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将列传_第十三章繁花盛开的长安mdas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繁花盛开的长安mdas (第4/6页)

一直到今天,说到守城战的代表,还是一定会提到张巡的。

    再说到郭子仪这个人,他也有着有趣的故事。当他还没什么名气的时候,军队的食粮曾因失火而被烧掉,他因被问及管理的责任而被押入牢房。就在可能会因重大的过失而被处死的当儿,押解运送途中,碰到了诗人李白。李白在与郭子仪谈话之后,认为这家伙将来一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因此就向玄宗皇帝求情,这故事在《隋唐演义》之中也有所记载。而后不久,李白因卷入叛乱而在将因反逆罪被杀头的时候,郭子仪就以自己的功绩代之而将其救回,来报答其当初的救命之恩。

    郭子仪这个人虽然建立了相当大的功绩,不过却没有因此受到朝廷的猜疑而被赐死,很幸运地渡过他的晚年。甚至,当郭子仪的儿子后来娶了皇帝的女儿,而在夫妻吵架的时候曾脱口而出道:你虽然自以为是皇帝的女儿,但我的父亲如果要做皇帝的话,也不是办不到的,只不过是没有这么做而已!这位公主后来气得跑上朝廷告状,毕竟这样的话还是不能够说出口的,这在别人耳中听来可不得了。我在《隋的时代》中也曾经提到过一个叫做杨素的人,这个人在夫妻吵架的时候也曾脱口而出道:如果你再这么自大的话,等我当上了皇帝,就不让你当皇后了!结果这么说,他的太太因为向别人诉苦,而使得杨素因为这缘故而遭到一时的免职,可见这样的玩笑是绝对开不起的。

    而这时的皇帝——也就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郭子仪儿子的人——听完女儿告状之后,却只是对她说道:“事实正是如此,这件事是你不对。”反而没有对郭子仪的儿子采取任何举动。不过郭子仪听了倒是非常地惶恐,甚至打了自己的儿子好几大板来请罪。

    总的来说,郭子仪这个人,是个十分幸运的人,当他从第一线退下来以后就当上宰相,拥有地位和财富,并且受到人们的尊敬,过着幸福的人生。但也因为这个缘故,自然也就不太能够成为小说的题材了。

    要说到小说的题材嘛,李泌这个人倒还蛮适合的。这个人乃是玄宗之子——也就是肃宗皇帝的好朋友,在安史之乱时被招揽成为皇帝直属的军师,立下了平乱的大功。他虽因讨厌宫中的权力斗争而曾经隐于山野,但不久后又被召回当宰相,充满着那种会受日本人喜爱的军师风格。

    好了,正如大多数人所知,安禄山是被自己的儿子所杀的,而他的儿子则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又再被自己的儿子所杀,而后安史之乱方才结束。

    总之,唐帝国是踏上了通往灭亡深渊之路后才又走了回来的,不过,社会却因此而产生了很大的变动。对于那些建立了功绩的将军,以及在叛乱之后弃暗投明的将军来说,不给他们一些领地是绝对不行的。正确地说,由于当时并不再是属于封建的时代,而是中央集权的社会,当然不会称之为领地,但他们还是握有一定地域的支配权,在当地独占了可以收取税金、以及征募兵士的权利。当时这样的情况叫做藩镇。重点在于,这已经是一种半独立的地方军事独裁政权,关于其内政,朝廷几乎也已经无力干涉。

    这时,就算朝廷的权威依然残存,但也只是一种形式,对于藩镇的支配者来说,只要在形式上能够实施善政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也只是一种形式,对于藩镇的支配者来说,有种拥民众以养兵的感觉,因此民众自然是叫苦连天了。

    这样的情形下,好不容易苟延残喘延续下来的唐帝国,自然不得不对这些藩镇采取行动,于是朝廷便紧紧地握住住江南。江南乃是富庶的泉源,只要这片富庶能够一日流向朝廷,长安便能够继续繁荣,相对地,而唐朝也能够确认其富强的地位,个别的藩镇是没有办法单独与朝廷对抗的。但也因为如此,一些有野心的节度使,便决定要携手共同来对抗朝廷。

    在这样的时代之中可做为名将代表的,就是李晟这个人。不好意思,名字相似的人实在太多了,必须要注意加以分辨才行。

    这个人乃是第六十一位李朔的父亲。在名将列表的李朔之处特别把他的父亲写出来,就是因为这位父亲李晟也是非常有名的名将之故。只不过在逸话的部份,儿子这边比较来得有趣就是了。

    李晟这个人对于朝廷十分地忠诚,曾灭过数个横暴的藩镇。同时他还是个沉默、礼遇兵士的人。对于兵士们若有好的表现,即使是微不足道,他也会给予奖励。能够被称为名将的人,基本上对于兵士一定都是非常地礼遇,甚至能够让兵士们在其手下愿意不惜生命为其作战。说到这一点,似乎张飞就没有做得很好了。

    由于李晟建立了那样大的功劳才成为宰相,照理说他的儿子李朔应该能够提早出仕才是,然而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李晟这个人认为自己的儿子什么能耐也没有,自然不能够只凭着父亲的名声而出仕——这在现代的日本似乎并不是如此,不管是政要还是职业棒球选手都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也因此李朔一直不能够出仕。然而朝廷倒不这么认为,曾数度想要提拔李朔,只是这一直到身为父亲的李晟死后方才实现。当李晟还在世的时候,李朔一直是没有什么大作为的,不过他倒没有因此而对父亲有所怨怼就是了。

    这个叫做李朔的人,后来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将其生涯都投注在打倒强横的藩镇之上。其中最有名的,就属发生在西元八二一六年的战事,这年李朔刚过四十岁。

    当时有名叫做吴元济的节度使,其势力非常强大,吴氏一族历经三代,大抵支配了中国东部地方的藩镇,在数十年之间,朝廷的军力根本就一步也踏不进这个范围之中。而吴元济这个人还联合了其他的藩镇,做了许多非常蛮横的事情,像是派刺客到京城长安将宰相暗杀之事。因此也使得朝廷再也不能坐视不管,而命李朔前往讨伐吴元济。惟在我方兵少、敌方兵多的状态下,看起来实在是没有胜算。

    当冬季来临的时候,两军依旧对峙——大家应该知道所谓的黄道吉日吧?时至今日,这样的事情还是有的,指的就是好日子。而相对地,不好的日子就称为黑道凶日——在一个降雪的黑道凶日里,李朔命令兵士出征。这时部下们都非常吃惊,一般来说,出征不都是要选吉日来进行的吗?像隋的炀帝要远征高句丽之时,即使准备早已妥当,还是要等到正月一日才出发。当然,现代也许有人对这些根本不以为意,然而像是结婚典礼不也要选好日子,而火葬场在大凶之日甚至会关闭不都也是受到这个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