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一百六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一百六十九 (第10/12页)

累到其他民户,大为民害。豫上书指出这些弊端,均下令废除,使百姓得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重担,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中,赵豫在松江九年,任期满,政绩考核合格,应迁升。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留任。巡按御史转告朝廷,朝廷增加赵豫官俸两级,命还松江知府。正统十年(1445)春,朝廷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将政绩卓著者列为典范,豫与宁国知府袁旭都入选。皇帝赐宴及外衣。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始终清廉。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作为纪念。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松江民俗好诉讼。豫深以为患,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过了一夜,起诉者忿怒渐平,或被劝阻,不再来起诉了。赵豫除政绩斐然外,还以平易近人称著。

    曾泉,泰和人。永乐十八年(1420)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改任御史。宣德初年,都御史邵王己甄别官吏,泉被贬为汜水典史,逝于任上。

    正统四年(1439),河南参政孙原员上书称“:泉行为端正,为官廉洁,勤于政务,办事敏捷,不因被降黜而有怠惰之心。他亲自督促百姓开垦荒地,收割庄稼,砍伐木材以备营造和修理房舍,发展商业,交纳汜水县所欠官课,而且官府还有储备,百姓不受侵扰。他还建造船只,备办棺椁,供应百姓日常器物。百姓婚丧无力举办者,都受到泉的资助。泉去世之日,老幼痛哭。臣到汜水时,泉已死三年,而百姓尚怀念他的恩惠,说起来都泪流满面,虽历代良吏也没能胜过他。如果全国有像曾泉这样的官吏数十人分别治理郡县,则可使朝廷恩德广布于人民。曾泉虽为前朝官吏,本朝也应下诏褒奖其德行、德政。可惜未受到重视,其官阶未得到恢复,使泉终身蒙受贬谪之名,不为当代所知,实可怜恤。请求追复泉的官爵,表彰其功绩,以教育未来的官吏。”英宗采纳这一建议。

    周济,字大亨,洛阳人。永乐年间以举人身份入太学,后历任都察院官职。都御史刘观荐举他为御史,他坚决辞谢。宣德时授任江西都司断事,因父母去世而归家守丧。后任湖广都司断事。正统初年提升为御史。镇守大同的宦官骄横无惮,朝廷派周济去调查。济装扮为平民,背着薪柴进入这个宦官家中,查明一切不法事实,奏报朝廷,英宗大喜。随后又巡按四川。四川威州土官董敏、王允相互仇杀,朝廷令济督率官兵进讨。济建议“:朝廷安抚远方之人,应先抚而后征。”朝廷采纳,速传令劝告他们,使两家和解。

    正统十一年(1446),周济出任安庆知府。这年安庆府收成不好,百姓卖儿售女维持生活,乘船去他乡者接连不断。济借漕粮赈济,并禁止卖儿售女。与此同时,他又上书请求免征租税,得到朝廷的批准。他制定出婚丧礼制,禁止奢侈,迟嫁缓葬者受罚,安庆风俗为之一变。饥民聚集抢夺富家食粮,富家以强盗抢劫而告官,济下令:“百姓饥饿才抢粮,应将所抢粮食数量报告太守,太守代为偿还。”于是抢粮者解散。

    周济逝于任上,百姓关门闭户停业为之恸哭。

    范希正,字以贞,吴县人。宣德三年(1428),被荐举为贤良方正,授曹县知县。有jianian吏受贿,希正审判其罪,押送京师。该jianian吏反以他事诬告希正,希正因此遭监禁。曹县平民八百余人到京师呈奏通政司,说希正廉洁能干,为jianian吏所诬。侍郎许廓因公路经曹县,曹县父老百余人拦道痛诉朝廷夺去了他们的贤能县令。这两件事均呈报到朝廷,宣宗令释放希正并让他回曹县任职。正统十年(1445),山东闹灾荒,只有曹县因希正预先储备粮食,故无饥患。大理寺丞张丞到山东赈灾时,闻知曹县情形,奏请朝廷升曹县为州,以希正为知州,得到朝廷同意。这时曹州百姓久欠官马,无力偿还,多逃亡。希正节省官府费用,代以偿还官马九十余匹,逃亡者都返家复业。吉水有人诬告曹州某富民杀其兄,株连甚众。希正暗中致函吉水,核查诬告者姓名,均是假冒,所谓“杀兄”之事大白。希正治曹先后二十三年,历任知县、知州,深得民心。晚年辞官归家。

    段坚,字可大,兰州人。年少读书时即有圣贤之志。乡试中举,入国子监。景泰元年(1450),上书请求召还四方监军,取缔全国各地佛道寺观,未获批准。五年(1454)中进士及第,授福山知县。他在本县刊印《小学》,在士民中讲诵,素来鄙陋的民俗为之一变,村落皆有弹琴唱歌和诵读之声。

    成化初,段坚受到特别表彰,破格提升为莱州知府。仅仅一年,其教化大行。因守父母丧而离职,守丧期满,改任南阳知府。他在南阳招集州县学官,向他们讲述古人为学之道,让他们转相劝勉。创立“志学书院”,聚集优秀之士,讲解《五经》要义,及宋儒周敦颐、程颢等人的遗书。建节义祠,祭祀古今烈女。经过教化,该府诉讼渐少,赋役均平,数年全府大治。他称病辞官而去,士民哭泣一直送至境外。闻知他病逝,为他立祠,春秋祭祀。

    段坚是河东薛王宣的私淑弟子,注重探求道理,身体力行,他不愿借别人对他阿谀奉承来取得自己的声誉,故能以儒家学说来整顿吏治。

    陈钢,字坚远,应天人。成化元年(1465),乡试中举,授黔阳知县。楚地民俗,守丧期间好击鼓歌舞,陈钢教他们唱古代哀歌,民俗渐度。县城位于沅、湘两江汇合之处,多次决堤,毁坏房屋。钢募人采石筑堤千余丈,防止了水患。南山崖官道数里窄狭难行,旅客多不幸坠崖身亡。钢令人拓宽道路丈余,便于来往旅客通行。钢患病,百姓争相祈祷,愿神灵以缩短他们自己的寿命以换取陈钢的益寿延年。后调任长沙通判,监修吉王府,竣工后,吉王赐他金银丝帛,他辞谢不受,只请求将吉王旧府的建筑材料用来修“岳麓书院”,吉王应允。弘治元年(1488),母亲去世,陈钢辞官守丧。不久逝世于家乡。黔阳、长沙两地百姓均为他建祠祭祀。子陈沂,官至侍讲,见《文苑传》。

    丁积,字彦诚,宁都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授新会知县。到任后,立即拜本县陈献章为师。丁积为政以教化为本,主要是爱民。有权有势的太监梁芳,也是该县人,其弟梁长横行乡里,强迫百姓加倍偿还债款,而且向丁积告状。积将借据全部烧毁,又将梁长逮捕下狱,使得权豪们再不敢胡作非为。积提倡洪武礼制,参照《朱子家礼》,挑选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