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五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五十七 (第3/5页)

皇上知道朝廷内外同心,也是一个帮助。”都御史王文不答应。

    不久谏官奏报这件事。

    皇上追问从什么地方得来,高谷回答说:“从臣这里。”于是像龚遂荣所说的一样直接上奏章恳请。

    皇帝虽然不听从,也不怪罪。

    景泰二年,晋升为少保、束阁大学士。

    改换太子后,加官太子太傅,供给两份俸禄。

    应天、凤阳发生灾荒,命令祭祀三陵,赈救灾民。

    景泰七年,升任谨身殿大学士,仍然在柬阁兼职。

    内阁的七个人,议论大多互相抵触。

    高壳清正刚直,所持建议正直。

    王文由高谷举荐,多次排挤高谷。

    高谷多次请求解除自己参与机要事务,不被允许。

    都给事中林聪触怒权贵要人被判处死罪,高谷极力救援,受到轻微的责备。

    陈循和王文构陷考官刘俨、黄谏,皇帝命令礼部会同高谷重新审阅试卷。

    高谷极力进言刘俨等人没有私心,并且说:“富贵家庭的后代和贫寒的读书人竞争进入朝廷,已经不对,何况不安于法制命令,想因此构陷考官呢?”皇帝于是赐陈循、王文的儿子殿试,只除去林挺一个人,事情得以停止。

    英宗重新登上皇位,陈循、王文等人都被诛杀放逐,高谷称病辞官。

    英宗说高谷是长者,告诉朝廷大臣说:“高谷在讨论迎驾和南宫内的事情,曾经回护朕。

    赐给他金帛袭衣,提供驿车船只送他回去。”不久又赐敕书褒奖告谕。

    高谷离任后,关门谢绝宾客。

    有人间到景泰、天顺年间的事情,就不回应。

    天顺四年正月死去,年纪七十岁。

    高谷的风度仪表很美,以勤俭朴素焉乐,官位到达台司,也不过破屋瘠田而已。

    成化初年,追赠为太保,谧号文义。

    胡淡,字源洁,武进人。

    生下来头发是白的,满一个月纔变黑。

    建文二年考中进士,授官兵科给事中。

    永乐元年,升任户科都给事中。

    惠帝死于火中,有人说他逃遁离去,各位旧臣中有很多跟从的,皇帝怀疑这件事。

    永乐五年,派遣胡浚颁发御制的各种书籍,并且寻访仙人张邋遢,走遍了天下的州郡乡邑,悄悄地察知建文帝在何处。

    胡淡因此在京城外的时间最久,到十四年纔回京。

    所到之处,也间或把民间的隐情上报。

    母亲死后他请求回家,皇帝不允许,提升任礼部左侍郎。

    十七年,又出京巡按江、浙、湖、湘各府。

    二十一年回京城,急驰在宣府拜谒皇帝。

    皇帝已经睡了,听说胡淡来了,急忙起床召他进去。

    胡淡以他所听到的全部消息回答,钟漏到四鼓纔出来。

    胡淡没到以前,传言建文帝航海离去,皇帝分别派遣内臣郑和等几个人航海下西洋,到这时怀疑纔消释。

    皇太子在南京代理国政,汉王捏造没有根据的话诽谤太子。

    皇帝改派胡淡到南京任官,于是命令他访察太子。

    胡淡到达后,秘密上疏飞驰呈上太子代理国政的七件事,说太子恭敬孝顺谨慎没有别的,皇帝十分高兴。

    仁宗登上皇位,征召为行在礼部侍郎。

    胡淡陈述十件事,极力进言建都北京不便利,请求返还南都,省去南北转运供应的烦劳。

    皇帝全部嘉赏并采纳他的建议。

    不久听说他曾经有密疏后,怀疑他,结果没有召用。

    转任太子宾客,兼任南京园子祭酒。

    宣宗登上皇位,仍然升任礼部左侍郎。

    第二年入京朝见,于是留任行在礼部,不久升任尚书。

    壅王造反,他和杨荣等人协助皇上亲自出征。

    事情平定后,赏赐很丰厚。

    第二年赏赐府第于长安右门外,给予宦官两人,赐给四个银章。

    生日那天,在他的府第赐宴。

    四年,命令他兼管詹事府的事务。

    六年,张本死,他又兼管行在户部。

    当时国库的费用渐渐增多,胡淡忧虑开支不足用,蠲免租赋的诏书下达,就阻止。

    皇帝曾经严肃告诫他,但是眷顾礼遇没有一点减少。

    曾经设官中私宴请胡淡和杨士奇、夏原吉、蹇义,说:“海内没有灾乱,是卿等四个人的功劳。

    英宗登上皇位,诏命节减冗余的费用。

    胡淡于是妻请减少上供的物品,以及裁减法王以下的番僧四五百人,虚浮的费用大为减省。

    正统五年、,山西发生灾荒,诏命进行宽缓的抚恤,后来有采买物料的命令。

    胡淡上疏说诏书旨意应该守信用。

    又进言军旗谋求得到差遣,因此惊扰百姓,应该罢去。

    全部答复许可。

    行在礼部的官印丢失了,诏书没有责问,命令改铸。

    铸好了,又丢失,被弹劾关进监狱。

    汝过多久,官印找到了,恢复官职。

    正统九年,满七十岁,请求退休,不被允许。

    英宗被俘北去,群臣聚在朝廷痛哭,有建议南迁的。

    胡淡说:“文皇决定在这里设陵寝,是向子孙指示不迁都的计策。”和侍郎于谦相合,朝廷内外纔有了坚定的意志。

    景帝登上皇位,升任太子太傅。

    杨善出使也先,胡淡说上皇在外流亡很久了,应当附带进献衣服和食物,不答复。

    上皇要返回,命令礼部准备奉迎的礼仪。

    胡淡等人商议派礼部在龙虎台迎接,锦衣准备法驾在居庸关迎接,百司在土城外迎接,诸将在教场门迎接,上皇从安定门入城,进入东安门,从东方上北门之后面向南方坐,皇帝谒见完毕,百官朝见,上皇进入南城大内。

    建议奏报上去,传旨用一辆轿子二匹马在居庸关迎接,到达安定门改乘法驾,其余依照奏报。

    给事中刘福等人说礼仪太薄,皇帝答复说:“朕尊奉大兄为太上皇帝,尊奉的礼节无以复加了。

    刘福等人却说太薄,他们的用意何在?礼部要召集官员详细地审察这件事。”胡淡等人说:“诸臣没有其它意思,想让陛下笃厚亲近亲人罢了。”皇帝说:“昨天收到太上皇的信,详细说迎驾的礼仪应该遵从简省,朕怎么能违抗他呢?”群臣于是不敢进言。

    恰逢千户龚遂荣写信给大学士高谷,说奉迎应该隆重,详细地讲述唐肃宗迎接上皇的旧例。

    高谷把它装进衣袖进入朝廷,和王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