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一百七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一百七十五 (第6/8页)



    慎中为文,最先主张效法秦和西汉,认为东汉以后无可取。后来懂得了欧阳修、曾巩的做文之法,于是把他以前的作品全部烧毁,一心一意效法欧、曾,尤其是曾巩。唐顺之开始不服,久而久之也同意慎中的意见。壮年时被罢官,更加致力于古文,加以充分发展,自成一家,与顺之齐名,天下人称之为王、唐,又称晋江、毗陵。慎中落职居家中,来向他求学的接踵而至。年五十一岁而终。李攀龙、王世贞这些后起之秀极力贬低他,却始终不能超过他,而攀龙本来是慎中提学山东时提拔的人才。慎中初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

    高叔嗣,字子业,祥符人。十六岁做《申情赋》近万言,凡读过这篇赋的人莫不惊奇。十八岁乡试中举,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工部主事,后改吏部主事,又任稽勋郎中。出任山西左参政,审明冤案十二件,人称为神。调湖广按察使,年三十七岁而终。

    叔嗣年少时就为本县李梦阳所赏识,后在吏部做官又与三原马理、武城王道同署办公,相互磋切文艺。叔嗣的诗清新娓婉,虽为梦阳所赏识,但并不同意他所持见解。陈束为其诗《苏门集》做序,说叔嗣的诗“有应物之冲澹,兼曲江之雄浑,体会了王、孟之清适,具有高、岑之悲壮”王世贞说:“子业的诗,如在高山鼓琴,沉思倏忽的往事,这时树木叶落,晴空万里;又如卫洗马言愁,憔悴不堪,令人心碎。”而蔡汝楠则认为叔嗣的诗为本朝第一。

    蔡汝南,字子木。幼年随父至南京听国子监祭酒湛若水讲学,立即有所领悟。十岁中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授行人。向王慎中、唐顺之及高叔嗣学诗。不久,进升刑部员外郎,后调南京刑部员外郎。与皇甫孝兄弟友善,与尚书顾瞞为忘年交。朝廷决定改归德州为府,升汝南为知府。因母亲去世归家守孝。在家乡召集诸生于石鼓书院,为他们讲经。他在归德行惠民之政,故他走后士民立祠纪念他。后历任江西左、右布政使,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召回朝任兵部右侍郎,随诸大臣求福西宫时,世宗见其貌不扬,改为南京工部右侍郎,不久去世。

    汝南早年好诗,且有名气。中年好经学,在江西为官时,与邹守一、罗洪先交游,学问更有长进,然其诗从此不工。

    陈束,字约之,鄞县人。天生聪慧绝伦,好读古书。会稽侍郎董王己当翰林时,闻束有才华,召来会见。陈束仍以儿童装束去见,考他词赋,挥笔成章。董王己非常赏识,把女儿许配给他,并带他去京城,束的名声更大。

    嘉靖八年(1529)廷试,世宗亲自升罗洪先、程文德、杨名为一甲,而将唐顺之及陈束、任瀚列于二甲,皆亲手批阅试卷。不久,考庶吉士,取胡经等二十人,因束及顺之、瀚曾奉御批,列经为第一名。束授礼部主事。当时有“嘉靖八才子”之称,所谓八才子是指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熊过、任瀚、李开先、吕高等。京城四郊改建,都御史汪钅宏奏请将近郊居民坟墓迁走,束上疏谏阻,奏疏被扣留未进呈皇帝。调任员外郎,后改为编修。

    束参加进士考试时,张璁、霍韬为主考官,束为璁、韬的门生,但不肯依附他们。每年按时给两位老师祝寿,但只是到家门口投递名片,随即驰马而过,不停留。因此为璁、韬所厌恶,调出京师赴湖广任佥事。他在湖广巡视辰州、沅州,治绩闻名。迁福建参议,又改任河南提学副使。束原有吐血病,正逢科举考试时期,他主考了八郡的士子,历时三月,使病情加重,不幸逝世,年仅三十三岁。其妻董氏也能做诗,束去世不久也亡故,束无后裔。

    嘉靖初,论诗者多推崇何、李,而束与唐顺之等不同意这种观点,加以纠正,束早逝,其手稿多散失,今所传《后冈集》仅全部著作的十分之一二。

    任瀚,字少海,南充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改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多次调任考功郎中。嘉靖十八年任宫中官员,后改左春坊左司直兼翰林院检讨。十九年上疏托病辞官。未经允许自行返家。给事中周来劾瀚的随意行动,是蔑视官长。皇帝让他自陈过错,瀚在自陈中语言侵犯詹事霍韬,帝大怒,勒令为民。不久遇赦,恢复官职但令隐退。在整个世宗朝时期,虽朝廷内外多次举荐,但始终未予起用。神宗即位后,四川巡抚刘思洁、曾省吾先后上书荐举,也只是奏报皇帝而已,并不起用。

    任瀚自年少时就怀有经邦济世之志,故百家之书无不收集研讨。罢官后,更着力研究《六经》,阐明圣学。晚年又潜心于《易》,深有心得。其文章也高雅,高寿九十三岁而终。

    田汝成,字叔禾,钱塘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不久,召回京改任礼部主事。十年十二月上书道“:陛下因太子未立,祈天打醮,又普遍放生,凡囚于上林的飞禽走兽一律释放归山。那些关在监狱和绳捆索绑的人,那些被流放在僻野穷荒的士绅,他们父子长期分离,魂魄永丧,难道不是陛下的赤子?望皇帝推广仁爱之心,对他们都加宽宥。”这个奏章违背皇帝旨意,受到斥责,停止汝成的俸禄两月。其后调祠祭郎中、广东佥事,贬为滁州知州。复升为贵州佥事,改任广西右参议,分守右江。

    在广西期间,龙州土酋赵楷、凭祥州土酋李寰,各杀知府而自立。汝成与副使翁万达进行讨伐,诛杀此二人。努滩贼侯公丁叛乱,断藤峡群贼与他呼应。汝成又同万达设计诱擒公丁,进兵断藤峡,大破贼兵。又与万达建议善后七事,使一方平靖。调福建提学副使。这年进行科举考试,他料定甲乙榜中榜的生员会是哪些人,榜发后果如他所料。

    汝成博学多闻,工于古文,尤善于叙述。在西南为官,熟知先朝遗事,因撰《炎徼纪闻》。归田里之后,留恋于湖山景色,游尽浙西各地名胜,因撰《西湖游览志》。两书并行于世,受到人们的称赞。他的论著很多,人们认为他知识广博。

    “皇甫四杰”,即苏州府长洲县皇甫录的四个儿子:皇甫涍、皇甫沖、皇甫汸、皇甫濂。皇甫录为弘治九年(1496)进士,曾任重庆知府。氵中、汸二人于嘉靖七年(1528)由州县推荐参加会试,第二年禤中进士。又过三年,涍也中进士及第。再过十三年,濂也中进士。只有。。尚为举子。兄弟都好学,工于诗,人称“皇甫四杰”

    沖字子浚,善骑射,好谈兵法。当时遇南北内讧,因撰写《几策》、《兵统》、《枕戈杂言》三书,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