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五十五 (第6/6页)
上下山坡趟水遇河,冒着危险,袁彬护卫没有一点松懈。 皇帝暂住土城,想要写信给皇太后转致景帝并告谕群臣,因袁彬有学识令他代为起草。 皇帝进入沙漠以后,住的只是毡帐和破旧的帏幔,旁边放着一车一马,藉以准备转移。 袁彬周旋于患难闻,不曾触犯皇帝的旨意。 夜里就与皇帝同睡,天很寒冷,常用胸脯温暖皇帝的脚。 有个叫哈铭的,蒙古人。 年幼时随从父亲作翻译,到这时也服侍皇帝。 皇帝晓谕也先和他的部下,曾经任用哈铭。 也先等人有陈奏请求的事,也是哈铭为他们转达。 皇帝独自居住在毡篷中,向南方眺望很忧郁。 二人时常进献诙谐语言宽慰皇帝,皇帝也就脸色舒缓。 宦官喜宁是也先的心腹。 也先曾对皇帝说:“明朝如派使者来,皇帝就可以回去了。”皇帝说:“你亲自送我就可以了,想要明朝派使者来,只是往返白跑罢了。”喜宁听说丁,愤怒地说:“想要急着回去的是袁彬,一定要杀了他。”喜宁劝说也先向西侵犯宁夏,劫掠他们的马匹,直奔江表,让皇帝住到南京去。 袁彬、哈铭对皇帝说:“天寒路远,陛下又不能骑马,白白忍饥挨冻。 而且到了那里众将不接纳,怎么办?”皇帝制止了喜宁的计划。 喜宁又想杀掉二人,都因皇帝竭力劝解纔作罢。 也先要把meimei献给皇帝,袁彬请皇帝回去后再聘娶,皇帝最终推辞了。 也先恨袁彬、哈铭二人,想杀他们有多次了。 一天绑塞拯到旷野,将要支解他。 皇帝听说了,如同失去了左右手,急忙赶去解救,纔免于一死。 袁彬曾经中寒。 皇帝很担忧,用身体压在他背上,汗流出来病就好了。 皇帝居住在漠北一年,对待袁彬像亲人一样。 等到皇帝回到京城,景帝仅授袁彬为锦衣试百户。 天顺复辟,升任指挥食事。 不久进为同知。 皇帝很看重袁彬,上奏请求没有不依从的。 内阁大臣商辖被罢免后,袁彬请求得到了他的府宅n后来又因地方低洼而狭小,请求官府为他在别处修建,皇帝也回复依从。 袁彬娶妻,命令外戚孙显宗主持,赏赐很丰厚。 不时召入便宴,叙述患难时的旧事,欢乐融洽像以前一样。 这年十二月,进升为指挥使,和都指挥食事王喜共同掌管锦衣卫事务。 二人曾受宦官夏时的嘱托,私自派百户季福到江西侦察。 季福是皇帝乳母的丈夫。 下诏查问是谁派遣的,二人认罪请求处罚。 皇帝说:“这一定有主使的人。”就把季福交法司审讯,得知了二人受嘱托的情况。 法司请求惩治夏时和二人的罪行。 皇帝宽恕了夏时,二人交钱免刑归还原职,而下诏从今以后受嘱托派遣官员的,必杀不赦。 不久因逃失囚犯获罪,王喜解除职务,袁彬就掌管锦衣卫事务。 五年秋,因平定曹钦立功,进升为都指挥愈事。 当时门达依仗皇帝宠幸,势力倾倒朝野。 朝廷大臣多屈服于他,惟独袁彬不屈服。 门达以罪名诬陷他,请求逮捕查办。 皇帝想要法规通行,告诉他说:“随你去惩治,但要把活的袁彬还给我。”门达就捏造罪名将案子办成。 多靠漆工杨垠申诉冤情,官司纔得以解除。 然而还是调任南京锦衣卫,带俸闲居。 记载详见《门达传》。 遇了两个月,英宗崩,门达获罪,贬官到都匀。 召袁彬恢复原有职务,仍掌管锦衣卫事务。 不久,门达被召回入狱,充军南丹。 袁彬在郊外为他饯别,赠送他财物。 成化初年,进升为都指挥同知。 很久以后,进升为都指挥使。 在此之前,掌管锦衣卫的人,都声张权势,欺诈财物贿赂。 袁彬任职时间久,处事安稳。 十三年,升任都督愈事,管理前军都督府。 死在任上。 后人世袭锦衣食事。 哈铭随从皇帝回京,赐姓名为杨铭,任锦衣指挥使,多次奉命出使外族担任翻译。 孝宗继位,淘汰传奉官,哈铭因塞外侍卫有功,独自像以前一样。 以高寿死在任上。 袁敏,金齿卫知事。 英宗北征,应招募随从到大同。 等到皇帝归还,驻扎在万全左卫。 袁敏见敌人骑兵逼近,请求留下精锐的士卒三四万人扼守冲要,而皇帝赶快入关。 王振不采纳,六师于是覆没。 袁敏逃归,上书景帝说:“太上皇以前居于深宫中,穿的是锦衣锈裳,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琼宫瑶室。 如今皇帝困在沙漠,穿的有锦衣绣裳吗?吃的有山珍海味吗?住的有宫室吗?我听说,主上受辱,臣子当死。 上皇受辱到这种地步,臣子怎能心安,臣不惜碎首剖心。 请求派官员一人,或者就命令臣带着诏书负载着皇帝的物品到塞外问安,以此尽到臣子的大义。 我即使死一万次,也甘心了。”命令礼部商议,竟回复搁置。 赞曰:奇怪啊,土木之战的失败。 宠贼并不是深入内地的军队,国家并不是长期衰弱的形势,只因为宦官窃取大权,轻视寇贼,玩弄兵权,违背众人意愿而将他们赶向死地,于是导致六师战败,皇帝流离,大臣百官葬身草野。 开始之时不能制止他们而不出征,出征后又不能使他们早日返回,许多人陈尸疆埸,对挽救失败没有什么效果。 然而正当仓皇逃散之时,主上受辱臣子当死,志向和苟且偷生迥异,也可以不讥讽他们有失勇武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