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六十四 (第11/16页)
梅,每年运送军粮三万石到望牛墩。 再用小车上下搬运,不能经受其劳苦。 连城湖港廖家口有水沟通到望牛墩前,淤塞水浅,不能通行船只。 请求与黄梅共同出力疏通,以便于水运。”全都依从他们的请求。 ,玺统十一年,修筑洞庭湖堤岸。 修筑登州河岸。 疏通通州金沙场八里河,使运输渠道畅通。 任丘百姓说:“凌城港距离县城二十五里,内有定安桥河,往北十八里通流水,往东七里被泥沙淤塞。 应当疏通与港口连接,流入直沽张家湾。”巡抚周忱说:“应天、镇江、太平、宁国等府,原先有石臼等湖。 其中沟渠小河,每年交纳鱼业赋税。 外面平圩浅滩,听任百姓放牧繁殖牲畜、采挖菱角莲耦,不许耕种。 所以溪沟洪水泛滥,有地方排放。 近来,有钱有势的人修筑圩田,阻止湖水,每遇泛滥,危害就殃及百姓,应当全部禁止和撤除。”全都依从他们的建议。 正统十二年,疏通平度州大湾口河道,剂州公安城门外河道,以便于公安、石首各县缴纳粮食。 浙江听选官王信说:“绍兴束小江,往南通到诸暨七十二湖,往西通到钱塘江。 近来被潮水涌来充塞,江水与田地齐平,船不能通行,久雨河水泛滥,相邻的田地便遭受其害。 请派遣役夫疏浚。”依从他的请求。 至统十三年,堵塞宁夏汉、唐拦河坝决口。 疏通山西涑水河、南海县通海泉源头。 开凿宣府护城河,导引城北山水流入南城大河。 湖广五开卫说:“卫与苗地相连,山路陡峭险峻。 离卫三十里有河流通到靖州江,乱石沙滩,请求疏通以便利于运输。”云南邓川州说:“本州岛百姓田地与大理卫屯田在湖畔接壤,每年雨水冲刷泥沙淤积,禾苗被淹没。 请命令州卫驻军和百姓进行疏浚治理。”全都依从他们的意见。 正统十四年,疏浚南海潘塥堤岸,建立拦水闸门。 和州百姓说:“州内有姥镇河,往上通到麻、澧二湖,往下连接牛屯大河,长七十里左右,宽八丈。 又有张家沟,连接铜城闱,通到大江,长度是姥镇河的一半,宽与其相同,灌溉降福等七十多处圩田及南京各驻军屯田。 近年,河堤溃决闸门毁坏,大都被淤塞。 请求兴起工役进行疏浚,仍然在姥镇、丰山嘴、叶公坡各处建立闸门来防备旱涝灾害。”依从他的建议。 景泰元年,修筑丹阳甘露等拦河坝。 二年,修筑玉河东西两岸河堤。 疏通安定门束城河道,以及永嘉三十六都河道,常熟顾新塘,往南到达当湖,往北到达扬子江。 三年,修筑泰和信丰堤。 堵塞延安、绥德溃决河口,绵州西岔河通到江边的堤岸。 疏浚常熟七浦塘,剑州海子。 疏通孟渎河小河沟十一处。 工部说:“海盐石堤十八里,被潮水冲破,用疏松的细土修筑,不能持久。”下诏另外修筑石堤来护卫它。 景泰四年,疏浚江阴顺塘河十多里,往东连接永利仓大河,往西通到夏港及扬子江。 云南总兵官沐璘说:“城束有水往南流,水源发端于邵甸,汇合九十九条泉水为一河,到达松花坝分为二支河:一支环绕金马山山脚,流入滇池;一支从黑窑村流到云泽桥,也流入滇池。 原先在下游修筑拦河堰,灌溉军队和百姓的田地数十万顷,久雨积水没有地方排放。 请让受到利益的人家,自己建造石闸门,按照一定的时间开关。”报告得到许可。 五年,疏通垒童鍪园庄渠,通到鸿泸涧,灌溉田地上万顷。 六年,疏通华容杜预渠,通运轮船只进入长江,避开洞庭的危险。 修筑容城白沟河杜村口、固安杨家等河口的溃决堤岸。 量泰七年,尚书孙原贞说:“杭州西湖原来有两座闸门,近来全都倒塌,湖于是淤塞。 按宋朝苏轼说:‘杭州本来就是江海故地,泉水咸苦。 自从唐李泌导引湖水流入城内焉六处水井,然后,城乡一天天富裕,不准许人们租种。 ’周淙也说:‘西湖的可贵在于水深湖宽。 ’于是,招集兵士二百人,专门捞取湖中淤泥。 这以后,有钱有势的人家又请求租种,其湖一天天更加淤塞,遇到大旱湖水干涸。 韶令郡守赵与葱开挖疏浚,其中菱角、莲藕、茭白全部除去,杭州百姓因此而获利。 这是前代人治理西湖的大致办法。 这以后,被有钱有势的人侵占不停,其湖变小水浅狭窄,石闱门被毁坏。 现在,百姓田地无法提供灌溉,官府的河道也不通畅。 请敕令有关部门发动疏浚,严禁侵占以有利于军队和百姓。”依从他的意见。 玉顺二年,修筑彭县万工堰,灌溉田地一千多顷。 五年,愈事李观说:“泾水出于泾阳仲山谷,经过高陵,到达梁阳流入渭河,南北相距二百里。 汉朝开通沟渠灌溉田地,宋、丞二朝都设立官员掌管这事。 现在虽然有瓠口郑、白二沟渠,然而堤坝被毁坏,田间水道被堵塞,百姓不能蒙受利益。”于是命令主管官吏疏通它。 玉顺八年,永平百姓说:“漆河环绕城墙西南流入大海,城墙地基都是石头,所以,河水不能使其渍决。 其余则是沙土容易溃决,前人在其东北修筑土堤,西南修筑砖石堤岸。 现在,时间久了一天天垮塌,应当在向东的水流修筑堤防,横向来阻拦水流,使其汇合向西的水流,差不多就没有了荡涤离析的灾难。”都御史项忠说:“泾阳的瓠口郑、白二渠道,导引泾水灌溉田地几万顷,到元朝时还灌溉八千顷。 这以后,渠道一天天变浅,有利条件因此而废弃。 宣德初年,派遣官吏修治开通,每亩收粮三四石。 没有多久又被堵塞,渠道两旁的田地,遇到干旱就变为赤地。 泾阳、醴泉、三原、高陵全都受其灾患。 过去,请求在泾水上游源头龙潭左侧进行疏浚,直到旧渠口,不久,皇帝诏令全部停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