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三十 (第6/11页)
玺如同前边的礼仪。 接受完毕,交给司宝官。 尚仪官奏唱礼拜,皇后如以前一样下拜。 内使监令出来,到正副使面前,称“皇后受册礼完毕” 使者退回到奉天殿横街南,面向北站立以西为上,给事中站在正副使的东北面,面向西。 正副使行再拜礼复命说:“秉承制命册命皇后礼仪完毕。”又行再拜礼。 给事中奏报,于是退下。 皇后接受册书和宝玺后,登上座位。 引礼官导引内命妇班首领一人,到殿中庆贺位置跪下,致词说:“正遇皇后殿F,接受册书和宝玺,端居中宫皇后位。 我等非常欢喜庆贺,谨表庆贺。”赞唱行拜贺礼,奏乐。 行再拜礼,起身,音乐停止。 退下,返回原位。 又导引外命妇班首领一人,进入殿上庆贺位,如同内命妇礼仪。 行礼完毕都退出。 皇后下座,奏乐。 返回后宫,音乐停止。 次日,百官上表笺称贺。 皇帝到宫殿接受庆贺,如同常仪。 于是占卜日子。 举行拜谒太庙礼。 先派官用牲牢告祭,告以皇后恭敬拜见的心意。 拜期之前,皇后斋戒三天,内外命妇以及执事内官斋戒一天。 在庙门外及庙中设皇后行礼位置,在宗庙南设内命妇陪从祭祀位,在内命妇南面设外命妇陪同祭祀位。 司赞位在皇后行拜礼位的东西面,司宾位在内命妇以北,司香位在香案右边。 在台阶束面陈放盥洗用具,司盥洗官位置在这个地方。 这一天,内外命妇各自穿翟衣集中在宫内门外。 皇后戴九龙四凤冠,穿祭衣。 出内宫门,登L-舆,到外门外下舆,登上重翟车。 鼓吹乐陈设而不演奏。 尚仪官陈设仪卫,其次是外命妇,其次是rou命妇,都乘车在前引导。 内使监跟从,宿卫陈兵械器杖在前面引导后面随从。 皇后到了庙门,司宾官引导命妇先进入。 皇后下车,司赞官引导从左门进入,到拜位,向北站立。 命妇各自就位,向北站立。 司赞奏唱礼拜,司宾赞唱行拜礼,皇后以及命妇都拜两拜,起身。 司赞请求到盥洗位置,洗手擦手,由束台阶升登,到神位前。 司赞奏唱上香三次,司香在右边捧着香,皇后上香三次结束,引导回到原位,像以前一样赞唱行拜礼。 司赞奏唱行礼完毕,皇后从宗庙左门出,命妇依次出来。 皇后登车,命妇在前面引导,如同来时礼仪。 经过宗庙时,鼓吹吹奏,皇后入宫。 这一天,皇帝在谨身殿招待群臣,皇后在中官宴请内外命妇,都如同正旦宴会的礼仪。 等到成祖即位,册封皇后徐氏,它的礼制有细微差异。 皇帝穿皮弁服到华盖殿,翰林院官以诏书盖上实玺,然后到奉天殿,传制命皇后接受册书。 典礼结束,翰林官把诏书交给礼部官员,礼部官员在承天门捧诏书宣读。 皇帝回宫,率领皇后穿着礼服到奉先殿拜谒祭告完毕。 皇后在内殿穿礼服,等皇帝登上座位。 赞引女官引导到行礼位置,举行谢恩礼,奏乐。 拜八拜,起身,音乐停止。 礼仪结束。 次日,举行皇帝、皇后接受庆贺宴会,如同以前礼仪。 天顺八年,增加制定亲王在皇帝前厦贺,再到皇太后前庆贺,再到皇后前行八拜礼仪。 嘉靖十三年,册立皇后方氏,礼臣准备礼仪程序,有谒告内殿仪,没有谒告太庙、世庙的礼仪,皇帝命令议论增加。 于是礼臣呈上礼仪。 此前斋戒三天,有关部门陈设如同时节合祭仪。 到了这一天,皇帝坐辖车,皇后妃坐翟车,一同到太庙。 命官捧着七庙牌位升上神座。 皇帝捧着高皇帝的牌位,皇后捧着高皇后的牌位,出去升上神座。 迎神、上香、祭奠帛、以香汤灌地进献,奏乐,停止奏乐,都按礼仪进行。 又到世庙行礼,如同以上礼仪。 隆庆元年增定,颁布诏书的第二天,命妇行见皇后礼。 册封妃的礼仪。 从洪武三年册封孙氏为贵妃,决定皇帝不到殿上,承制官宣读制命说:“妃某氏,特封某妃,命你等持节行礼。”只授册书,没有宝玺,其余的都如同中宫皇后的礼仪。 永乐七年制定册封妃礼。 皇帝穿皮弁服到华盖殿,传制命。 到宣宗立孙贵妃,开始授宾玺,宪宗封万贵妃,开始称皇,并非洪武旧有的制度。 嘉靖十年,皇帝册封九嫔,礼官上呈礼节仪程。 前一天,有关部门按照朔望祭日的礼仪陈设仪仗。 到了这天,皇帝穿衮冕服,祭告完太庙、世庙,换上皮弁服,到华盖殿。 百官穿公服入殿行礼。 正、副使穿朝服秉承制命,举着节册到九嫔宫。 九嫔在宫门外迎接,随后到了行礼位置。 女官宣读册书,九嫔受册,先后拜八拜。 送节出宫门回复命令。 九嫔随着穿礼服等侯,皇后率领她们到奉先殿行礼告祭,并到皇帝、皇后面前谢恩,都如同册妃礼。 只是圭用次玉,谷文、银册比皇妃少五分之一。 二十年,册封德妃张氏。 因妃将要就室,而皇帝摄养不临朝办事,不传制命,不拜祭告事内殿,其余的都按旧礼制进行。 从汉代开始称皇太子,明帝纔开始有临轩册拜之礼仪。 唐代由年长的临轩册授,年幼的只是派使者用内册。 宋祇用皇帝临轩之礼。 元代祇用内册.不分长幼。 明代建国定下制度,册立皇太子,有关部门如册立皇后的礼仪一样陈设。 在丹陛上设皇太子行拜礼的位置。 中庭戒严,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