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五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五十 (第8/9页)

与刘球是同乡,一向做王振的心腹。凡天文有变,他都隐匿不报,倚仗王振的权势为jianian。公卿多去拜谒他,刘球却绝不与他往来。彭德清恨他,便摘引奏疏中揽权的那段话,对王振说:“这是指您。”王振更加愤怒。正好董瞞的奏疏呈上了,王振便说刘球与他同谋,将他们都逮入诏狱,吩咐指挥马顺杀刘球。马顺深夜带着一名小校持刀到关押刘球的地方。刘球正睡着,马上起身站起,大喊太祖、太宗。他头被砍断了,身体还站着。马顺遂将他肢解,埋在监狱门口之下。董瞞从旁边偷出血裙送给刘球家人。后来他的儿子刘钺找到一条手臂,用血裙裹起来装殓了。马顺有个儿子病了很久了,突然起来抓住马顺的头发,拳脚相加说道:“老贼,我要让你将来死得比我还惨!我,是刘球。”马顺非常吃惊。不久他的儿子死了,那名小校也死了。董瞞,字德文,高邮人,有孝行。出狱之后,他便回家了,从此不再出来做官。

    刘球死后几年,瓦剌果然入侵。英宗被俘,王振被杀。朝廷官员立即击打马顺,将他打死了。而彭德清从土木堡逃回来后,被投进监狱,判了斩刑,不久他死于狱中。诏令将他戮尸。景帝怜惜刘球的忠诚,赠给他翰林学士,谥忠愍,在他的家乡立祠祭祀他。

    章纶,字大经,乐清人。正统四年(1439),中进士。被授予南京礼部主事。

    景泰初年,他被召回任仪制郎中。章纶见国家多有变故,经常慷慨上书论事。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总共达一万余言。也先议和后,章纶请求全力修整武备,以待将来之变。宦官兴安请皇上修建大隆福寺,建成之后,皇上将临幸该寺,章纶上疏劝谏。河东盐运判官济南人杨浩受到任命后还没上任,也上疏劝谏。皇上便撤消临幸的计划,杨浩后来累任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章纶又因发生灾异,请求寻找导致灾变的原因,用语非常恳切。

    五年(1454)五月,钟同上奏请求恢复储君。过了两天,章纶也上疏陈述修德消灾等十四项建议。主要是说“:宦官不可干预外朝政事,佞臣不可偷窃事权,后宫不可盛行声色。凡阴盛之类的事,请都禁止。”他又说:“孝悌是百行之本。愿陛下退朝之后朝见两宫皇太后,修问安视膳食之仪。上皇君临天下十四年,是天下之父。陛下曾亲受册封,是上皇之臣。陛下与上皇,形虽异体,实同一人。臣伏读奉迎上皇回宫的诏书说‘:礼惟有加尊而不能降低,义则以卑来奉尊。’望陛下履行这一诺言,或者在初一、十五,或者在节日元旦,率领群臣在延和门朝见上皇,以示兄弟之情,这实是天下的至愿。还要请恢复汪后中宫的地位,以正天下之母仪;恢复沂王储君的地位,以定天下之大本。这样则和气充盈,灾异自消。”奏疏呈入后,皇上大怒。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宫门已经关闭,皇上于是命将圣旨从门缝中传出,立即将章纶和钟同逮入诏狱。他们受到惨酷的拷打,逼迫他们交待主使人以及交通南宫(上皇住在南宫)的情况。他们濒临死亡,但终无一语。正好刮起大风,飞扬的尘沙使白昼变暗,案情稍得缓解。皇上令禁锢他们。第二年杖打廖庄于宫门之下,并封杖到狱中杖打章纶、钟同各一百下。钟同竟被打死,章纶仍长期关押。

    英宗复位后,郭登说章纶和廖庄、林聪、左鼎、倪敬等人都因直言而忤逆了时政,宜加以表彰和提拔。皇上于是立即释放章纶。皇上命内侍宦官寻找章纶先前的奏疏,但找不到。内侍从旁背诵了几句,皇上叹息再三,升章纶为礼部右侍郎。

    章纶既因具备大节被皇上所重,但性格仍很刚直,不能随俗。石亨贵幸之后,召公卿去饮酒,章纶推辞不去,又多次与尚书杨善论事意见不合,石亨、杨善便一同贬低章纶。章纶于是被调到南京礼部,又在那里改调到吏部。

    宪宗即位后,有关官员根据遗诏请求皇上举行大婚。章纶说“:先帝山陵尚新,年号还没改,先帝逝世百日即改行吉礼,心中能自安吗?陛下登基之初,应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根源于此,请待来春之后再举行。”他的建议虽然不被采纳,但天下都很敬重他的话。

    成化元年(1465),两淮闹饥荒,他上奏救荒四条建议,都被批准了。四年(1468)秋,他的儿子玄应冒名考中会试。给事中朱清、御史杨智等人因此弹劾章纶,皇上命侍郎叶盛调查。第二年,章纶与佥都御史高明考察百官,两人意见不合。奏疏呈上后,章纶又独自上奏说给事中王让不参加考察,并且说高明刚愎自用,自己的意见多不见赞同,请求将他与高明一同罢免。他的奏章都下到叶盛等人手中。于是王让以及参加考察的诸臣连着上书弹劾章纶。章纶也多次上疏请求罢免。皇上不听。后来叶盛等人查出玄应确实是冒名。皇上宽宥了章纶,而他所奏的其他事情,也都不问。不久,他又转调礼部。温州知府范奎被弹劾调官,章纶说:“温州是臣的故乡,范奎大得民心。他解官之日,士民三万人哭泣攀着车辕,留了十八天才得离去。请求让他回任,以安慰民望。”奏章下到有关部门,竟被反对。

    章纶性戆直,好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喜欢。他任侍郎二十年,不得升迁,以年老请求离去。后来他去世。过了几年,他的妻子张氏呈上他的奏稿,并请加恩。皇上嘉奖叹息,赠他为南京礼部尚书,谥恭毅,授予他的一个儿子为鸿胪寺典簿。

    廖庄,字安止,吉水人。宣德五年(1430),中进士。八年,改任庶吉士,与知事孔友谅等七人历事六科。

    英宗即位之初,他被授予刑科给事中。正统二年(1437),御史元亮请如诏书中所说免除边防军吞没的粮饷,皇上不准。按察使龚钅遂也请如诏书中所说宽宥还没有被抓获的盗窃犯,司法部门也压下不执行。廖庄认为诏书当言而有信,上书力争。五年,诏令京官出京治理救荒之政,兼追回逃亡的百姓。廖庄担心使者催促百姓,从而使百姓受困,便请宽免受灾的州县,以待秋成,皇上听从了。他在陕西救荒,救活了很多人。回来后他上奏宽免抚恤九项建议,多得讨论实行。杨士奇家人犯法,他与同官弹劾。有人说“:难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