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六 (第4/5页)
著《三晋记》十卷。 遵业子松年,尚书库部郎。 韩延之,字显宗,南阳赭阳人,魏司徒暨之后也。司马德宗平西府录事参军。 刘裕率伐司马休之,未至江陵,密使与延之书招之。延之报曰:“闻亲率戎马,远 履西畿,阖境士庶,莫不怪骇。何者?莫知师出之名故也。司马平西体国忠贞,款 爱待物,当于古人中求耳。刘裕足下,海内之人谁不见足下此心,而复欲欺诳国士, 天地所不容,在彼不在此矣。今伐人之君,啖人以利,真可谓处怀期物,自有由来 者矣。以平西之至德,宁无授命之臣乎?假令天长丧乱,九流浑浊,当与臧洪游于 地下,不复多言。”裕得书叹息,以示诸佐曰:“事人当应如此。”刘裕父名翘, 字显宗,于是延之字显宗,名子为翘,盖示不臣刘氏也。后奔姚兴。泰常二年,与 司马文思来入国,以延之为虎牢镇将,爵鲁阳侯。初延之曾来往柏谷坞,省鲁宗之 墓,有终焉之志。因谓子孙云:“河洛三代所都,必有治于此者。我死不劳向北代 葬也。即可就此。”及卒,子从其言,遂葬于宗之墓次。延之死后五十余年而高祖 徙都,其孙即居于墓北柏谷坞。 延之前妻罗氏生子措,措随父入国。又以淮南王女妻延之,生道仁。措推道仁 为嫡,袭父爵,位至殿中尚书。进爵西平公。 袁式,字季祖,陈郡阳夏人,汉司徒滂之后。父渊,司马昌明侍中。式在南, 历武陵王遵谘议参军。与司马文思等归姚兴。泰常二年归国,为上客,赐爵阳夏子。 与司徒崔浩一面,便尽国士之交。是时,朝仪典章,悉出于浩。浩以式博于古事, 每所草创,恆顾访之。性长者,虽羁旅飘泊,而清贫守度,不失士节,时人甚敬重 之,皆呼曰袁谘议。延和二年,卫大将军、乐安王范为雍州刺史,诏式与中书侍郎 高允俱为从事中郎,辞而获免。式沉靖乐道,周览书传,至于诂训、《仓》、《雅》、 偏所留怀。作《字释》,未就。以天安二年卒。赠豫州刺史,谥肃侯。 子济,袭。位魏郡太守,政有清称,加宁远将军。子侄遂居颍川之阳夏。 史臣曰:刁雍才识恢远,著声立事,礼遇优隆,世有人爵堂构之义也。王慧龙 援难自归,颇历夷险,抚从督众,见惮严敌。世珍宝有令子,克播家声。韩延之报 书刘裕,国体在焉。袁式赞礼仪崔浩,时称长者,一时有称,信为美哉。 部分译文 刁雍,字淑和,渤海饶安人。高祖刁攸是西晋御史中丞。曾祖刁协,跟随司马睿渡江,定居京口,官至尚书令。父刁畅,任司马德宗的右卫将军。当初,刁畅兄刁逵因刘裕轻狡薄行,欠社钱三万,过期不还,把他抓起来当兵去了。等到刘裕诛杀桓玄,因与刁逵有仇,先诛刁氏一族。刁雍被刁畅旧吏藏了起来,投奔姚兴豫州牧姚绍所在的洛阳,后来又到了长安。刁雍博览群书,姚兴任命他为太子中庶子。 泰常二年(417),姚泓灭亡,刁雍与司马休之等人投奔魏国。刁雍上表陈述衷曲,表明诚心,请求在南疆效力。魏太宗答应了,授予刁雍建义将军的称号。刁雍于是在黄河、济水之间招集流散人马,共得五千多人,南据大岘,sao扰徐、兖二州,建号誓师,传檄边境。刘裕派将领李嵩等率兵讨伐刁雍,刁雍在蒙山把他斩杀在阵前。这下兵力增至二万,刁雍进驻固山。泰常七年(422)三月,刁雍堂弟刁弥也率军进入京口,谋划共同讨伐刘裕,刘裕派兵打败了他们。六月,刁雍又侵犯刘裕的青州,刁雍战败,于是收拾散兵在马耳山自保。又被刘裕青州军所逼,便进入大乡山。 泰常八年(423),魏太宗南幸邺城,刁雍在行宫朝见皇上。太宗问:“先前听说卿家有人逮捕过刘裕,这人跟你是什么关系?”刁雍说:“是为臣的伯父。”太宗笑着说:“刘裕父子应当害怕爱卿。”又对他说:“朕先前派叔孙建等人攻打青州,老百姓全部躲藏起来,城池还没被攻下。他们既然一向都惧怕卿的威风,士兵百姓又相信服,今天朕想派你帮助叔孙建等人,你当勉力为之。”于是授刁雍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东光侯,拨给五万骑兵,让他别立义军。叔孙建先打东阳,刁雍来到,招集义众,又得到五千人,派人安抚各郡县,当地百姓人心归顺,送租粮供给军需。刁雍攻东阳,铲平其北城三十步左右。刘义符青州刺史竺夔在城内挖地道,向南延伸进入渑水涧,作为退路。刁雍对叔孙建说:“此城已平,应及时攻入。不然的话,城中人都逃完了。”叔孙建担心会伤亡士兵,提出疑问。刁雍说:“如果害怕损伤官兵,刁雍今天请求带领义兵先进去。”叔孙建不听,竺夔想从东面逃走,正逢刘义符派将领檀道济等人救青州。刁雍对叔孙建说:“敌人害怕官军铁骑,用锁连车成为连环阵。大岘以南,处处狭隘,车辆不能并行。刁雍请求统义兵五千,据险破敌。”叔孙建不听,说:“士兵不服水土,病者已过半数。如相持不休,士兵定会死尽,哪里还能再去战斗。现在不损大军,安全而返,这是上策。”叔孙建于是引兵而还。 刁雍于是镇守尹卯固。皇帝又下诏让他南入,以扰乱敌境。刁雍攻克项城。这时正逢朝廷有诏追令他随机应变,刁雍于是招集谯、梁、彭、沛百姓五千余家,置二十七营,迁镇济阴。延和二年(433),在外黄城建立徐州政府,设置谯、梁、彭、沛四郡九县,朝廷任刁雍为平南将军、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侯。刁雍在镇七年,太延四年(438),奉召回京,边民仍连年要求他回去。魏世祖很嘉许他,太平真君二年(441)又被授官使持节、侍中、都督扬、豫、兖、徐四州诸军事、征南将军、徐豫二州刺史。 三年(442),刘义隆将裴方明侵占仇池,皇帝下诏让刁雍与建兴公古弼等十余名将领讨平敌人。五年(444),刁雍以本将军为薄骨律镇将。到镇,刁雍上表说:“臣蒙宠出镇,奉职西藩,总领各军,户民殷广。又总领戎马,以防不测,安排屯田,作为储积。臣夙夜思虑,寝食难安。从今年四月末到镇,现在已至仲夏,治下百姓仍没能春种。臣心念那些农夫,虽然布满原野,但官渠缺水,不能广种。从前段时间以来,劳动所得不抵租税,兵人口累,都很饥俭。臣略加检查,发现此地耕种困难。 “大凡想养民丰国,必须耕种农田。此地缺雨,正应引黄河水浇灌。臣观察旧渠堰,是上古所建,不是近代的事。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南北长二十六里,东西四十五里,被凿穿通向黄河,看起来像大禹当年旧迹。这两岸作为灌田用的大渠,宽十多步,从山南面引水到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