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_卷五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五十二 (第4/5页)

。”

    初,彝曾祖幸,所招引河东民为州裁千余家,后相依合,至于罢入冀州,积三 十年,析别有数万户。故高祖比校天下民户,最为大州。彝为黄门,每侍坐以为言, 高祖谓之曰:“终当以卿为刺史,酬先世诚效。”彝追高祖往旨,累乞本州,朝议 未许。彝亡后,灵太后云:“彝屡乞冀州,吾欲用之,有人违我此意。若从其请, 或不至是,悔之无及。”乃赠使持节、卫将军、冀州刺史,谥文侯。

    始均,字子衡,端洁好学,有文才。司徒行参军,迁著作佐郎。世宗以彝先朝 勋旧,不幸疹废,特除始均长兼左民郎中,迁员外常侍,仍领郎。始均才干,有美 于父,改陈寿《魏志》为编年之体,广益异闻,为三十卷。又著《冠带录》及诸赋 数十篇,今并亡失。初,大乘贼起于冀瀛之间,遣都督元遥讨平之,多所杀戮,积 尸数万。始均以郎中为行台,忿军士重以首级为功,乃令检集人首数千,一时焚爇, 至于灰烬,用息侥幸,见者莫不伤心。及始均之死也,始末在于烟炭之间,有焦烂 之痛,论者或亦推咎焉。赠乐陵太守,谥曰孝。

    子暠,袭祖爵。武定中,开府主簿。齐受禅,爵例降。

    暠弟晏之,武定中,仪同开府中兵参军。

    仲瑀,司空祭酒、给事中。

    子台,仪同开府参军事。

    仲瑀弟珉,著作佐郎。

    史臣曰:郭祚才干敏实,有世务之长,高祖经纶之始,独在勤劳之地,居官任 事,动静称述。张彝风力謇謇,有王臣之气,衔命拥旄,风声犹在。并魏氏器能之 臣乎?遭随有命,俱婴世祸,悲哉!始均才志未申,惜也。

    部分译文

    郭祚,字季祐,太原晋阳人,魏车骑将军郭淮弟弟郭亮的后代。祖郭逸,任州别驾,前后以两个女儿嫁司徒崔浩为妻,一个女儿嫁给崔浩弟弟上党太守崔恬。世祖时,崔浩受宠用事,拜郭逸为徐州刺史,假榆次侯,终赠光禄大夫。父郭洪之,因崔浩事发牵连被诛,郭祚逃亡在外,得以免死。郭祚少时孤贫,其貌不扬,乡人没人认识他。有名女巫给他看相说日后当富贵。郭祚博涉经史,习崔浩之书,尺牍文章见称于世。刚成年,任州主簿,刺史孙小任他为书记。又太原王希,是徐逸妻的侄儿,与他互相照应,二人得以出名。

    高祖初年,郭祚被举为秀才,对策处上第,朝廷拜授他为中书博士,转任中书侍郎,迁任尚书左丞,长兼给事黄门侍郎。郭祚对公事清正勤勉,日夜不懈,高祖很是欣赏他。跟从高祖南征,还朝之后,转任正黄门。皇帝车驾幸临长安,行经渭桥,经过郭淮庙,帝问郭祚说:“这是爱卿的祖庙?”郭祚说:“这是臣七世伯祖。”高祖说:“先贤后哲,尽出一门。”郭祚回答说:“过去臣先人以通儒英博,只事魏文,微臣虚薄,得奉明圣,自思十分幸运。”皇帝下诏以太牢祭祀祖庙,让郭祚自写祭文。帝又因郭祚辅赞迁都洛阳的功劳,赐给他东光子爵位。高祖曾经幸临华林园,观看旧的景阳山,郭祚说:“山以仁静,水以智流,愿陛下好自修之。”高祖说:“魏明帝因奢失于前,朕我为什么步其后尘?”郭祚说:“高山仰止。”高祖说:“这是不是指身行影从?”迁官散骑常侍,仍然领黄门职。当时,高祖锐意典礼,兼考检群官,又加上迁都洛阳,百业草创,征战不息,内政外务,十分繁杂。郭祚与黄门宋弁参与谋划。按其才能,各有委任。郭祚负责承禀注疏之类文字工作,特别勤勉。皇帝曾因立冯昭仪,百官晚上在清微后园饮宴的机会,高祖举杯酒赐给郭祚以及崔光说:“郭祚忧劳众事,忠心于朕;崔光温良博物,为朝中隽秀。朕不劝这两个人的酒,那该劝谁的呢?”二人被皇帝是如此看重。

    当初,高祖任命李彪为散骑常侍,郭祚因入见皇帝,高祖对郭祚说:“朕昨天误授一个人的官职。”郭祚回答说:“陛下您圣镜照临,论才授职,官员进退与否,黜升幽明,品物既彰,人伦有序,何至于容圣诏颁行而有差异。”高祖沉吟说:“这应该有推让,如李彪推让,朕就打算另给他授一官职。”不一会,李彪出启说:“伯石辞卿,子产所恶,臣想要这个官职已经很久,不打算辞让。”高祖叹着气对郭祚说:“你的忠谏,李彪的咄咄正辞,使朕迟疑不能决定。”于是不换李彪的官职。皇帝乘舆南讨,郭祚以兼侍中职跟从皇帝,又被拜为尚书,晋爵为伯。高祖逝世,咸阳王元禧等人启奏郭祚兼任吏部尚书,不久除任长兼吏部尚书、并州大中正。

    魏世宗下诏因jianian吏逃刑,决定把他们流放到边疆,如若他们永避不出,兄弟代受刑罚。郭祚启奏说:“慎狱审刑,道昭先古;垂章设禁,义纂惟今。所以先王循按人情物理,为之立法,故而八种刑罚备于昔典,查jianian之律彰于来制,都是按照所犯罪行,量刑定罪,这是为了敦风厉俗,永为世范。臣考虑皇旨博远,理绝近情,为臣既有愚蠢的不同看法,不容不讲述出来。的确,败坏法律的根源,是由于jianian吏作怪,jianian吏身份虽微,败坏法律的行为实在很厉害。臣寻思皇诏之旨,的确是为了断其遁逃之路,治理要决,确实在此。然而法贵止jianian,不在过于严酷,制定法律,还可为后世范式。假如法律太猛而jianian诈不息,禁止罪过而法不能传,那拿什么载于刑书,垂示百代?如果因jianian吏逃窜,兄弟顶罪,罪人的妻儿又应随之定罪,这就会是一人之罪,祸殃二家。愚臣认为罪人既逃,就当让妻儿连罪,逃走的人,悬名永配,过失永不赦免,这样做jianian之途自然塞住了。”帝下诏从之。

    不久,郭祚转正吏部。郭祚立身高洁清廉,珍惜重视官位,至于授予官职,如果得到一人,必定会考虑很久,然后才行下笔,下笔就说:“此人从此就走上显贵之途了。”由于这,办事速度颇慢,当时很是招了些怨愤。但是他所选拔录用的,都量才称职,当时人们又因此称赞他。

    出任使持节、镇北将军、瀛州刺史。等太极殿建成,郭祚到京师朝拜,转任镇东将军、青州刺史。郭祚任地方官职时,逢上收成不好,全境饥荒,他伤惜优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