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3/3页)

批斗会结束后,他请人悄悄找来大队贫下中农协会吴主席,塞给他一张朱姓右派临走时留下的一张字条,夜里他含泪喝下半瓶1059农药,丢下不满周岁的华卫法走了。

    华卫法的养父是孤儿,本身就无亲无故。自从养父母亲死后,不满周岁的华卫法可就惨了。当时,四清运动正如火如荼,谁还敢收养坏分子的狗崽子?在大队贫协吴主席的周旋下,四清工作队只好同意将华卫法送进公社的敬老院寄养。他是怎么活下来的,谁也不知道。直到几年后,一些大城市的居民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华卫法才苦尽甘来。

    那年,公社敬老院边上村庄来了一家华姓下放户,夫妻俩快五十岁了,还膝下无子。后来,在吴主席的暗地撮合下,他们收养了这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做养子,取名华卫法。几年后,华卫法随着返城的养父母进了南州市…

    南方省第一看守所,是一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监管未决犯罪嫌疑人的场所。它坐落在南州市南郊风景名胜区核心地带,既闹中有静,又静中有闹,是南方省重点防范单位。因为这里关押的犯罪嫌疑人,都是些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一般犯罪嫌疑人可没有资格和条件享受这儿的待遇。进入这儿的犯罪嫌疑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曾任过省厅级以上领导干部,既有本省的也有外省市羁押在这儿的;二类是公安部挂牌督办被抓获的具备红A级特别重大刑事犯罪嫌疑人;三类是由国家安全部或省国家安全厅挂牌侦破的敌特分子和外籍重大商业间谍嫌疑犯。

    南州市既是全国特大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七朝古都,风景名胜古迹资源十分丰富,南郊风景区更是举世闻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种不同肤色的旅游者和投资商蜂拥而至。而在这风景秀丽的核心区,却有一座监狱,就有点儿不伦不类,尤其是警车警笛呼啸,有损南方省乃至国家的形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有人以此为由,提议将省第一看守所搬迁出南郊风景区。其实,这个要求理由相当充分,十分合情合理,也早该搬迁了。但在具体搬迁选址问题上,却出现了许多不同意见和分歧,有的新址不是离市区远了,对公检法三家工作不方便,就是监管环境不合适。实际上,细细想想,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关键是省公安厅有难以启齿的难处,致使他们不得不寻找各种借口和理由,拖延一看的搬迁工作。你说,这理发挑子一头热的事能好办吗?再说,别人站着说话腰不疼,而具体落实到公安厅头上,就有难言之隐了。这年头,剐了谁的rou,谁能不痛?说句实话,一看搬不搬迁或搬到哪儿,对公安厅来说的确是件小事,但具体到后续问题,就是件大事了,成为一看搬迁的拦路虎,其核心问题是他们家属区在一看边上,厅里有几百号人住在这儿,如果一看搬迁了,家属区势必得拆,公安厅老老少少几百名干警顿时便无家可归,那还不闹翻了天?

    改革开放后,南州市地价像二踢脚一样,一下子蹿了几十倍,一直靠省财政过日子的省公安厅,在城市中心区根本买不起地皮建干部职工宿舍楼,厅里好多老同志含辛茹苦几十年,该退休离休了,却连个落脚养老的地方都没有。人常说,安居乐业。大家住在棚户区,一家老少三代挤在不到三十平米的房子里,生活十分尴尬,甚至连起夜,满屋尽是"哗哗啦啦"的尿尿声,公公儿媳妇都面红耳赤。因此,机关里怨声颇多。后来,省厅领导一合计,就在第一看守所后面的空地上以改造监狱为名义,建造了十几幢住宅楼,内部干警个人出个万儿八千的,便一半情一半义地住了进来,房屋产权归个人所有,从而稳住了干部职工的心,也解决了省厅领导多年的心头之忧。

    如果第一看守所搬迁,这十几幢宿舍楼势必得拆。因为宿舍是以监所改造名义偷着建的。现如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连幌子都没有了,宿舍楼还能存在吗?好在省公安厅领导办法多,他们一边成立搬迁领导小组,派人四处造舆论,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为一看选新址,一边悄悄地将一看监舍、围墙和干部宿舍楼顶部,改造成欧式建筑风格,从外观上根本改变监狱场所给人阴森森毛骨悚然的印象。这样花钱不多,反而成了南郊风景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再加上省公安厅各部门的同志都很自觉,检察院法院又都同情他们,凡是去一看执行任务或押解犯人的车辆,一律不开警笛警灯。时间长了,人们也就把一看搬迁的事淡忘了。

    一路上,郑锦哪儿有心思欣赏南郊美丽的夜景,他低垂着头,微闭双目,一直沉浸在与华卫法的不解之缘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