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一百七十五 (第7/8页)
数十万言。 涍字子安,初授工部主事,后改任礼部主事。又历任仪制员外郎、主客郎中。在任仪制员外郎时,夏言为尚书,连接上疏请立太子,都是由涍起草的,故夏言深知涍的才能。选拔宫官,以涍为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谏官劾奏涍改任官有隐情,于是贬为广平通判,遇赦而调任南京刑部主事,升员外郎,又改为浙江佥事。在考核京官中,涍被罢官,郁郁不乐而病卒。涍禀性沉静,少与人往来,以高雅俊秀自负,稍有不如意便缄口不言。做官注意品德的修养,然cao之过急,得罪许多人,故多次遭人毁谤。 汸字子循,七岁能诗。曾任工部主事,名闻公卿,沾沾自喜,却因此而贬为黄州推官。一度升为南京稽勋郎中,再次贬为开州同知。遇赦而调为处州同知,升云南佥事,又被罢官。汸平易近人,好声色游乐。在兄弟中他年寿最长,享年八十岁。 濂字子约,初授工部主事,因母丧辞官。服丧期满,起任原官,管理惜薪厂。某商人虚报货物从中图利,濂查出,治其罪。该商人之女为尚书文明之妾,明把濂召去斥责,濂与他抗争说:“公掌管了国家政权,放纵jianian人违法乱纪,难道还要取消郎官执法的职守吗?”明肃然起敬,向他赔罪。在考核京官时,濂被贬为汉南布政司理问,最后任兴化同知,逝于任上。 濂兄弟与黄鲁曾、黄省曾为表兄弟,文章风格也相似。后来,同乡张凤翼、张燕翼、张献翼也都以才华闻名。吴人说:“前有四皇,后有三张。” 茅坤,字顺甫,归安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青阳、丹徒二县知县。母亲去世,他辞官归家,服丧期满,升礼部主事,后调吏部稽勋司,因犯过失而贬为广平通判。后又升广西兵备佥事,管辖府江道。 坤好谈论兵法,广西瑶民占据鬼子寨等地,杀阳朔县令。朝廷决定派兵征讨,总督应木贾征询茅坤的意见,坤认为:“大军征讨非兵十万不可,需相应的军饷,而今不能立即办齐这多,且贼早已有所防备。莫若谨慎进剿,迅速攻入山寨,歼灭其首领,其余必被镇慑。用此计万无一失。”木贾认为很好,把用兵事都委托于坤。坤连破十七寨,因功晋升二级,百姓为他建祠纪念。 坤调任大名兵备副使,总督杨博称赞他是奇才,特举荐于朝廷。但为忌妒的人所中伤,追究其以前任职中贪污的罪状,被削职归家。此时,倭寇正sao扰东南沿海,胡宗宪召请他入其幕府,筹划军事,又奏请任他为福建副使。由于吏部挟制而未委任。坤家人横行于乡里,为巡按庞尚鹏所弹劾,坤被革去官职。坤罢官后,全心经营家业,成为豪富。逝世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终年九十岁。 坤善写古文,最佩服唐顺之。顺之爱好唐、宋诸大家的文章,所编文选,只收编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这八大家的文章。故坤也仿效唐顺之而编《八大家文钞》,该书盛行于国内,乡里小生无不知茅鹿门。鹿门是坤的别号。 谢榛,字茂秦,临清人,独眼。十六岁做乐府商调,少年们争着歌唱。随后立志读书,刻意于诗歌。西游彰德时,受到康王的盛情款待。到京师,从狱中救出卢柟。 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组织诗社,榛为首座,攀龙居于次位。后攀龙名声很大,与榛不和,二人绝交。世贞等人偏袒攀龙,极力排斥谢榛,将他从“七子”中排除。榛游历地广,秦、晋诸王都聘请他去,大河南北皆称“谢榛先生”赵康王去世后,榛便回归故乡。 万历元年(1573)冬,榛又游历至彰德,赵康王曾孙穆王也以礼相待。有次宴会,酒喝得有了醉意,音乐也停奏了,穆王命其爱妾贾姬独弹琵琶,弹唱的是榛做的《竹枝词》。榛正侧耳细听,王命姬出堂相见,光华射人,就地而坐,弹了十章。榛曰:“这只是山乡民歌,我另做以备房中弹唱。”次日清晨,创新词十四阕,贾姬谱曲。第二年元旦在便殿演奏,酒宴散,送客归,穆王将姬送与榛。榛游于燕赵之间,至大名,有人请他写祝寿诗百章,他写了八十余首,尚未写完就溘然逝世。 当“七子”组成诗社之初,在讨论唐代各家时,各人有所推崇,榛认为“:取李白、杜甫等十四家最佳作品熟读,领会其神韵,歌唱中求其声调,玩味其中之精华。得此三条要领,则浩浩荡荡浑然一体,不必专去摹仿李白和杜甫了。”大家内心信服榛的这一见解,后来虽合力排斥谢榛,但认为论诗的宗旨,实从谢榛开始。 卢柟,字少木便,浚县人。家财豪富,用钱买为国子学的生员。他博闻强记,下笔千言。为人放纵不羁,好使酒性骂人,常备酒肴请县令来饮,来晚了就大骂,撤席灭灯而卧,县令到时,他已大醉,不行宾主之礼。柟雇的民夫被打,过几天又被倒墙压死,官府即捕柟下狱,判以死刑,家庭败落。同乡有个年青人为狱卒,平时恨柟,乘此时打了柟数百棍,还想用土囊把他压死,幸为另一狱卒解救。柟在狱中更加用心阅读所带书籍,做《幽鞫》、《放招》二赋,词意忧郁深沉。 谢榛到了京师,拜见诸达官贵人,为卢柟申冤。柟出狱后去拜谢谢榛。这时榛正在赵康王那里作客,康王立即召见卢柟,待为上宾。同族人因康王的缘故也请柟去做客,柟喝醉了,仍旧乱骂同席的人。柟在狱中时,是谢榛委托浚县县令平湖人睦光祖为他平反出狱的,后光祖调任南京礼部郎,冉去拜访他,走遍了吴会也没见着。还家后更加贫困潦倒,以酒消愁,病了三天就去世了。柟的赋最为王世贞所称赞,其诗如同其为人一样,豪放不羁。 李攀龙,字于鳞,自号沧溟,历城人。九岁死了父亲,家贫,奋力自学。长大为生员,与友人许邦才、殷士儋学诗歌。其后,更不喜欢训诂学,勤读古书,同乡人认为他是个狂生。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历任刑部员外郎、郎中、顺德知府。上级官员都举荐他,提升为陕西提学副使。同乡殷学为巡抚,令他写文章,攀龙生气说:“文章是下令就能写出来的吗?”拒不应命。关中地震,攀龙患心脏病,又思念母亲,请假回家去了。按旧例,外官因病归家者,不再起用。吏部重其才能,援何景明之例,特准予告假。从此准予告假的,可再起用。 攀龙归家后,建造“白雪楼”,名声日高,宾客临门,一概不见,就是大官来也不例外,因此有人说他傲慢。但攀龙与故友殷士儋、许邦才二人仍往来不断。攀龙归家将近十年,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