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讲《复活》 (第4/6页)
心目中那个惹人怜爱的好姑娘已变得矫揉造作,风情毕露,即使在这种场赶里还没忘记向他卖弄风情,他不由感到深深的失望。即便是这么个受迫害,受剥夺的弱者的集团,托尔斯泰也并不为他们开脱,他决不滥施同情心。玛丝洛娃是个女罪人,托尔斯泰不是从社会和司法的立场,而是从人性的立场判定。她任何时候都想着要向男人卖弄风情,任何男人,警察也好,犯人也好,或者像聂赫留多夫这样一个曾经和她有过纯洁感情的人。有那么一个片刻,聂赫留多夫怀疑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对,可他还是克制了厌恶的心情,继续为她奔走,要为她找个好律师。他找到了莫斯科最大的律师,叫法纳林。他进入了法纳林家的客厅。法纳林住着一幢非常豪华的房子,宫殿一样,种着高大的植物,有着暴发户的气味,在他办公室门口,坐了很多很多人,排队等待接见。聂赫留多夫把他的名片递交进去,于是没经过排队,律师就接见他了。法纳林一见他就指着前一个访客的背影说,你看那个人,钱多得不得了,可是他居然说上天无门。 他就这样议论他的主顾,其实也是一种暗示:你只要有钱,什么都能得到。聂赫留多夫对法纳林再反感,也得求他,别无他法。法纳林看了玛丝洛娃的案宗,觉得案子确实很棘手,陪审团的意见写得清清楚楚,你这等于要把整个陪审团意见推翻,重新来过,但我们当然要帮你办啦,我们先上诉,上诉不行再告御状,但我也事先告诉你,上诉如果不行的话,事情就大局已定了,告御状一般是告不出什么结果的。 接着,就指导聂赫留多夫,每一步骤内所应该去拜见的人物。临了,聂赫留多夫又请教他如何取得特许证,能在任何时候探视玛丝洛娃。 他说你这个事情,我可以告诉你找谁去办,找谁去敲这个图章,找一个副省长,名叫马斯连尼科夫。这人倒和聂赫留多夫是老朋友了,他们曾在一个军团共过事。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他应该说是个厚道人,而且他奉公守法,没什么歪门邪道,一个规规矩矩的军团会计官,可是他兴趣狭隘,没有个性,他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没什么幻想,但他确实不是坏人不会去算计别人,他甚至可称得上是个好人。他娶了个老婆,很有钱,很精明。这个精明的老婆,设计了他的前途,那就是辞掉宫廷职务到地方上当官。在地方上他果然升得挺快,当上了副省长。聂赫留多夫到他家去,觉得非常受罪,夫妇俩都是那么乏味,没个性,一个典型的官僚生活面貌。但马斯连尼科夫确实很帮忙,他的特许证很快就开出来了。后来,这个马斯连尼科夫还帮了他一个忙,有个政治犯托他办事的同时也给他提了个建议,说监狱其实是个大染缸,到处是刑事犯,好人都要变坏的,我建议你通过路子把玛丝洛娃弄到医院里去工作,医院很缺看护,那儿环境比较好,比较有秩序,人也比较正派,对女性比较好。聂赫留多夫就去求了马斯连尼科夫,马斯连尼科夫也在规定的许可下满足了他。于是,玛丝洛娃调到医院里去了,在那里玛丝洛娃学会了一点技能,而且在这一个较为正派的环境里,开始认识到取悦男人的无聊和罪恶,这是玛丝洛娃新生的一个契机,聂赫留多夫为她创造的契机。他们两个人的复活和新生,就是这样在一种相互作用里面。这些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他们两人都不断地积累着认识和觉悟的准备。在律师法纳林的指导下,聂赫留多夫到了彼得堡,在枢密院开始活动。他首先找的一个枢密官是专门管上诉的,直接针对他这个案子,叫沃尔夫。沃尔夫也是个正派人,并且他很以正直为自豪,他所谓的正直是他从不受贿赂,可他从来不以为他拿到的薪水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他没有头脑去怀疑自己。他不受贿,而且对受贿的人非常厌恶。他也娶了个很有钱的老婆,老婆带给他每年一万八千卢布的收人,所以他并不缺钱。他的官位是因为努力工作得到的,是一个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官。他为政府办事尽心尽意,而且合情合理,他也同样没有头脑去怀疑他的忠诚与勤恳所造成的恶果。那是在一架向着错误方向运作的机器上的有力的部分。他有个儿子,非常厌恶自己的家庭,这是个很苦闷的家庭,家里的人都没有人性,说的都不是人话,于是孩子很小便开始酗酒,欠了许多酒债,沃尔夫为他儿子偿还了两笔债务后,就和儿子断绝了父子关系,从此儿子就离开了家庭。这个官僚是要参加终审玛丝洛娃上诉案子的一个重要成员。终审小组里面还有个重要成员,是一个副检察长,叫谢烈宁。 这倒是个非常有性格的人,他长得很漂亮,很潇洒,是聂赫留多夫的大学同学,又是朋友,他很聪明,有理想,对社会有责任感。他不是那种庸庸碌碌的官僚。他有信仰,对人民也有感情,而且他自信自己还是有才能的。但事与愿违。他以为要为社会工作最好的方式就是进人国家机器,进入国家机关,这样才能直接为社会工作。然而一旦进入国家机关,他发现什么都不对头,都是些事务性的工作,这些事务在他看来那么无聊,徒劳无益,充满了文牍气,官僚气。他在这环境里非常不适应,和上下级关系也不好,他不断调动工作,每到一个新环境,就决心要好好工作。他认为这么做是对的,可是心里面又觉得不对头,总有一股抗拒的力量,他却没有勇气正视这股力量,所以他还是这样顺其常规的去做他所谓应该做的事。他的婚姻也是这种不对头的婚姻,和他的妻子结婚他也认为很正常,好像如果不和这么一个富有的、聪明的、有身份有容貌的人结婚是不可以的,简直是太不正常了。一切行为都要符合这个社会的正常规范,可他心里的抗拒力量始终在唱反调,始终使他痛苦。后来有了个女儿,女儿的举止、打扮、气质也是和他内心的愿望不一样,好像这孩子不是他的。他在家庭里也是感到很隔膜,又不晓得一切错在什么地方,他的一切都按照这个社会的常规去做,可就是觉得不对头,职业不对头,家庭不对头,而最不对头的是在宗教上。他在年轻时和聂赫留多夫一样,有叛逆精神,是愤怒的反抗的青年。他们渴望把现有的一切砸碎,使社会变得更好,他们难免有时会是盲目的,可却充满了真实的热情。他们把宗教信仰砸得粉碎,他们怀疑宗教,他们在怀疑一切的年纪里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可当他成为一个成熟的人,走进社会,感到不对劲,需要精神上的支援的时候,他发现他没有宗教了。宗教是一种可支持大多数人正常生活,走入人群的东西,可他没有了。他就是这样一种断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