州。桂王迁武冈,召用他为吏部尚书。没有到任,碰上战乱,在战争中死去。 李继贞,字征尹,江苏太仓州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任命为大名推官,提升兵部职方主事。天启四年(1624)秋天,主持山东科举考试,因指责魏忠贤而被降低官级,不久剥夺他的官籍。 崇祯元年(1628)起用为武选员外郎,提升为职方郎中。这时军事文书普遍增多,职方特地增设郎中一职,协助管理有关事情。李继贞干练敏捷,尚书熊明遇很信任并倚重他,说:“副将以下你推举的,我画押签字就行了。” 崇祯四年(1631),孔有德在山东造反,熊明遇主张招抚,李继贞上疏陈述不同意见,还请求调关外官兵到内地镇压。熊明遇不能听从他的意见,最终还是用李继贞的计策消灭了贼人。当初,延绥有人造反,李继贞请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