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人生意气mdash; (第6/7页)
样,一直留传到后世。 薛仁贵儿子的妻子,名叫樊梨花,乃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既强又美丽的女将军。只不过,其真实性如何无法得知,大概是传说、也或者只是文学中的人物吧!她虽然没有被计入百人之内,但依然非常有名,可说是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女英雄。 说到女英雄,我倒是想到另一个人,大抵也是在这个隋唐时代,有个名叫花木兰的女子。这个人,与其说是历史上实际存在的人物,倒不如说是文学或传说中人物的感觉,因此这次也将之剔除。对我来说,虽然不知其是否实际存在,但故事中她是代替父亲以男装从军。这个故事也是非常有名,自然也都曾改编为戏剧以及电影等。 在《隋唐演义》中,花木兰虽然也曾登场,但这应是将既成传说加以录下,带有点勉强的感觉,关于这点并本能说做得很成功。当然,像这样一个策马持剑的女英雄,实在非常少见,我个人也觉得蛮可惜的,不过毕竟不能勉强加入。 再接下来的是第五十七位的王玄策。他在“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中也曾被我提及。他乃是在印度这样的异国中,率领着尼泊尔异国的军队,与象之大军作战而获得胜利的人。在与陈老师对谈时也曾经说到过,希望能够让这个人以英雄之姿受到更多人的欢迎。这个人其实曾经三度前往印度,最初并不是以正使的身份,而是副使。第二次前往时则升为正使,被卷入“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一文中所提的王位篡夺事件,而率领了尼泊尔的骑兵大为活跃。其后他还曾经再一次前往,去做什么呢?其实他是去寺庙中参拜。是个立下了大功之后,挥挥双手就回去的人。 由于在中国境内他并没有做过什么,因此也没有什么特别发挥。在从印度回来后,也只是句辛苦了就结束,算是有点可怜。这个人曾把包括自己所做过的事,以及印度的地理等做了详细的记录留传,叫做《中天竺行记》,可惜如今已经散落,几乎没有留存下来。 关于这个人,我认为即使是把他当成如好莱坞电影般具华丽风格之冒险电影主角也不是不行的,之前,日本曾拍过《释迦》之类的电影,虽然我也曾想说“怎么不拍这个人的电影呢?”之类的问题,但为了怕被人说:那你就出钱来拍好了,也就莫可奈何了。 再接下来是第五十八位的裴行俭这个人,他是从高宗时代开始,活跃于则天武后时代的人,同时也是第五十五位苏定方的弟子。苏定方这个人之前也曾经提过,喜好吹吹牛皮,是个有点怪怪的人,然他在见到了少年时期的裴行俭之后,倒是将自己所知的军事知识全部传授给他。裴行俭这个人是非常正直的人,对于他和好吹牛皮的师父间是怎么样相处的呢,我光是想象都觉得十分有趣。 裴行俭这个人在则天武后,也就是女皇帝武则天掌握权势的时候,曾经写过批判的文书,因此遭到生气的武则天流放。从宫廷中被放逐,命其前往西域。而这个至今以前是以文官的身份活动的人,在到了西域之后,就以苏定方所教的兵法为生,反而大为活跃。 而本来这个人就以书法名人而为世所知。 特别是在此时西藏的势力增强,常常与唐军发生冲突,于是他就一下与西藏军作战,一下是讨伐突厥的残党,立下了相当的武勋。不过,裴行俭最大的功绩却是在救了波斯王子一事上。从大视野的世界观看来,当时乃是伊斯兰帝国的大发展期,以西历来说,大约是在七世纪后半左右,而这也就是发生在六七七年的事情。 在此,往东进的伊斯兰势力,将沙珊朝波斯帝国灭亡。而沙珊朝波斯帝国的王子就带着圣火一同亡命前往唐。所谓的沙珊朝波斯帝国,就是拜火教,他们带着圣火拼命越过沙漠,正当翻越天山山脉要前往唐时,碰到了出击的裴行俭。裴行俭就一路护送他前往长安,因而立下了功绩。 接续裴行俭后,出场的是张仁愿这个人,他经营黄河北方的受降城池,也稳定了边境的守备。在这儿,唐的时代前半已经结束,而接下来终于进人玄宗皇帝的时代,则代表着大唐帝国极盛时期的开始。 李靖:纪元后五七一~六四九年。唐初期武将。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出身。为大唐创业之功臣。最初虽然仕隋,惟后来加入认同其才能之李世民帷幕之中尽其忠诚,不久后,即位为唐太宗的李世民在凌烟阁描画心腹二十四人之时,以第一等的武臣之身留下其画像传世。跟随李世民乃是起自纪元后六二○年之时,除了参加王世充等隋末群雄之讨代战役外,平定江南之役亦有参加。六二九年当突厥侵攻前来之时更以行军总管身份负责防御,以后也从事对外民族之作战。特别是在六二九~六三○年之间的突厥讨代战中攻入其根据地,并成功捕得颉利可汗。六三四年吐谷浑侵入时,他亦前往讨代,成功地确立了唐的势力,为唐安定的第一功臣,受封为卫国公及开府仪同三司。 ——《旧唐书》卷六十七《李靖传》、《新唐书》卷九十三《李靖传》 李世民:纪元后五九八~六四九年。唐第二代皇帝(太宗)。于纪元后六二六~六四九年在位。李氏乃是在北魏以来逐渐形成之陇西豪族集团,因此他为名门出身,代代均为武学世家。幼时即有相当资质,在隋末混乱开始之际便快速地起义呼应,帮助其父李渊往来于战场上,而立下唐建国最大之功。于六二六年时,他曾召集部下将与其敌对之兄弟杀死于玄武门,同年,受父亲让位而即上帝位,为中国有数之英明君主。同时还驱使其家臣尽力于国内之统一与对外领土之扩张,奠定了唐帝国之基础,惟因死时并没有可靠的后继之人,因此在死后曾造成帝国短暂的动摇。 ——《旧唐书》卷二、三《太宗纪》、《新唐书》卷三《太宗纪》 李绩:?~纪元后六六九年。曹州离狐(今山东省单县)出身。本名为徐世绩,后来因唐赐姓李,同时也因为要避太宗李世民之世字而改称李绩。仕唐之后,于讨伐王世充等群雄时立下功劳,当太宗即位后亦参加对外民族之战,为创业功臣。六三○年时同李靖一同活跃于突厥之讨伐,六四五年则参加对高句丽之经略。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