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五十二 (第5/5页)
百姓,多有赈济,虽然他处理事务不快,很是烦缓,但是当地人民到今天还怀念他的恩泽。入朝为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并州大中正,迁任尚书右仆射。当时朝廷正在议定新律,帝诏让郭祚与侍中、黄门参议勘正。旧例,令、仆、中丞入宫时引马骑卒传呼开道而入宫门,直到马道。等到郭祚任仆射,认为这不是尽敬皇上的行为,就跟世宗提了出来,帝接受了他的意见,下诏说:“皇御在太极殿,臣上朝传呼开道止于止车门;皇御在朝堂,止于司马门。”传呼开道不入宫,由此开始。帝诏郭祚以本官领太子少卿。郭祚曾跟从世宗幸临东宫,肃宗幼弱,郭祚怀揣一黄瓜出奉肃宗。当时应诏皇帝左右赵桃弓与御史中尉王显互相援引,深受世宗宠幸,郭私下里巴结他们。当时人毁谤他的,称他为桃弓仆射、黄瓜少师。 郭祚启奏说:“臣谨案前后考查格式虽然能甄别天下之士,而臣愚短,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现在必须定职的人的迁官转职由其情况而定,超越阶等的即须量情处置。景明初年的考官格式,五年可升一阶半。正始年间,故尚书、中山王元英奏启考格,受旨:只依可正满三周年为限,不能计残年之勤。又去年中,因以前二制不同,奏请皇上裁决。帝旨说:‘升降体式,只依以前格式裁断。’而今不知以前格式,是随从景明年间的断决办法,还是随正始格式?景明年考检官员的办法,东西省文武闲官都分三等,考同任事,而前尚书卢昶启奏上第之人三年转升半阶。现在的考格,又分为九等,前后不同,错落无依。”帝下诏说:“考绩在上中的,升职办法,有六年以上的,迁升一阶,三年以上迁升半阶,残年都去除。政绩考核在上下的,六年以上迁升半阶,不满六年的不计。其职满期以后考绩在上下的,三年迁升一阶。散官按卢昶所奏方法实行。” 郭祚又启奏说:“考察令:公正清廉独著,德行治绩超常,而不负朝廷嘱托的为上上,一等的为上中,二等的为上下,共计八等,品级降幅有九等。不知现今诸曹府寺,凡考:理事公清,但才干并非十分突出;才干称职,但德行并不出众;干才大略可以,而守平堪任;或者才能稍差,处官应事,并不是全都提不上等级的人依照哪一条?景明三年(502)以来,至今已有十一年,按原规定的期限而判,应有三次升退官员了。而今臣通查一过,不知为十年之中通其等级,积以为第,是否随其前后年代分别,各自区别善恶而定升降?况且过失的条章,数成落后为差,这条以少过为最,多失为后。不知取什么是少过?依什么为多先?累计品级,又有几等?官员的诸文案失踪,应杖罚十下为一负。罪依律条,过失随其付记。十年之中,三经赦失,赦前之罪,不问轻重,都蒙宽免。或者被御史弹劾,查验不实,遇赦复职的,不知记等还能除任与否?”帝诏说:“独著、超常以及才备、少过,都是文武兼上上之极的。由此以降,还有八等,随才为序,令文已备。其政绩较差以及政绩平平的情况,都包含在其中,何容另外产生怀疑呢。所说的通考,意指累年政绩,至于升降格式依照惯例决断,不用又请制定。那些惩罚已定的政绩差劲的,本来就是这个范围之内的,遇大赦免罪,只记述其殿等,任官。”不久,加授郭祚为散骑常侍。 当时帝诏营建明堂国学,郭祚启奏说:“而今大军西举,开纳岷蜀;戎旗东指,镇靖淮、荆;汉水、沔水之间又须防守保卫。征兵发众,实在是多了,郊边多垒,烽火未息,不可在战争之际,又兴土木之功。而且冬去春来,春作将始,为臣愚见认为应当等丰收之后,百姓有效忠急公之心,明堂国学便可即刻成就。”帝从之。世宗末年,皇帝常常引郭祚入东宫,密受赏赐,多至百余万,杂以绫纟罗绸缎。又特别赐予剑与杖,恩宠很深,迁任左仆射。 这以前,萧衍派将康绚遏阻淮水,准备淹灌扬州、徐州,郭祚上表说:“萧衍狂悖,擅自截断河水,工程很苦,民众不堪,危亡征兆已经显出。但是古谚有‘敌不可纵’的话。夫以一瓢之水,也许会成为不测之渊,如不及时剪灭,恐怕会后果不堪设想。陛下应该命一重将,率领统军三十人,领羽林一万五千人,并调京东七州虎旅九万人,长驱电迈,火速令其扑讨。擒斩之勋,一如常制,敌人辎重杂物,都交军人。像这样,则贼凶之首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高高悬起。为臣的确清楚,农桑之时,不是发兵之日,但假如事情深有道理,那也就不得不这样了。过去韦、顾跋扈,殷后起昆吾之师;犭严狁乱起,周王兴六月之伐。微臣身处机要之地,提出建议是臣的责任,为臣心中有什么想法,怎么敢默而不献。陛下一并应敕扬州选择一名猛将,派当州之兵赶赴浮山,表里夹攻。”朝议接受了这个建议。 朝廷出除郭祚的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史。太和以前,朝廷刑法尤其严酷,显贵臣僚稍有差失,便常常遭杀头之罪。李冲掌握朝政,钦佩郭祚的学识才干,推荐他为左丞,又兼任黄门郎。郭祚便觉得心满意足,经常因家中以前曾经历崔氏之祸,总担心会遭危险灭亡,苦自陈诉,言词恳切,发自内心。李冲对他说:“人生有运数,是无法躲避的,你只管清白当官,有什么可害怕的。”从此二十多年,官位俸禄都很隆重,而求进之心越发滋长。又以东宫师傅的资本,看不上尚书之职,志在封侯、仪同之位,尚书令、任城王元澄替他上奏请位。等到为征西将军、雍州刺史,郭祚虽很高兴外任,但尚以府号不优,愿望越发大起来,执政的人颇觉奇怪。这时,领军于忠恃宠骄横,崔光这些人,卑躬奉承他,郭祚很讨厌他,于是派太尉从事中郎景尚说服高阳王元雍,令于忠出任州职,于忠听说大怒,矫诏杀害郭祚,当时郭祚六十七岁。 郭祚通达政事,凡是他经历的职务,都很称职,每有裁断,都有旧例可依。名位既重,声望也深,一旦无辜被害,远近时人无不惋惜。灵太后临朝,派使者前去吊慰,追复伯爵之位。正光年间,朝廷赠他为使持节、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谥称文贞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