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一百六十九 (第8/12页)
姓在集市卖牛,牛将被杀,逃到子襄面前,俯首好像哭泣诉苦一般,子襄将它赎回还归原主。叛卒吴米占据山谷造反,朝廷发兵征讨,全州百姓不安,子襄极力劝阻大军住于城内不要到城外去,他自己设计追捕,擒其主犯,其余解散。 子襄为人廉洁谨慎,做了三十年的官,从不携带家眷。永乐二十二年(1424)逝世。 贝秉彝,名恒,上虞人。永乐二年(1404)考中进士,授邵阳知县,因父母去世而辞官,后补为东阿知县。秉彝善于明断案情,能以礼仪引导民众。灾荒之年,他上奏《平籴备荒议》,为成祖所采纳,并颁布于各郡县,均按照东阿县的方式进行救灾。东阿县西南有一大泽,积水淹没田地。秉彝察看了地势,开凿沟渠,将积水引入大清河,泽水干涸,获得肥沃田地数万顷,大收其利。秉彝尤其善于综合规划,凡是废铁、破旧皮革、腐朽绳索、废纸等物,都收集起来,令工匠熬胶、铸铁、捣浆造纸、搓绳贮于库中备用。成祖巡视北方,令地方官府建造大殿,秉彝将平时所贮之物做建殿之用,使工程迅速完成。成祖意欲征召秉彝入朝任职,东阿耆老百余人到朝廷,请求留任秉彝为本县县令,成祖应允。九年任期,考核合格,召入京师进升官阶一级,但仍回东阿。曾犯错误而罚至京师服役,东阿人民竞相代替他去服役,三罚三代,官复原职。 秉彝为官能够明察实情,待民宽厚。平时好饮酒,做官后戒酒不饮。宣德六年(1426)逝于任上。 万观,字经训,南昌人。永乐十九年(1421)考中进士。当时,他只有二十岁。成祖认为他年少,令他再去学习。不久,召入朝廷为御史,后改任严州知府。府东境七里泷有渔船数百艘,时常抢劫过往旅客。观将渔船十只编为一甲,令其分区巡查警戒,不到一月,盗贼不敢出没了。他奖励办学,劝民务农,奏请减少织造定额,以银代纳丝税,百姓大感便利。九年任期期满,经考核,其政绩居全国第一。因父亲丧而离职,服丧期将满,严州百姓上章奏请万观仍回严州为知府,金、衢州民也分别上章,要求观去任职。朝廷对他更加器重,调任平阳知府,其政绩更加卓著。有灵芝生长于“尧祠”栋梁上,士民都说是万观德行感化的结果,万观说:“我只知谨于职守,灵芝与我无关。”任期满,政绩考核合格,升为山东布政使,逝于任上。 叶宗人,字宗行,松江府华亭人。永乐年间,尚书夏原吉在东南地区治水,宗人上书请疏浚范家港,引浦水入海,禁止沿海居民筑坝阻遏其流。成祖命他到原吉那里效力。竣工后,由于夏原吉的荐举而授钱塘知县。钱塘县为浙江省会所在地,徭役重,豪强之家往往买通猾吏,将徭役转嫁于贫民。宗人将应服役之人编在册子上,依次分派,使徭役负担平均。他查明了两起无头谋杀案情,将罪犯依法惩处,深受该县人民敬服。 按察使周新,是位廉洁官吏,十分器重宗人。有天乘宗人外出,他潜入其居室,见橱中只有银鱼干一包,新不禁叹息宗人为官之清廉。第二天召宗人共餐,酒醉,用仪仗队送宗人回府。当时称宗人为“钱塘一叶清”永乐十五年(1417)督率工匠营建北京城,逝于途中,周新闻耗,哭了几天。 王源,字启泽,龙岩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庶吉士,后改任深泽知县。王源在任深泽知县期间,修学舍,筑长堤,劝民及时嫁娶,革除争要财礼之俗。多次上书评论时事,被召入朝,又论时政之得失,因违背皇上旨意而贬官,逢国家大赦而复官。复官后奏请豁免百姓所欠赋税。在饥荒年月,因私自发放官粮,赈救饥民,而被捕入狱,后纳钱赎罪才得以释放。朝廷召为春坊司直郎,为诸王讲读经史,后调任卫府纪善,再调任松江同知。奏请豁免该府所欠田粮数十万石。因母亲年迈,请求归家奉养,母亲去世后在家守丧,期满后,朝廷任命为刑部郎中。 英宗即位,择选廷臣十一人为知府,源被选为潮州知府。潮州城东的广济桥,年久失修,源募万金重建,并将余金用来建亭,亭内供奉先圣、四配、十哲像,刻《蓝田吕氏乡约》,从乡民中选任约正、约副、约士,讲解乡规民约。西湖山上有大石作怪,源命令将石凿开,果得石骷髅,大石再不作怪,于是立下石碑,上刻“潮州知府王源除怪石”这时,有一民犯罪受杖刑而死,其子向朝廷诉讼,告王源筑桥、建亭等罪行。朝廷将源逮捕至京,定罪流放,潮州人争相到朝廷请求赦免。朝廷恩准并恢复王源的官职。又过了很久,源奏请退休。潮州百姓奏请挽留,朝廷不准。于是百姓为他建祠祝福。 翟溥福,字本德,东莞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任青阳知县。九华山有虎为患,溥福令山神消除了虎患。以后,调任新淦知县、刑部主事,晋升为员外郎,为刑部尚书魏源所器重。正统元年(1436)七月,朝廷诏令举荐廷臣为州郡太守,溥福由于魏源的荐举而升任南康知府。 南康府歉收,百姓将富家所囤粮食散发饥民,又收取大水漂流而来的官府木材,前任知府将这些人当作盗贼治罪,判处死刑者百余人。溥福接任后,查清实情,将判死刑者只施以杖刑后一律释放。南康府位于鄱阳湖畔,来往船只遇大风大狼无处停泊,溥福督工筑石堤百余丈,船只往来甚为便利。庐山白鹿书院,年久毁坏,溥福号召群众修复,聘请老师教育本府子弟,每月初一、十五,他亲自去讲课。 任职期满,赴刑部,以考核其政绩,溥福年老奏请准予辞职返乡。侍郎赵新曾巡抚江西,声称:“翟君为此郡第一位贤能守臣,不可让他离去。”溥福恳请辞官多时,才蒙允准。辞别南康之日,父老乡民争赠金帛,他都谢绝不受。民众牵船含泪送别,在湖堤边为他建生祠,又在白鹿书院之“三贤”祠内设立他的牌位,与三贤并列。所谓“三贤”,即唐朝的李渤,宋朝的周敦颐、朱熹。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荐举贤良,授信圭为清河知县。该县贫瘠却为交通要地,过往官船每天川流不息,首尾相接,役使民夫动以千计。前任县令常请沭阳县以五百人相助,然这些人离家太远,衣食不便。信圭接任后请求将沭阳助役改为代清河输纳原定课税的三分之二,这样两县都感到方便。宣德三年(1428)信圭上疏道:“本县地广人稀,处于交通要冲,每天征发百姓拉船,不仅全部丁壮,连老幼都要服役,妨碍农事。前年兵部有令,公事急需舟者征派五人,不急则不征派。如今此令不行,征派无限,甚至一船要四五十人,对这些有权有势者,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