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一百零九 (第9/9页)
警讯,他极力陈述贡市不是一种适宜策略,并趁机指责了边防官吏的四大过失。神宗认为已经互市通贡了二十年,不应当追究开始的事,于是压制了他的提议。他担任右佥都御史巡视湖广期间曾上书,说:“知县梁道凝遵循吏职,反而被记录下等考绩,应该惩罚徇私的人以便告诫其他的人。推荐官吏不应该专门涉及高品级的人,像赵蛟、杨果等下级幕僚,也应当大肆表彰他们。”赵蛟、杨果是万历初年由吏员破格提拔的人。神宗的诏令都答复可以。他被招见并任命为左佥都御史,再调任户部右侍郎。赵用贤因为拒绝婚事而遭攻击,户部郎中郑材又诋毁他。李祯驳斥了郑材的奏疏,话语触犯了他的父亲郑洛。郑材在气愤中又上奏指斥李祯,李祯请求退休,神宗不允许。御史宋兴祖请求将郑材改派到其他的部以回避李祯,保全大臣的体统,神宗就将郑材调出京城派往南京。李祯不久调往兵部升任左侍郎。 万历二十四年(1596),日本受封朝贡的事情不成,首辅赵志皋、尚书石星都遭弹劾。朝廷大臣讨论战守的情况,奏章全部下达到兵部。李祯等人说:“现在所讨论的只是战、守与封贡三件事。封贡则李宗城虽被招回,杨方亨依然在职。如果就此提议罢黜,不要说将中国的几百人沉沦在异国他乡,而且我方的兵粮还没集结,形势很难进行远征。应该命令杨方亨静候朝廷通告,文书来就封贡,不来就终止此议。我认为战守是务实之举,应该伺机应变。况且朝鲜一向遵守礼仪,我军的驻地,应该严禁sao扰、劫掠。”所得的圣旨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但是他在奏疏中称赵志皋、石星应当离职。神宗下诏责备李祯,只指令议论战守的事情,为何擅自提及大臣的去留,姑且不予追究。赵志皋从此对李祯不满。第二年,石星被治罪,神宗指令李祯负责部里的事务。李祯认为平壤、王京、釜山都是朝鲜的要地,请求修建一座大城,兴屯田,开辟市镇,同时陈述了战守的十五条策略,都被同意施行。后来他又多次陈述方略。 四川遭敌寇袭击。李祯上奏称:“四川与陕西接壤,但是松潘地区一向没有敌寇为患,是因为诸少数民族充当了屏障。自从俺答在西部放牧,陇右地区就一片sao乱。此后陇右防备森严,敌寇不能逞威,但祸乱就转移到了四川。现在各少数民族大半都定居西部边疆。我浏览地图,从北部边界延伸至西部由小路抵四川,最多不过九十里。幸赖层岩叠嶂、天险屹立,如镇虏堡是漳脑的门户,虹桥关是松城的咽喉。关堡之外,有岭有崖,都可以据守。驻守阿玉岭,敌人就不能翻越天险窥视堡寨。驻守黄胜场,敌人就不敢跨过塞墩而扰关。其他地方如横山、寡石崖尤其险要,都应该赶紧商讨设防,命令抚镇大臣报告计划。”神宗答复可以。 李祯性格刚直,办事的规划很恰当。有人想推举他任尚书,赵志皋因为先前的不满,暗中阻拦。而且张位、沈一贯一向与经略邢。。、经理杨镐勾结,也不希望李祯任尚书;称李祯不是将材,只有萧大亨堪当此任。神宗不听。此后邢。。、杨镐更加没有功绩,赵志皋等人又奏请罢免李祯,御史况上进弹劾李祯庸俗卑鄙。神宗都不听。甘肃巡抚空缺,李祯报上刘敏宽的姓名。给事中杨应文称刘敏宽刚刚被勘查,不应当推举他。神宗责备李祯,李祯说:“先前遵照诏令刘敏宽等待着巡抚的空缺,所以我举荐了他。”神宗恼怒李祯不认罪,将他调到南京。随后进行考核,南京的言官上书牵涉到李祯,于是神宗命其退休。 此后很久,他出任南京刑部尚书。过了一年又称病,没等到答复就径自回乡了,神宗很恼怒。大学士叶向高称:“李祯确实患病,不能过份指责。十多年来,大臣们请求退休获得批准的人,没有百分之一、二。李廷机、赵世卿都被留任几年,上奏达一百多次。现在尚书孙丕扬、李化龙又因为考核军政的奏疏没有下发,相继请求离去。如果他们再效法李祯,实在有伤国家的体统。各位请求离去的大臣,大约都有几条理由。患疾病的人应当离去,被疏论的人应当离去,没有尽职的人应当离去。应该体察他们的详情,可以留任的就挽留他,不可以留任者就听任他们离去。”神宗最终剥夺了李祯的官职,让他闲居。不久他就去世了。 丁宾,字礼原,嘉善人。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授职为句容知县。征招为御史。大学士张居正是丁宾的主考官,诬陷刘台窝藏赃物,嘱咐丁宾前往辽东调查。丁宾极力推辞,违背了张居正的心意而被撤职。 万历十九年(1591),他被推荐担任原职,又因奔丧而离职。后起用为南京大理寺丞。升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兼督江防。江防很松懈,丁宾率领将校乘一艘船来回巡视,增加兵力防守要害的地方,辖区之内平安无事。南卫的世袭官都要到京城请求办理世袭,滞留在那里却得不到官职,丁宾请求就在南京核查办理。妖民刘天绪谋逆的事情被发觉,兵部尚书孙钅广想追索处治,诏令法司审讯。丁宾兼管着刑部大理寺的事务,极力平反,判处七人死刑,其余的人全部释放。皇帝召见他并任命为工部左侍郎,不久升任南京工部尚书。从上元到丹阳的道路,全部铺换了石头,行人、商旅都称颂他。多次告老请求罢职,光宗即位才允许他退休。 丁宾在南都任了三十年的官吏,每次遇上旱涝,就请求赈济、借贷,时常拿出家产作为资助。开始以御史身份在家闲居。等到遭遇父母丧事而回乡,连续三年大饥荒,他每次都捐献钱财作为赈济。到了天启五年(1625),他又捐献三千石粟赈济贫民,拿出三千两白银替不能交赋税的贫困人家缴纳赋税。抚按记录报告了他前后的事迹,当时,他已经加封为太子少保,诏令升任太子太保,表彰他的家室。因为他年事已高,三次受到皇帝问候。崇祯六年(1633),他去世了,享年九十一岁。谥号清惠。 评论:南京的公卿吏长,地位尊宠却无实际责任,所以是养尊的地方,资历深而且声誉高的人都处在该地。或者强硬刚直,不做攀附,不被执政者喜欢,就以此来疏远他。袁洪愈等人都是因为清正而被强迫居住在这悠闲的地方,他们的才干没能充分表现,也因此保全了自己。违背时尚积极冒进的人,可以讥讽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