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五十七 (第5/5页)
,太监兴安匍匐出宫喊道:“你们这些人坚持想派遣使者,有文天祥、富弼这样的人吗?”王直大声说:“朝廷大臣听从天子的派遣,已经享受他的俸禄,敢推辞危难吗!”说了两遍,声音更加严厉。 兴安说不出话,纔商议派遣使者,命令李寅、罗绮前去。 使者出发后,而瓦刺可汗脱脱不花和也先的使者先后来了,打算遣送他们回去。 使者对住宿的陪伴说:“中国关外的十四座城全都为我们所有。 以前阿刺知院的使者来,尚且派人一同回去。 现在也一定要有大臣一起走,这纔比得上。”胡淡把这件事报告朝廷,诏书下发到朝廷讨论。 王直等人坚决请求,于是派遣杨善等人回鞭。 等到李实回来,又因为也先的使者到来,详细陈述也先想求和的情形。 王直和窒坠侯陈懋等人上疏,请求另外派遣使者送礼物丝帛去迎接上皇,不允许。 又上疏说:“臣等和李实交谈,详细地了解对方国内的情形。 他们需求的衣物钱财,是上皇提出的,而奉迎上皇回来,是也先的意思。 以前脱脱不花和阿剌的知院使来,都有回覆的使者。 现在也先的使者以迎回上皇为辞,却不派遣使者和他一起回复,这会使敌人怀疑并且招致战争。”又不允许。 随后李实自己向皇帝进言。 皇帝祇是回复也先的信,于是命令杨善迎接上皇回来而已。 王直等人又上书说:“现在北方的使者已经出发,希望依照上皇的心愿,顺应臣子百姓的要求,藉着他后悔的心理,派遣使者去答复,以图谋迎接上皇回来,这是不需要商议就可以决定的。 不然的话,众志难犯,违背天理不吉祥,他会以此作为挑起战争的借口,边关的事务更加难处理,京城也不能安然无事地高枕而卧了。”皇帝于是命令朝廷大臣选择使者,王直和陈懋等人请求仍然派遣李实。 答复说:“等杨善回来再商量这件事。”御史毕銮等人又上疏,极力进言说:“即使对方以欺诈而来,我以诚实前往,万一有意外,我方兵力本身还在。”皇帝终究不听从。 不久杨善终于奉迎上皇回来。 量泰二年,也先派遣使者入朝进贡,并且请求派遣回复的使者。 王直多次上疏说:“边关的防备没有完善,草料和粮食没有蓄积,国家的创伤还没有恢复,应该答应他的请求。 派遣使者去以观察虚实,开导对方从善。”不许可。 役过多久,也先派遣骑兵进入边关,以回复使者为藉口。 至直和群臣又请求这件事,最后不许可。 王直等人于是上疏说:“陛下坚决治理军队,确定或战或守的策略,实在是大有作为的君主。 但是使命不通畅,难以保证他不入侵。 应当敕命边疆沿线的守臣,派士兵游动巡察,有警报就入关保卫,没有战争就进行耕种。 陛下在处理机要事务的空闲时间,不时召集京城兵营的总督、总兵,向他们咨询方法和篥略,真诚地接待并礼貌地对待他们,明确奖赏处罚以控制他们的后效,这样或战或守的策略可以提出来了。”皇帝说“好” 第二年正月,升任少傅。 皇帝打算改换太子,没有提出。 恰逢思明土知府黄珐请求这件事。 皇帝十分高兴,诏书下发到礼部讨论。 胡淡不敢表示不同的意见,文武诸臣讨论的九十一个人应当签名,王直显出为难的样子。 陈循把笔蘸上墨强求他,于是写上名字,最终改换皇太子。 王直晋升兼任太子太师,赐予金币增加等次,他跺脚叹息说:“这是何等重要的大事,居然被一个蛮族的酋长破坏,我们这些人羞愧死了。”景帝的病情十分严重,王直、胡淡等人召集各位大臣和谏官,请求重新立沂王为皇太子,推举大学士商辖起草奏疏。 还没有呈上去,而石亨、徐有贞等人夺得宫门迎接上皇再次登上皇位,杀了王文等人。 奏疏的草稿留在姚夔那里,曾经拿出来给郎中陆昶看,叹息说:“这封奏疏来不及呈迄,是上天的安排呀。”王直于是请求退休。 赐予玺书、金绮、纸币,提供驿车送回家。 玉直脸颊方正胡须很长,仪表很雄伟。 性格严肃庄重,不随便言笑。 到和别人交往时,却恭敬温和。 在翰林二十多年,考察古事,草拟诏书,编写纂集,记载注录的事,大多出自他的手笔。 和金溪王英齐名,人们称为“二王”,按居住地称王直为“柬王”,王英为“西王” 王直按次序应当进入内阁,杨士奇不愿意。 到他任吏部的官长时,更加廉洁谨慎。 当时刚刚废除朝廷大臣举荐地方大官的制度,专门归属吏部。 王直委任曹郎,严厉抑制奔走钻营。 凡是御史巡视地方回来,必定命令他们报告所管辖的官员贤明能干与否来作为选拔提升的参考,人们称赞得到了合适的人选。 他的儿子王积是南都的园子博士,考核政绩来到吏部,文选郎打算留他侍候王直,王直不同意,说:“这样的话扰乱法纪就从我开始了。”朝廷因为王直年老,命令何文渊任尚书辅佐他。 何文渊离任,又任命王翱,部里于是有两个尚书。 王直任尚书十四年,年岁越大,名声品德一天比一天被推崇。 皇帝优厚地礼待他,免了他一般的朝见。 到他在家裹居住后,曾经跟随那些佃户仆人耕作栽种,打鼓唱歌。 众位儿子孙子递相反复举杯祝寿,王直叹息说:“以前西杨压制找,使我不能和他共事。 但是假使我在内阁,现在的皇上复辟,应当避免不了贬谪辽阳的远行,怎磨能和你们一起高兴呢!”天顺六年去世,时年八十四岁。 追赠为太保,谧号文端。 玉积官至翰林检讨,也以学问品德受到称赞。 曾孙王思,另外有传。 赞曰:高谷的清廉正直,胡淡的宽容仁厚,王直的端庄郑重,大概都有大臣的风范。 处于英宗、景帝之间,国家的权力刚刚移交,人心处于观望的时候,把持朝政管理事务的大臣大多迎合上意求取欢心。 而高谷、胡淡恳切地商议奉迎上皇的礼仪,王直理直气壮地建议派遣使者的请求,都极力主持公正的议论,不跟随众人应付周旋,所以能成为有重望的人,自始至终保全品节,可以称得上是阅历多而练达世事的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