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夜天才 (第3/4页)
许多人,大家都要编些什么来作消遣。我的丈夫出了个主意,让人为一支即兴歌词配曲。工程兵团的上尉鲁日·德·李尔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诗人和作曲家,他很快地创作了一支军歌的音乐。我的丈夫是一位优秀的男高音,他立即演唱了这支歌曲,歌曲很吸引入,显示出某种特色。这是一个较大的成功,歌曲颇为生动活泼。我为了将歌曲改编成管弦乐曲而运用了自己的才能,并改编了总谱使之适合于钢琴和其他乐器演奏,所以我要许多工作。我们将演奏这支乐曲,这会使整个社会感到极大的满意。” “这会使整个社会感到极大的满意”——这句话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非常冷漠的。可是这种纯粹友好的印象,这种纯粹半心半意的赞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马赛曲在第一次演出时还没能真正显示出自己的力量。马赛曲不是一支为悦耳的男高音创作的演唱乐曲,也没规定要在小资产阶级的沙龙里用介乎浪漫曲和意大利咏叹调的一种独特的歌唱嗓音来演唱。这支响着刚烈、抑扬和挑战式节拍的歌曲“公民们,武装起来!”是面向群众、面向许多人的。歌曲真正的管弦乐是有声的武器,是响亮的号角,是出征的团队,这乐曲不是众,不是为了那些坐享其成的人创作的,而是为了出征的军人,为了战友。这支典型的进行曲,胜利的凯歌,死亡之曲,祖国颂歌,全国人民的国歌,不是为个别女高音歌唱家和为一个男高音歌唱家创作的,而是为千百万放声高歌的群众创作的。正是当初产生这支歌曲的热情给鲁日的歌曲增添了鼓舞力量。这支歌还没有燃烧起来,歌词还没有引起神奇的共鸣,旋律还没有获得整个民族的灵魂。军队还没有认识自己的进行曲,自己胜利的凯歌,还没认识自己永恒的战歌。 在一夜之间产生了这种奇迹的鲁日·德·李尔自己也像别人一样,没有预料到他在那一夜会由于一种虚假的创造力,像个梦游人那样进行什么创作。他,这位勇敢而可爱的门外汉,当然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应邀的来宾都在用力鼓掌,大家都彬彬有礼地向他这位作者致敬。他力图在省内自己的小圈子中以一个小人物的小小的虚荣心来利用这种微不足道的成就。他在咖啡馆里为自己的同伴演唱这支新曲,他让人抄了许多复本,分送给莱茵军的将军们。与此同时,施特拉斯堡的乐队根据市长的命令和军事当局的建议练熟了这支《莱茵军战歌》。四天后,在军队出征时,施特拉斯堡国卫队的军乐队在大广场上演奏了这支新的进行曲。施特拉斯堡的出版者声明,准备用一种爱国主义的方式来印刷《莱茵军战歌》。吕克内将军的军事部下将这支歌敬献给了吕克内将军。但莱茵军军中这位唯一的将军并不想让人在进军时真正演奏或演唱这支新曲,就像鲁日迄今为止的一切努力一样“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的沙龙成就仍是只具有一天生命力的成就,一件没有超越本省的事件,随之而被人们遗忘。 但一件作品的固有力量从来不会被长期地埋没或禁锢。一件艺术品可能被时间遗忘,可能遭到查禁,可能被埋进棺材,但威力强大的东西总要战胜没有远大前途的东西。一个月,两个月,人们对莱茵军战歌毫无所闻,印刷的和手抄的复本总在那些无关紧要的人的手里流传。要是一件作品哪怕只能真正感动一个人,那也就满足了,因为每种真正的热情本身都是创造性的。在法国的另一端,在马赛,宪法之友俱乐部于六月二十二日为出征的志愿人员举行了宴会。长桌旁坐着五百名穿着国卫队新的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在这群人中恰好也爆发出如四月二十五日在施特拉斯堡爆发出的同样的情绪,只是由于南方马赛人的性格活跃而变得更加热情,更加激烈,更加冲动,并且不再像宣战头几个小时那样,虚夸对胜利稳cao胜券。与将军们的高谈阔论不同,的法队立即向莱茵河进军,到处都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与此相反,敌人正向法国本土纵深推进,自由遭到威胁,自由的事业正处于危险之中。 在宴会进行中间,一个人——他叫米勒,是蒙特利埃大学医学院的学生——突然将他的玻璃杯用力往桌子上一放,站了起来。大家安静下来,向他望去,等着他演讲或致词。但这个青年没作演讲,而是挥舞右手,唱起了一支歌,一支他们大家都不的新歌。他们谁也不知道。这支歌是怎么到他手里的。“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现在,当火星落入火药桶的时候,火星燃烧起来了。感情与感情,永恒的两极,息息相通。所有这些明天将要出发,要为自由而战,准备为祖国献身的青年人都从这些歌词中感受到了他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愿望,这些歌词表达了他们自己固有的思想。音乐的节奏使他们无法抗拒地产生了一种异口同声的狂热的热情,每个诗节都受到了热烈的欢呼,歌曲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歌唱,旋律已成了他们自己的旋律。他们激动得突然跳了起,高举起玻璃杯,一起雷鸣般地唱起了副歌。“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街上的人都好奇地挤了过来,听这里如此热情地唱些什么,甚至自己也一起跟着唱了起来,接连几天,成千上万的人都异口同声地高唱。他们散发了重印的歌曲。当五百名志愿人员七月二日出征时,这支歌随着他们一起传播。当他们在公路上感到疲倦时,当他们的脚步显得软弱无力时,一个人只要开始唱起圣歌,迷人的节奏就赋予他们一种充沛的力量。当他们行军经过村庄时,农民们都感到惊讶不已,居民们也好奇地集合拢来,开始合唱这支歌。这支歌成了他们的歌。他们不知道这支歌是为莱茵军写的,不知道这支歌是由谁写的和什么时候写的,他们将这支圣歌看作是他们营队的圣歌,看作是他们生和死的信条。这支歌像旗帜一样属于他们,他们要在热情的进军中把这支歌传遍全世界。 马赛曲——鲁日的圣歌不久将得到这一名称——第一次伟大的胜利是在巴黎。队伍于七月三十日到达巴黎市郊时,就是以旗帜和这支歌为前导的。成千上万的人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