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不求回报的忠诚mdas (第8/8页)
一一五七年终于成功地捕获倭寇之首领王直。明朝的倭寇分为前期和后期,后期的倭寇则以中国人为主流。王直就是以日本为据点来对中国沿海加以侵袭。其后虽然也与俞大酞等在对付倭寇之上有所功绩,但于告一段落后即转为北方防备,成功地击退包括阿尔丹汗、多蒙汗等蒙古军的侵入。惟在作为为支柱的张居正死后即失势,在不遇的情况下死去。 ——《明史》巷二一二《戚继光传》张居正:西元一五二五~一五八二年。浙江省江陵出身。西元一五七二年神宗即位时,与宦官冯保结盟而将政敌流放,以后的十年间,即独占内外政治之权限。外在随着与蒙古的阿尔丹汗成功地缔结和约,使得东北边趋于安定;内在则做行政的整理及黄河的治理工程,同时还进行全国性的户口调查等,立有不少的业绩,在重建国家的经济之上也有相当的努力。从其革新性的业绩看来,他已不单是明末期的大政治家,也有着中国杰出的政治家之说。只是其实行政策的手段和态度十分严格,加上强压的方法,使得怨怼不少。 ——《明史》卷二一三《张居正传》努尔哈赤:西元一五五九~一六二六年。清的初代皇帝(太祖)。英汉字名因地域而有异。祖父乃是明代建州女真之首领,明末因败于张居正所派遣之军队而一度呈现破灭的状态,在其建之后的数年之间成功地统一了建州女真。在表面上对明恭顺的一方,同时在对周围部族的抗争之中取得胜利,于西元一六一六年时即位建立后金国。一六十九年在萨尔夫之战取得胜利之后,就不断地对明压迫。然在一六二五年宁远城之战中为袁崇焕的葡萄牙大炮所败,并于翌年讨伐蒙古之后死亡。 ——《清史稿》卷一《太祖纪》袁崇焕:?~西元一六三○年。东莞(今广东省东宪县)出身。西元一六一九年时进士及第成为文官,但在军事上亦相当活跃。当时的明已是在完全衰退的情况之下,为清的攻击所苦。充满谋略的袁崇焕于广宁陷落之际前往分析敌情、认为守备乃是上策,于是决定守护宁远城。当一六二六年清之太祖攻击而来之际、他以自葡萄牙输入的大炮应战,让清太祖初次尝到败北的屈辱。一六二九年当清之太宗自蒙古回攻迫近北京之际,虽然意图急驱前往应战,惟为因明之毅宗惑于清的反间之计,因而遭到处刑。 ——《明史》卷二五九《袁崇焕传》崇祯帝:西元一六一○~一六四四年。在位时间为西元一六二八~一六四四年。明的第十六代,也是最后的皇帝。有着明君的素质,为重建即将灭亡的明而以浑身的力量奋斗。他在政治之上公正而具有热忱,一时之间虽然有着可能重建财政的状态;可惜当时王朝内部早已腐败,而难以与成长中的清相抗衡。再加上李自成的乱事迫近,当时精锐的军队都己送去与清作战,守护都城的兵力薄弱,因而造成首都的失陷。孤立的皇帝在让皇太子逃走后,将公主斩杀,最后则与皇后一同自尽而死,可说是个运命悲惨的皇帝。 ——《明史》卷二十三~二十四《庄烈帝纪》魏忠贤:?~西元一六二七年。河北肃宁县出身。本来就是个无赖,在失学的情况之下又因赌博输钱而以自己的手去势成为宦官。因与熹宗的乳母相通,受到熹宗的宠爱而发达,握有权力的他以做尽恶事而有名。当时明的政界分为东林和非东林两派,两者间有着激烈的政争,魏忠贤与非东林派结盟,将东林党的主要人士一一加以陷罪,造成不少人死于狱中。他虽自夸为其全盛时期,惟在毅宗即位之后遭到反弹劾而不得不缢首自杀。其后,魏忠贤一派虽然皆逐一遭到定罪.然而造成明混乱之罪早已大至难以收拾之地。 ——《明史》卷三○五《魏忠贤传》李自成:?~一六四五年。陕西省米脂县出身。由于很重的税负使得他破产而加入军队之中。当时的明王朝末期于政治腐败之上,由于军事费用的急增,使得税负加重,在社会上蓄积了不少的不满。就在这样的状态下,西元一六二八年陕西地方发生了大饥荒,一口气发展为农民的暴动。参加乱事的李自成于此崭露了头角,于一六三五年被推戴成为闯王。一六四四年并攻陷北京造成明的灭亡。然而随着赋税的征收,以及权力的取得等,也使得他堕落而呈现矛盾的状态。另一方面,他又受到于明灭亡之际跟随满州族的汉人武将之攻击,在短短的四十日之内即由北京退去的李自成,最后在转战之中在一六四五年时于湖北自杀。 ——《明史》三○九《李自成、张献忠传》秦良玉:生殁年不明。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出身。明末于四川活跃的女性武将,名望很高。本为四川的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之妻,于西元一五九九年讨伐杨应龙的叛乱之际与丈夫共同出阵,大破叛乱军的一部以来,就开始立于战阵之上。当马千乘死于狱中之后,她依旧率领着支持他们的民众和部下而活跃着。不只是在武将的部队统率能力上著名,她在教养和武术方面也相当优秀。秦良玉虽为少数民族出身,但一贯跟随明的政府,在一六二○年与满州作战停滞之际,亦与兄弟参加明援军的编成,并于翌年浑河之战中立下功绩。秦良玉的名声高扬是在与明末袭击四川的罗汝才与张献忠作战之时,她和进入四川省后不断进行杀戮的张献忠之流血对决亦记载于《蜀碧》一书中。一六四四年,四川虽然进入张献忠的统治之下,但秦良玉的支配地则以治外地的状态受到保全。之后不久,张献忠便即死亡,而秦良玉也在不久后死去。 ——《明史》卷二七○《秦良玉传》郑成功:西元一六二四~一六六二年。生于日本的平户。父亲为明朝人郑芝龙,母亲则为田川七左卫门的女儿。说到他的弟弟,则还有次郎左卫门等同父异母的四个弟弟。郑成功于七岁的时候渡明,在明灭亡之际因得到唐王朱聿键的知遇而赐姓国姓为朱,同时改名为成功,并封为忠孝伯。自此而有国姓爷之称。郑成功反清复明之坚决意志乃是起自于母亲于泉州自杀之后,一面乞求日本的援助一面持续抗战。其间遭遇了父亲郑芝龙降清,而于西元一六五八年到一六五九年间为了意图起死回生而前往狙击南京,然而这也遭到了失败。另一方面,清也为了要打击郑成功,而于西元一六六一年起对沿海一带下达了从海岸线起一定的距离之内断绝一切与海洋联络的迁界令,准备彻底封锁以海为据点的郑成功。因此导致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名兵士前往攻打台湾一事,他在攻陷普罗文西亚城(亦嵌城)与热兰提亚城(台湾城)两城堡后将荷兰人驱逐,确保了据点,惟翌年即死去。除了有反清复明的野心之外,其夺回台湾一事亦有极高的评价,因而在现在的中国依然视郑成功为民族的英雄。在日本则以近松门左卫门的《国姓爷合战》而出名。 ——石原道博《郑成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