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人生意气mdash; (第5/7页)
其后,李绩又重新演练出了征讨高句丽的新战略,最后获得了成功。 这是相当壮大的一种作战计划,首先是将身为高句丽友好国的百济灭亡,然后再以百济为前线基地,向南往高句丽进攻。另一方面,从西方再以唐之正规军出击,自南与西两方夹击高句丽。这战略最后获得了成功,与中国对抗了七十年的高句丽就这样被灭。这时的李绩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而在功成名就的次年,他就以七十六岁的年纪死亡。 在这时,跟随太宗李世民一起打天下而成功统一天下的战友已经一个都不在,而转移至下一个世代去了。 我想在这儿大概是说得太多了。总之,说到下一个世代,那就是第五十五位的苏定方和第五十六位的薛仁贵了。 当李绩远征高句丽时,在其下的包括有苏定方、薜仁贵、以及另外一位虽然没有被归入名单中,但我仍想一提的刘仁轨。这个人我本想加入名单中,但毕竟有着人数的限制。他就是在白江口这个地方与日本军作战,而将之全灭的人。白江口在日本史上称为白村江,而由于这次的败战,古代日本就完全失去了伸展大陆势力圈的能力。 在隋的时代中,苏定方这个人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一起上战场,据说是个非常勇猛果敢的人。在年龄方面,他和李绩并没有相差太多,因此说是下一个世代也有一些不正确。 这个人在李靖灭亡突厥之战中就已经开始加入,其后就以程知节副将的身份,与西方的异民族交战。他并不是一个优等生型的人,常会吹嘘一些有的没的,像是在灭亡百济之时,他就曾经写过当时池中有龙飞出,自己本欲将之捕获,可惜失败的报告书。 其后,他在前往西域方面时,也曾立下不少的武勋。 如果从受人民欢迎的这点来看的话,第五十六位的薛仁贵可说是具压倒性的高票。因此,在《薛仁贵传》中,苏定方这个人就不是什么好角色了,在书中他还曾利用阴谋陷害薛仁贵的孩子们。另一方面,得到非常好的角色设定的是程知节,这个人本来应该是在九十岁左右死亡的,然而在《薛仁贵传》中,他却上直活到一百二十岁,还帮助过薛仁贵的孩子。 在中国来说,秦叔宝与程知节等人,其知名度可不亚于《三国志》中的登场角色唷! 之前曾看到过一则关于《三国志》书评的新闻,说《三国志》在中国大陆的电视上曾经拍成连续剧,曾经有几亿人都曾看过。我想这应该不是完全胡说的。而其他像是《隋唐演义》、《岳飞传》、《杨家将演义》等,也全都拍成了连续剧,相当受到欢迎,只不过日本媒体并没有报导出来就是了。 也因为这样缘故,从结果看来乃是经过非常选择后的情报才流入日本,因此自然也就只有《三国志》受到欢迎,而其他的就全然不知了。在此我希望大家多想一想,而不要只有对结果重要的情报才传入。 关于这个《三国志》,在此再度闲谈一下,当我在某一次受到台湾的出版社邀请前往台湾之时,那出版社的人就非常不可思议地问我说,为什么日本人会那么喜欢《三国志》呢?如果我回答是因为有趣的话,那其他也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呀!只不过日本人是只对《三国志》感到关心就是了。 对中国人来说,《三国志》确实是部有趣的作品,但那也不过只是“其中之一”罢了,而日本人则是根本对其他的作品不屑一顾。 在此我举一个例子来说,假设有一个来到日本的中国人,这个人乃是《平家物语》的书迷,对平家物语中登场的人物,甚至连源义经的家臣之家臣的名字都能够如数家珍,然而对其他的故事或是历史却完全漠不关心,就算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阪本龙马等名人也一无所知。然后,他就说在日本史中最有趣的乃是《平家物语》为背景的源平合战之时代。那么,当一个日本人碰到这样的中国人时、内心又会做何感想呢?会不会觉得很头痛?就像这个样子,自信满满地说:“在中国历史之中,最有趣的就是三国时代。”的日本人又有何根据呢? 对于这种自信满满的人,如果问他:“那么,唐或宋的时代和三国时代比起来,又有哪里不够有趣呢?”的话,那我想他一定也会不知如何做答的。 当然,《三国志》本身是无罪的,而《三国志》很有趣也是事实,因此,会有对《三国志》狂热的人也是理所当然。可是反过来看,这是不是也是经过炒作后的结果呢?而媒体则又更助长了这样的风气。 在这儿说过有名的笑话,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以后的事。在山东地方的某个镇上,有个上演京剧的地方,当街上的小霸王问道:“演些什么呀?”之时,回答道是关羽的故事。结果小霸王就怒道:“什么?关羽?那家伙不是山西的乡下人吗?这儿可是山东呢!山东也有很伟大的英雄哇!”再回道:“是说秦叔宝吗?”“没错!就演个秦叔宝的故事吧!对了对了,就演‘秦叔宝单挑关羽’的故事好了!”关羽和秦叔宝可是差了四百年之久,要举日本史为例的话,就像是弁庆与加藤清正单挑一样离谱。而在京剧的幕打开后,大家前往观赏时,却发现台上的关羽和秦叔宝打在一起,大家不由得哑然失笑。 这在中国乃成了说故事的人极佳的有名笑话,然而到了日本大概不会是这么一回事,大家虽然知道关羽,可是对于秦叔宝则是一问三不知。这个笑话是在于秦叔宝的武勇与知名度和关羽匹敌的前提下,才能够让人一听就笑的。 好了,再回到薛仁贵的身上。这个人在此后也是守护唐之边境,而在东方大为活跃的人。就算是把名将百名筛减到十人,我想他也是会留在其中的名人。 尤其是“薛仁贵三箭定江山”的故事更是非常有名。原来在与敌军大战时,薛仁贵以三支箭依次将敌军第一、第二、第三把交椅一一自马上射落,因而造成了敌军的恐慌,于是就一哄而散。 这在中国乃是众人皆知的有名故事,然在这样的实力和功绩之下,这个薛仁贵却没有大大受到封赏,只不过,从他的儿子乃至于孙子,倒是都成了民众眼中的英雄,就像是唐王朝的守护神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