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五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五十 (第10/20页)

正九品,司乐从九品。

    二十四年,改各署令为奉祀,署丞为祀丞。

    三十年,改司为寺,官制仍旧。

    二十五年,已定司丞正六品。

    建文年问,增设赞礼郎二人,太祝一人,以及各祠祭署都有变革。

    天坛祠祭署为南郊祠祭署,回盟祠祭署为泗滨祠祭署,宣州祠祭署焉堑丰祠祭署,孝陵置锺LU祠祭署,各司圃所增神乐观知观一人。

    盛祖初年,只改天坛为天地坛,其余的都恢复洪武年间旧制。

    建文时,南郊祠祭署为郊坛祠祭署,不久又改为天地坛祠祭署。

    洪熙元年,设置牺牲所,吏目掌管公文。

    此前,洪武三年设置神牲所,设麇牲令、大使、副使等官。

    四年革除。

    世宗整顿端正祭祀典制,分天地坛为天坛、地坛,山川坛、藉田祠祭署为神只坛,大祀殿焉祈谷殿,增设朝日、夕月二坛,各设祠祭署。

    又增设协律郎、赞礼郎、司乐等官员。

    隆庆三年,革除协律郎等官四十八员。

    蔓置六年恢复设置,如同台鱼年问旧制。

    万历四年,改神只坛为先农坛。

    提督四夷馆,少卿一人,正四品,掌管翻译书籍之事。

    从永乐五年,外国朝见进贡,特设蒙古、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设置译字生、通事,通事起初隶属通政使司,翻译语言文字。

    正德年问,增设八百馆。

    八百国兰者哥进贡。

    万历年间,又增设暹罗馆。

    起初设四夷馆隶属翰林院,挑选国子监监生学习翻译。

    宣德元年,兼选官家平民子弟,委派官员教习,学士考核规定的内容和课程。

    弘治t年,开始增设太常寺卿、少卿各一员为提督,于是改而隶属太常寺。

    嘉靖年间,裁革卿,只有少卿一人。

    按太常寺卿在南京的,大多来自科举。

    北寺自永乐年间用乐舞生,累积资历升至寺卿,甚至有的加官至礼部侍郎、尚书掌管本寺,后来大多沿袭。

    至隆庆初年,缝重新推举科考出身的补任。

    译字生,明代初年很重视。

    参加考试的,与乡、会试题名科甲一样出身。

    后来祇是杂流。

    那些在馆的,转升都在鸿胪寺。

    光禄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正五品,寺丞二人,从六品。

    它的下属,典簿厅,典簿二人,从七品,录事一人,从八品。

    大官、珍馑、良酝、掌醢四署,各有署正一人,从六品,署丞四人,从七品,监事四人,从八品。

    司牲司,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后来革除。

    司牧局,大使一人,从九品,嘉靖七年革除。

    银库,大使一人。

    卿掌管祭享、宴赏犒劳、酒醴、珍馑美食的事务,统管少卿、寺丞等下属,辨明他们的名位礼敷,计算其出入,衡量其丰厚简约,以听命于礼部。

    凡是祭祀,会同太常视察祭牲;天子亲自祭祀,进奉祭神的酒rou;荐新,按节令进献各种时鲜食品;丧葬供应祭奠食品。

    所用牲畜、水果、蔬菜等物品,从上林苑取用;供应不上,便从民间购买,比照市价加十分之一,那些购物款每季度从天财库支取。

    各地贡献果鲜厨房用料,省察收取十分谨慎。

    器皿移交工部及招募工匠共同制作,每年审察制作及毁坏数目。

    凡是筵席酒食及外来使节、归降之人,都分等级差别而供给他们。

    传奉进献的,皇帝下旨索要的,登记并回覆上奏。

    以科道官一员监察,查核财物的收支,纠察禁止其作jianian舞弊。

    每年四月至九月,凡是御用物品以及祭祀物品都用冰保护。

    大官署主管供给祭品和宫申膳食、节日时令的筵席、犒劳宴请番国使者的事务。

    珍馑署主管供给宫中膳食rou类、果类食品的事务。

    良酝署主管供给美酒的事务。

    掌醢署主管供给糖、油、醋、酱、梅、盐的事务。

    司牲司豢养牲畜,视其肥瘦而屠宰洗涤。

    司牧局也如此。

    起初,昊元年,设置宣徽院,设院使,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典簿,正七品。

    以尚食、尚醴二局隶属于它。

    各局设大使,从六品,副使,从七品。

    洪武元年改焉光禄寺,设光禄卿,正四品,少卿,正五品,寺丞,正六品,主簿,正八品。

    所属尚食等局,又移交太常司供需库隶属于它。

    局库官品仍旧。

    二年,设直长四人,遇上百官在御前赐食的,便命令他们供奉办事。

    四年,设置法酒库。

    设内酒坊大使,从八品,副使,从九品。

    八年,改寺为司,升卿的官阶,卿官阶从三品,少卿从四品,以寺丞为司丞,从六品,主簿为典簿,从七品,增设录事,从八品。

    又设置所属大官、珍炉、良酝、掌醢四署,每署令一人,从六品,丞一人,从七品,监事一人,从八品。

    孳牧所,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没有入流。

    十年,定光禄司散官品级。

    当时所用光禄司官员,或内官,或流动的非土著、非世袭的官,或庖厨,出任官职的途径不同,同授散官。

    到这时确定官阶,由内官授予的,依照内官散官授职。

    流动的非土著、非世袭的官担任的,依照文官散官授职,由庖厨授任的,卿为从三品,授官尚膳大夫;少卿焉正五品,授官奉膳大夫;司丞焉从六品,授官司膳郎;各署丞为从七品,授官掌膳郎;监事焉从八品,授官执膳郎。

    不久罢除各局库,设置司牲司,又改孳牧所为司牧司。

    后来为司牧局。

    三十年,又改为光禄寺,官制仍旧。

    少卿已定正五品。

    建文年问,升少卿、寺丞官阶品级。

    少卿升为四品,寺丞升焉五品。

    增设司圃所,改司牲司马孳牲所,提升它的品级。

    成祖恢复旧制。

    正统六年,裁革四署冗杂官员。

    此前,光禄卿查皇因为供应事务繁多,奏请增派各署官,到此时又奏请裁革人员。

    裁署正四人,署丞五人,监事七人。

    嘉靖七年,革除司牧局。

    万历二年,添设银库大使一人。

    太仆寺,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