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讲《约翰middot;克利 (第5/7页)
无意要对法国的历史、政治、文化作什么评价,他只是要把法国这个地方作为克利斯朵夫思想或者精神的救援,他只是让法国承担这个援助的任务。而我觉得法国在那个时代足够有条件,有资格成为克利斯朵夫的思想家园,因为它是一个艺术的国家,聚集了很多艺术家,是一个艺术大都会,有着悠久的文明。他进入法国是由表入里。他一下火车看到巴黎的情景感到非常伤心,满目凄凉,是那种日常抑郁的生活,马陷在泥浆里拉不动车,妇女提着篮子匆匆忙忙地走路,天非常的阴沉…他不知道他要到哪里去寻找法国,可他知道他必须要在这里寻找。他身边没几个钱,只有两个认识的人在这儿,一个就是从小竿他进行过爱情预习的奥多,这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商人,已经不能习惯克利斯朵夫那种粗声大气说话的方式,那种过分的热情,完全没有绅士的风度,所以对他很冷淡,可以说是把他拒之门外。他只得再去找另一个熟人,高恩,是个出版商,专门出版通俗小说,什么黄色他出版什么,所以生意做得挺大的。这个人其实对克利斯朵夫也受不了,况且明显就是找他吃口饭的样子。可是摆脱不掉,因为克利斯朵夫那么热情。不得已高恩带他见了一些音乐家。可是克利斯朵夫那么傲慢,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流亡者,别人叫他去教小姑娘弹钢琴,他觉得是对他的污辱。但是不管怎样,他把这个高恩给缠上了,高恩带着他进入了法国的音乐界。法国音乐界给他的印象是什么呢?“音乐在巴黎就像两个穷苦的工人合租一间房子,一个人从床上起来,另一个人就钻进他的热被窝。”就是这样一种情景,到处都是音乐会,多得简直是泛滥了。每个人都在听音乐,演奏的也是那么回事,但是没有想象,就凭着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机械的技术在那儿演奏。整个的情形就像赶集,一个星期里同时有好几个地方在举行音乐会,每天晚上都有音乐会的海报,到处都是制作和弦的铺子。音乐在法国变成一种遍地皆是的,工匠性质的技术,因此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音乐。法国的音乐批评界也是很热闹的,到处都掀起很激烈的争辩,流派简直多得吓死人,其实都很无聊,譬如说有横读派和竖读派(音乐总谱有十几行,和弦是坚的,旋律是横的)。也涌现了很多当代的新艺术。他非常认真地去听当代的新艺术,这些东西却给他重复的感觉。他总是对高恩讲你再带我去看看。高恩说你要看什么。他说,我要看法兰西。高恩说你看到的不就是法兰西吗?他说这不是的,一定有更好的东西,否则我不能解释为什么有这么多文化在这儿诞生。他非常执著地去找。他抛开音乐界,进入了文学,情形同样令他扫兴。他很刻薄地讽刺法国当红的女作家,说这些女作家不过是把在客厅里撒娇的方式拿到书本里来撒娇,向她的读者传送媚眼,把她的私人小事像雨点一样洒给读者。整个文学界充满了这样的女性的气质,一种委靡的、衰退的、伤感的气质。他也不能忍受,觉得文学和音乐同样糟糕。但是他也承认在这么乱七八糟、像赶集一样闹轰轰的情景之下,古典艺术还是始终支撑在里面。是一片废墟,那也是古典艺术的废墟,也是罗马的废墟。可是他还是不满意,和高恩讲你还是要带我去看,我还是觉得没有看到法兰西。高恩说那么你只能自己去看了,我没有办法再带你了,我已经尽我的力把我所有能够企及的艺术界的东西都向你展览了,而你还是不满意。从此以后,克利斯朵夫只能单枪匹马自己去看法国了。他能看到些什么东西呢? 他首先走进了一些沙龙,去研究女性。他发现这些形象各异的女性说到底只有一种类型,就是漂亮、时髦、擅长谈情说爱,但缺乏鲜活的生命力。他也接触了犹太人,就像前面说的,他觉得法国的犹太人比法国还法国。他认识了社会党人,参加到社会团体的阵营里去,参加他们的一些疯狂的讨论。他就发现在这些政治里充满了资产阶级虚伪的气味,平民全都给资产阶级腐蚀了。后来他生病了。睡在一所公寓里,孤苦伶仃,所有的朋友都断绝了来往,只有一个住在顶楼的女佣人来照顾他。这个女佣人是一个没有什么人生目的,对生活也不去思考,只是凭着本能在那儿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生活。她说了一些很简朴的话,譬如说,你看到的法国是一些有钱人的,而我们才是真正的法国,她只会说这些很淳朴的话。这使我想起张贤亮的小说《牧马人》,一个右派考虑了那么多,受了那么多苦,怎么都不能解决问题,一个四川逃荒来的小姑娘,说了两句很简单的话:犯了错误改就行了,以后我们不犯就是了,问题就解决了。在这里情况也有点相似,克利斯朵夫就是从一些非常淳朴的人生里开始领悟到法国精神的微光。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克利斯朵夫是从这种最低级状态,最淳朴状态起步,他还要出发的。可是“牧马人”就到这儿为止了,永远是那么朴素的道理要来解答我们这么复杂的人生,其实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而克利斯朵夫就在这个女佣人给他的启示上重新出发了,他终于找到了出发点。以前都在浮面,而现在终于找到了根,从根上重新出发寻找法国。 然后他在一个Party上认识了一个青年,是个诗人,很敏感的气质,叫奥里维。他觉得奥里维和他似曾相识,在哪里见过。后来才知道他的jiejie安多纳德,就是前面所说的法国戏班子来德国小城演出时,他带去包厢看戏的那位法国女教师,后来在一个车站,火车交车时,他们又见过一次。她的姓叫耶南。作者这么描绘这个家族:“耶南是它的姓,耶南是那些几百年来驻守在法国的一角,保持着纯血统的旧家庭。虽然社会经过了那么多的变化,这等旧家庭在法国还比一般预料的为多,它们与乡土有多多少少连自己也不知道的根深蒂固的联系。 直要一桩极大的变故才能使它们脱离本土。”安多纳德家的家史几乎可以说是法国的近代史。最初他们的祖先是农民、佃户,然后作了工匠,或者乡下的公证人。她的爷爷是一个很精明的买卖人,最终成为一个银行家,他很顽强,很规矩,很正派,喜欢享受,头脑很实际,也很潇洒,然后把这个家业传到她父亲手里。她父亲人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