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一百七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一百七十五 (第5/8页)

 胡应麟,幼能诗。万历四年举于乡,久不第,筑室山中,构书四万余卷,手自编次,多所撰著。携诗谒世贞,世贞喜而激赏之,归益自负。所著《诗薮》二十卷,大抵奉世贞《卮言》为律令,而敷衍其说,谓诗家之有世贞,集大成之尼父也。其贡谀如此。

    世贞弟世懋,字敬美。嘉靖三十八年成进士,即遭父忧。父雪,始选南京礼部主事。历陕西、福建提学副使,再迁太常少卿,先世贞三年卒。好学,善诗文,名亚其兄。世贞力推引之,以为胜己,攀龙、道昆辈因称为“少美”

    世贞子士骐,字冏伯,举乡试第一,登万历十七年进士,终吏部员外郎,亦能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卒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触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举万历十九年乡试,再被放,即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最善。其殁也,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赠翰林待诏。

    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友信,字成之,隆庆二年进士。授顺德知县。岁赋率jianian胥揽输,稍以所入啖长吏,谓之月钱。友信与民约,岁为三限,多寡皆自输,不取赢,闾里无妄费,而公赋以充。海寇窃发,官军往讨,民间驿sao。部内乌洲、大洲,贼所巢xue,诸恶少为贼耳目。友信悉勾得之,捕诛其魁,余党解散。乡立四应社,一乡有警,三乡鼓而援之,不援者罪同贼,贼不敢发。岁大凶,民饥死无敢为恶者。

    初,友信虑民轻法,涖以严,后令行禁止,更为宽大,或旬日不笞一人。其治县如家,弊修堕举,学校城池,咸为更新。督课邑子弟,教化兴起。卒官,士民立祠奉祀。

    友信博通经史,学有根柢。明代举子业最擅名者,前则王鏊、唐顺之,后则震川、思泉。思泉,友信别号也。

    部分译文

    黄佐,字才伯,香山人。祖父黄瑜,曾任长乐知县,以其学问、德行闻名于世。佐于正德年间乡试第一名,至世宗即位后才举进士,选为庶吉士。嘉靖初授编修,陈奏世宗即位后应进行的重要政务,又建议实行新政,这些奏章均被扣留下来未进呈皇帝。不久,省亲回家,便道拜见王守仁,与他谈知行合一的学术理论,相互辩驳,守仁也认为佐耿直信实。还朝恰逢朝廷要将诸翰林调出京,在外任职,于是佐调任江西佥事,很快又任广西督学。闻母病,请求退休,不等朝廷批准就走了,朝廷将他交巡抚林富问罪。林富认为,佐擅自离职确实有罪,但这是为亲受过,情有可原,只令退休就算了,不必判罪。

    佐在家住了九年,又起任为宫廷官员,命为编修兼司谏。不久进升侍读,掌管南京翰林院。后召回北京为右谕德,又升南京国子监祭酒。母亲去世,他服孝期满,起任少詹事。佐谒见大学士夏言,与他讨论河套的事,两人意见不合。这时吏部左侍郎缺任,有人推举黄佐及礼部右侍郎崔桐。给事中徐霈、御史艾朴都认为“:桐与左侍郎许成名竞争该职位,以至于相互辱骂;而佐与同官王用宾也争想谋此职位,唯恐对方占先;最好都不任用。”夏言做堆积出决定:都不任用。

    佐的学问是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但关于理气之说,独持一论。平生著述有二百六十余卷。其《乐典》一书,自称透露了自然界之奥秘。终年七十七岁。穆宗诏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柯维骐,字奇纯,莆田人。高祖柯潜为翰林学士,父柯英为徽州知府。维骐于嘉靖二年(1523)进士及第,授南京户部主事,未赴任就因病回归故里。张孚敬执政,创立新制,规定京中朝官病假满三年者,一律罢免,维骐也在被罢免之列。从此以后,他谢绝宾客,专心读书。年深日久,门人日多,先后达四百余人,维骐孜孜不倦引导扶持他们。近世学者乐于走捷径,怕多下功夫读书积累知识,甚至剽劫程朱学说,维骐对此顽固陋习十分不满,做左右二铭,教训学生要务实。《宋史》、《辽史》、《金史》原三书,维骐将三书合为一书,以《宋史》为主,《辽史》、《金史》为附篇,但仍把辽、金二朝皇帝列为本纪,名曰《宋史新编》。此书褒贬取舍,义例严整,历二十年而成。又著《史记考要》、《续莆阳文献志》,与其诗文集并行于世。

    维骐自登进士以后五十年内,不曾做过一天官。其间经过倭寇之乱,家园被毁,家境更加贫寒,但他始终不妄取一物一钱。无什么嗜好,只好读书。虽抚按监司常常举荐他也未出来做官。隆庆初年,廷臣又举荐,因他年事已高,只授承德郎而令退休,终年七十八岁。

    王慎中,字道思,晋江人。四岁即能诵诗,十八岁中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改任礼部祠祭司。当时四方名士如唐顺之、陈束、李开先、赵时春、任翰、熊过、屠应翪、华察、陆铨、江以达、曾汴等都在户部供职,慎中同他们讨论学问,学识大有进步。

    嘉靖十二年(1533),朝廷令选拔各部郎官为翰林,众人首推慎中。大学士张孚敬想召见慎中,他推辞不去。随后调为吏部考功员外郎,又晋升为郎中。忌妒他的人向孚敬说慎中的坏话,又因再次上疏反对真人张衍庆请封的奏疏,从而被贬为常州通判。稍后,历任南京户部主事、礼部员外郎,很久以后升山东提学佥事,又改任江西参议,晋升河南参政。侍郎王杲奉命赈荒,他将赈荒事委托慎中,回朝后,王杲荐慎中,朝廷重用。逢嘉靖二十年(1541)考核地方官员,吏部认为慎中不合格。大学士夏言曾为礼部尚书时,慎中是他的下属,二人意见不合,乘此考核之时,指责慎中办事不谨严,削夺其官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