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四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四十二 (第5/9页)

就冲牙、二玉滴与璜相碰触发出声音。

    金钩两个。

    有两条小绶带,六种色彩黄、白、赤、玄、缥、绿浅绛色质地,大的绶带六种色彩黄、白、赤、玄、缥、绿浅绛色质地,三条小绶带颜色如同大绶带。

    问杂安放三个玉环,龙形图纹,都编织而成。

    袜鞋都是赤色,鞋采用黑绚镶边,用黄色修饰鞋的前部。

    嘉靖八年训谕阁臣张璁:“衮冕服有革制带,如今为何不用?”张璁回答说:“按照陈祥道的《礼书》,古代的革带、大带,都称为击。

    革带用以系佩玉和祓,然后加上大带,而朝板插在两带之间。

    革带前边系上祓,后边系上绶带,左右系上玉佩,自古以来冕弁常用它。

    如今惟有不使用革带,以至于前后玉佩服饰都没有拴系的地方,于是附属于裳腰之间,失去古时礼制了。”皇帝说:“冕服祭祀天地,供奉祖宗,如果缺少革带,便不符合粢盛洁净,服饰整齐的意图。

    至阅览《会典》记载衣前蔽膝采用绫罗,上面编织火、山、龙三种图饰,并且大带用锦绿边饰,都与今天所穿的不相合。

    您可以合并革带系以蔽膝、玉佩、绶带的样式,详细考察绘图进呈。”又说:“衣裳分上下服饰,而如今上衣常常掩住下裳。

    下裳制作如同帷幕,而如今是两幅。

    朕的意思是上衣只应与下裳腰下端对齐,而露出下裳的六种图纹,怎么样?”随后又训谕张璁因改变祖宗之制表示怀疑0张璁回答说:“臣考查礼制,上衣不遮掩下裳,与圣上意图相符合。

    上衣六种图饰,下裳六种图饰,意义各有所取,上衣自应不容许盖住下裳。

    《大明集礼》以及《会典》与古代的制度没有不同。

    如今上衣八种图纹,下裳四种图纹,因而上衣常常掩盖下裳,可是对于典籍没有依据的标准。

    内阁所收藏的图注,大致都由主管官吏编织制造,沿袭谬误。

    现在订正它,纔是恢复祖宗制度,并不是有什么变更。”皇帝的主意于是定下来。

    因而又训谕张璁说:“上衣有六种图纹,古代绘制而成,如今应当编织。

    朕命令织染局查考开国初期的礼冠服饰,日、月图纹各直径五寸,应当依从。

    下裳六种图纹,古代使用绣,也应当依从。

    古代颜色用玄黄,取象于天地。

    如今下裳用浅绛色,于意义没有可取之处,应当依从古制。

    革带就是束带,后应当使用玉,把佩绶系在下面。

    蔽膝随同下裳的颜色,它的绣图上面是龙下面是火,可以不采用山。

    你与内阁各大臣一同考察。”于是杨一清等详细讨论:“衮衣礼冠等服饰,自从黄帝、虞帝以来,玄色上衣黄色下裳,制作十二种图纹。

    日、月、星辰、山、龙、雉,它们的顺序从上而下,作为上衣的六种图纹;虎或雌、藻、火、粉米、黼、黻,它们的顺序从下而上,作为下裳的六种图纹。

    从周以后渐渐改变它的形制,有的八种图纹,有的九种图纹,已经违背了古制。

    我太祖皇帝又定成十二种图纹的体制,负责制造的官员仍然沿袭错乱做法,并非规定制度的最初意图。

    恳求圣上明断不要怀疑。”皇帝于是下令选择吉日更正服饰的体制。

    礼冠用圆匡乌纱覆盖,前后悬挂七彩玉珠十二串,青色绵球挂在两旁,下垂至耳,下缀玉珠两颗,其余的如同以前样式。

    玄色上衣黄色下裳,上衣下裳各六种图纹。

    洪武年问旧样式,日、月图案直径五寸,下裳前后连缀如同帷幕,六种图纹用刺绣。

    蔽膝随同下裳颜色,用绫罗制作,上面绣一条龙,下面锈三团火,系于革带。

    大带白色表面红色襄层,上面绿边用红色,下面绿边用绿色。

    革带前边用玉,后面无玉,用佩印丝巾拴系而遮住。

    裹衣连同圭玉,都如同永乐年问形制。

    朱色袜,赤红鞋,黄丝带绿饰玄色缨结。

    皇帝的通天冠服。

    洪武元年制定,天子祭祀天地与祖先,审察祭祀用的牲畜,皇太子各王冠礼婚礼、醮祭斋戒就戴通天冠、穿绛色纱袍。

    礼冠加上金博山形,附金蝉十二个于冠前,头上施加珠翠,黑色裹发巾,编织的缨带,用玉簪作导。

    绛色纱袍,上衣下裳相连的衣服。

    白纱内衣,皂色领口袖端衣边缘饰。

    绛纱蔽膝,白色大带,方心曲领。

    白色袜,赤色鞋。

    它的革带、佩物绶带,与衮服相同。

    皇帝皮弁服。

    朔日、望日临朝听政、下发诏命、入庙焚香、进献章表、四方蛮夷入朝进贡、地方官员朝拜皇帝、策封士子殿试揭晓唱名,都穿戴皮弁服。

    嘉靖以后,祭祀太岁山川众神,也都穿戴皮弁服。

    这种形制从洪武二十六年制定。

    皮弁用乌纱覆盖,前后各十二缝,每缝连缀五彩玉十二片作为装饰,玉簪引导,红色的编丝缨带。

    衣服为绛纱衣,蔽膝随同衣服的颜色。

    白玉佩革带。

    玉钩叉角矧乒白大带。

    白色袜,黑色鞋。

    丞乐三年规定,皮弁如同旧时样式,只有缝以及冠上结带和穿簪系冠缨的地方,都用金玉装饰。

    玉圭长如同礼冠服饰的圭玉,有脊背和双雕刻的花纹。

    绛色纱袍,本色衣领袖端衣边缘饰。

    红色下裳,但不编织图纹。

    服饰裹衣,红衣领袖端绿饰衣襟。

    其余的都如冕服制度。

    皇帝武弁服。

    明代初年,皇帝亲自征讨派遣将领时穿。

    嘉靖八年,告谕阁臣张璁说:“《会典》记载皇帝亲自征伐、类祭与褐祭,都穿戴武弁服。

    不能不准备。”张璁回答说:“《周礼》有韦弁,认为用赤黄色熟皮制成皮弁,又用它做成衣裳。

    本朝比照古代形制减损增加,有皮弁的礼制。

    如今武弁服应当如同皮弁服,可是皮弁用黑纱覆盖,武弁服应当用绛色纱覆盖。”随同准备好图形进呈。

    皇帝批覆说:“看图有皮制蔽膝的图形,但役有拴系之处。

    冠的样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