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将列传_第十二章人生意气mdash;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人生意气mdash; (第7/7页)

伐高句丽乃是隋以来之宿愿,然真要实现则十分困难,这时亦是以撤退告终。高句丽之讨伐完成,则是在高宗时代,为纪元后六六八年之事。

    ——《旧唐书》卷六十七《李绩传》、《新唐书》卷九十三《李绩传》

    魏征:字玄成。纪元后五八○~六四三年。曲城(今山东省掖县东北)出身。在隋末混乱之际虽曾加入李密之下,然随着李密的降唐,而改为跟随李世民之兄建成,除很早便曾劝说要将李世民除去,在玄武门之变中也曾活跃。然而,李世民,也就是太宗虽然知道此事,却还是把他延揽入帷幕中加以重用。虽然被举入太宗之二十四功臣内,惟不久仅因一些事件而招致怀疑,因此不再为其所用。

    ——《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征传》、《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征传》

    秦叔宝:名琼。?~纪元后六三八年。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县)出身。在隋末混乱中跟随张须陀与李密等作战。然在张须陀败死之后,就加入李密手下而被拔擢。当李密被打败时,又再加人王世充麾下,并再度受到拨擢。其后则跟随唐太宗建立武勋,成为唐之左武卫大将军。像这样,他虽在仕唐之前一直转换主君,然在跟随太宗之后就一直尽忠,而以侧近之姿受到宠爱,最后还陪葬于太宗陵墓昭陵之中。

    ——《旧唐书》卷六十八《秦叔宝传》、《新唐书》卷八十九《秦叔宝传》

    尉迟敬德:名恭。纪元后五八五~六五八年。朔州善阳(今山西省朔县)出身。在隋末叛乱讨伐战中成名,在群雄割据时以马邑出身之刘武周偏将的身份与唐敌对。六二○年因势力被破四散,因而降伏于太宗,被任为右一府统一军。在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群雄平定金国时有不少贡献。对太宗十分忠实,于讨伐王世充之际虽然有不少之前刘武周时代的同伴叛离,但他则应太宗之信赖而勇猛作战。另外,他也曾数度解救太宗之危机,特别是在与皇太子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等的皇位纷争中有着决定性的行动,就是在六二六年六月发动玄武门之变,并射杀李元吉,打开了太宗即位之道。于六二一年、六二七年也均曾将侵入之突厥击退。他虽反对出征高句丽,但依然参加了伐讨战争,于驻跸山破高句丽军。但因生来即为武人之故,而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文官不合,自远征回来后便隐退,在十六年间修行神仙方士之道。除了是凌烟阁中被描画的武将外,死后亦赐予司徒并州。

    ——《旧唐书》卷六十八《尉迟敬德传》、《新唐书》卷八十九《慰迟敬德传》

    则天武后:姓名为武曌,也称为武则天。纪元后六二四~七○五年。纪元后六九○~七○五年时在位。本来是先进入太宗的后宫,后来则进入其子高宗的后宫,并一路升为皇后。六六○年当高宗卧病时开始与政治有所相关,于六八三年高宗殁后,更以改废以后的皇帝之位逐渐确立自己的权力。在此之间,虽曾发生徐敬业等的叛乱,她在将之镇压后大开密告制度,同时也打开新兴官僚登用之道,稳固了政权。六九○年即位,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个性残忍、素行不端的反面,却支撑了人材录用早已变质的唐。于实行果断政治之际,却又相反地惑于宗教,还创造了武周文字,亦有其神秘的一面。

    ——《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纪》、《新唐书》卷七十六《则天武皇后纪》

    苏定方:名烈。纪元后五九二~六六七年。冀州武邑(今河北省衡水县)出身。十岁时就跟随父亲出入战场,自幼时即具豪勇与胆力。后跟随李靖讨伐突厥,亦曾前往远征高句丽。进人高宗时代后,则尽力于讨伐突厥、安定西域等。另一方面则于征讨百济时立下大功,其后亦活跃于高句丽、吐蕃、吐谷浑等讨伐,尽力于唐边境之安定。

    ——《旧唐书》卷八十三《苏定方传》、《新唐书》卷一一一《苏定方传》

    薛仁贵:纪元后六一四~六八三年。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西)出身。生于农家却志于武人,在唐之辽东远征时从军而下战功。见其奋战而欣喜的太宗曾说:能够得辽东,乃是因有卿之故。因而列右领军中郎将之职。其后,在高宗时代亦极活跃,在六六八年设置安东都护府时即成为其初任都护。在天山破九姓突厥时还有“三箭平定”的说法,这逸话后来也成为元曲而为民众所乐道。六七○年时曾因被突厥打败而被贬为庶民,其后就因左迁而仕途不顺,在六八一年时再度为突厥所破,以七十岁之龄而亡。

    ——《旧唐书》卷八十三《薛仁贵传》、《新唐书》卷一一一《薛仁贵传》

    王玄策:由于身为下级官没有传世之故,因此其生殁年及出身地均不明。纪元后六四一年因北印度的玛卡达送使节来唐,因而以对其答札之副使节身份,于六四三年前往、六四六年归国。接着,翌年再度前往印度,然玛卡达国之西拉迪提亚王已殁,印度进人混乱期。特别是因其王位为一小国提拉布库提之王所篡夺,还阻止使节团进入。于是王玄策就以迎娶太宗养女文成公主而与唐具友好关系的吐蕃(即今之西藏)、以及王中之王的名义,向尼泊尔的阿姆修瓦尔曼王借兵。在大破敌军、俘虏提拉布阵提王后,于六四八年将之献予太宗。到了高宗时代,于六五八年第三度被选为往印度之使节,在各地访问之间,还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参拜。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虽记录有《中天竺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旧唐书》卷九《西域传》、《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上》、八冯承钧“王玄策事辑”(《精华学报》八·一)

    裴行俭:纪元后六一九~六八二年。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出身。因反对武则天之皇后册立而被贬。然而却在人材录用巧妙的武后安排下被派往西域,于六六五年成为安西大都护,立有显著的功绩。六七六年以护送亡命至唐的沙珊朝波斯帝国皇太子为名击破突厥,翌年亦获大胜,为唐绝顶时期经营西域之代表武人。

    ——《旧唐书》卷八十四《裴行俭传》、《新唐书》卷一○八《裴行俭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