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十一 (第8/9页)
璋又派镇抚孙养浩回访他。方国珍请求进献温、台、庆元三郡,并派次子方关作为人质。朱元璋没接受人质,而且给予厚赐,将他送回;又派博士夏煜前去,拜方国珍为福建省平章事,其弟方国瑛为参知政事,方国珉为枢密分院佥事。方国珍名义上奉献三郡,实则心存二心,待夏煜到后,他诈称有病,自言年老不能称职,只接受平章印章及诰命。朱元璋觉察到这种情况,便写信告诫方国珍说:“我开始认为你是识时务的豪杰,这才命你专制一方。你却居心叵测,想探听我的虚实便派你儿子来,想推却所封官爵则自称年老有病。历来聪明者可转败为功,贤能者可因祸得福,你好好想想吧。”当时方国珍年年修造海船,为元朝漕运张士诚的十多万石粟到京城,元朝因此多次提升方国珍,直到命他为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分管庆元,方国珍也受之如故;而对朱元璋却以甜言蜜语加以谢绝,表示绝无依附之意,收到朱元璋的信,竟然不打开看。朱元璋又写信劝说道“:福基于至诚之心,祸生于反复无常,隗嚣、公孙述两人就可作为前车之鉴。大军一出,就不再是用空话可以解救的了。”方国珍技穷了,又装出一副惊慌害怕的样子来谢罪,并进献一匹鞍上饰有黄金宝物的马,朱元璋又没有接受。 不久,苗将蒋英等反叛,杀死胡大海,带着胡大海的首级投奔方国珍,方国珍拒不接纳,蒋英等便从台州逃往福建,驻守台州的方国璋率军中途拦截,方国璋兵败被杀,朱元璋派使者前去悼祭。一年后,温州人周宗道以平阳来降,方国珍的堂侄方明善当时驻守温州,便派兵争夺平阳,参军胡深将其击败,然后攻下瑞安,进兵温州。方国珍这时害怕了,请求每年供给朱军白金三万两,待攻下杭州时,马上纳土前来归附,朱元璋这才下诏令胡深班师返回。 吴元年(1367)攻克杭州后,方国珍据境自如,派间谍借向朱元璋进献之名,侦察对方力量,又屡次通好于扩廓帖木儿及陈友谅,企图互为掎角。朱元璋获悉之后大怒,派人送去书信,历数他的十二条罪状,又索取军粮二十万石。方国珍为此召集部属商议,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都认为不能顺从。唯有一个名叫丘楠的独自争辩道“:你们所言都不是方公之福啊。只有明智可以解决事情,只有讲信用可以守住疆土,只有有理有利才可以用兵。公经营浙东十多年了,可总是迁延不决,犹豫再四,计不早定,这不可以说是明智。既然答应朱元璋投降,却又违背他,这不可以说是有信用。朱元璋派军征战,有他的理由,因为我们确实有负于他,这不可以说是有理。你扶服请命,幸运的话他还会将你看作是钱亻叔啊。”方国珍不听劝告,只是日夜运送珍宝,修造船只,为避走海上做准备。 九月,朱元璋已攻克平江,命参政朱亮祖进攻台州,方国瑛迎战,战败逃走。朱亮祖又攻克温州。征南将军汤和率大军长驱直入抵达庆元,方国珍率部逃亡入海,又被追兵在盘屿打败,其部将相继投降。汤和多次派人向方国珍说明顺从与抗拒的不同后果,方国珍这才派儿子奉表乞降,说道:“臣听说天无所不盖,地无所不载,王者体天法地,对人无所不容。臣长期以来蒙受主上的宽待之恩,不敢做出自绝于天地的事,因此一陈愚衷。臣本是庸才一个,遇上这多事之秋,起兵于海岛,没有父兄之力相助,又没有帝制自为的野心。当主上率军浩浩荡荡到达婺州时,愚臣马上派儿子前去侍奉,就已经知道主上会有今天,我将如依日月之余光,望雨露之余润。而主上推诚布公,派我驻守乡郡,就像以前吴越一样。臣遵奉条约,不敢妄生枝节。只因堂侄性情暴躁,偷偷挑起衅端,烦劳问罪之师,我心里战战兢兢,因此派守军出迎。然而最后还是飘浮入海,为什么呢?孝子对于父亲的责罚,如果是轻微的杖责便接受,如果是重杖的话便会逃避,臣的事情就与这种情况相类似。我想马上自缚去朝廷请罪,又惟恐遭斧钺之诛,假使天下后世不知道臣得罪你有多深,将会说主上之心不能容臣,这岂不会连累天地之大德吗?”以上这些话大概都是出自方国珍的部下詹鼎之口。 朱元璋看后,觉得方国珍可怜,便赐信说道“:你违背我的告诫,不马上收手归命,反而流入海上,负恩实在太多。今天你已走投无路,又情词恳切,我理当以你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你不要自起疑心。”于是催促方国珍入朝拜见,当面责备他道“:你来得不是太晚了吗?”方国珍顿首拜谢,授为广西行省左丞,只享食禄而不上任,数年之后,死于京城。 其子方礼,任广洋卫指挥佥事;方关,任虎贲卫千户所镇抚。方关之弟方行,字明敏,善于写诗,宋濂曾经称赞过他。 明玉珍,随州人。身长八尺,目为双瞳仁。与家乡父老共起兵千余人,驻青山。徐寿辉称帝,派人招引玉珍,明玉珍便率众降。至正十七年(1357)袭取重庆,受寿辉职为陇蜀行省右丞。二十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明玉珍便自立为陇蜀王,以刘桢为参谋。 刘桢,字维周,泸州人。元朝进士。曾为大名路经历,后弃官在家。明玉珍进攻重庆,经过泸州时,部将刘泽明向他推荐刘桢。明玉珍前去会见,与刘桢交谈之后,十分高兴,当日就将刘桢迎至船中,尊敬备至。次年,刘桢避开众人劝说明玉珍“:西蜀地势优越,大王如果占据了它,休养伤残将士,起用贤人统率军队,便可以建立不世功业。而如果不在此时称帝来维系人心,一旦将士思念乡土,军队就会像瓦一样破碎,像星星一样离散,到那时大王靠什么去建立国家呢?”明玉珍觉得他说的有理,便与部众商议,于二十二年(1362)春在重庆即皇帝位,国号夏,建元天统。立其妻彭氏为皇后,儿子明升为太子。仿效周制,设立六卿,以刘桢为宗伯。将蜀地分为八路,更改府州县的官名。蜀军与他国军队相比较弱,能够作战的兵力不足万人。明玉珍素无远谋,然而性情节俭,十分好学,礼贤下士。即位之后,设立国子监,教育公卿子弟,设提举司教授,建造社稷宗庙,寻求雅乐,开设进士科举,确定赋税额为十中取一。蜀人全都因此安居乐业。以上这些措施都是刘桢为他谋划的。 第二年,明玉珍派万胜从界首出发,邹兴从建昌出发,指挥李某从八番出发,分道进攻云南,其中两路都未到达,只有万胜独自率军深入,元朝梁王逃驻金马山。一年后,梁王挟制大理军队进攻万胜,万胜因为孤军无援而率军返回。明玉珍又派遣邹兴攻取巴州。时间一久,又将六卿改为中书省枢密院,改任冢宰戴寿、司马万胜为左、右丞相,司寇向大亨、司空张文炳为知枢密院事,命司徒邹兴镇守成都,吴友仁镇守保宁,司寇莫仁寿镇守夔关,三人均为平章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