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觉醒_第五章谁家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谁家天下 (第3/3页)

事官员,包括所有总督、提督、巡抚和总兵,务必于冬至日抵达京师,由统帅部予以考核并下达整改任务。

    正当百官们惊疑不定地揣摩上意时,文渊阁内召开了初次内阁会议。

    “我们现在已经走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一步,可是事情并不会这么简单。”萧弈天总结道:“来自南方的报告指出,印度洋航线的重开已是刻不容缓。我们至少要在这上面投入两万精锐和一半的现役海军舰船。同时,蒙古军队仍然盘踞在山西,各省官员的态度也还阴晴未定,这都要求我们做好最坏的打算。”

    于庆丰起身发言道:“大人,我们现在最缺的还是人手。朝中那些官员都不足取信,儒生名士们又大多不愿同我们合作。从长远看,必须尽快培养出忠于我们的得力干将。”

    萧弈天点点头“一年半以前我曾访问过英吉利的剑桥大学,至今仍感触良多。若秋,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在各地挑选聪颖少年若干,送往剑桥学习。为时暂定三年,以观其效。如果可行的话,我希望将来能在北京建立起帝国自己的剑桥大学。”

    “是,下官一定不负大人所托。”

    “信光,军事方面还有什么问题吗?”

    “大人,我带来了戚元帅的建议。”慕容信光道:“原京师守军包括三大营和二十二卫计官兵五十六万名。除去保定一役的损失和缺额虚名,现在被我军解除武装的尚有十万。通过加以教导训练,也许可以让他们为我所用。”

    “我建议在蓟镇设立基地,将这些士兵按照新大陆标准分批重新训练,交由蓟州军官统领。”于庆丰道。“这样一来,我们手中可供调用的兵力将超过二十万,勉强可以应付近期内可能发生的不测。”

    “就这么办吧,戚老元帅对这个任务想必是驾轻就熟了。”萧弈天笑道。“南洋航线我想托付给老舒来办,顺便护送学生们前往剑桥。嗯,还有,派人前去西京拜会林公,委托龙渊阁暂代我们管理西洋。如果需要和穆斯林作战,你还可以全权调动包括欧洲舰队在内的所有行省武装。当然,最重要的是,用兵在即,朝廷的财政税收一定要得到保证。你离京期间工部的事务就由蹇尚代理吧。”

    两人一同点头领命,萧弈天又道:“信光,你领两万人马前去收复山西一地。放心,路上会有一支蓟州兵与你会合的。你们先在那里重建防务,等待内阁的下一步命令。”

    蹇尚突然插话道:“大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备不时所需,请内阁下令立即清查太仓钱粮存量。”

    于庆丰赞同地补充道:“北方粮草严重依靠南方供给,如果他们态度坚决地反对内阁的话。恐怕这对我们将会是个严重的打击。”

    “我明白了。”萧弈天若有所思地回答:“离南方摊牌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一定要抓紧机会。必要的时候,也许可以考虑一些非常手段。”

    两天后,百忙之余的帝国首辅由于庆丰和陈应龙陪同出现在军器局火器校场,亲自主持火器改良研讨会议。

    按照内阁决议,军器局应尽快熟悉从新大陆带来的新型火器,加以仿制和量产。因此,来西洋舰队的火器专家已提前进驻军器局,指导中土的同行们对现有武器加以改良。西洋先进的火药配方、燧发枪和长身径后膛炮技术令旧大陆匠人惊奇万分,而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建议也令新大陆专家印象深刻。

    “北京那些皇家工匠们并不像我们原先想象的那么死板。”多年后,当时的一名朱雀营军官在回忆录中写道:“相反,他们很快掌握了这些新式武器的制作工艺,还利用自己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很明显,他们中不少人都曾经有过各种改良火器的新奇思想,可惜却一直被埋没在紫禁城的深宫高墙之内。”

    一名在军器局服役多年的老工匠在参观子母铳后膛炮射击演示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令在场的西洋军官们兴奋不已:“你们为什么不把这种预装弹方法运用在单兵火器上呢?这样的话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射击速度,士兵们装填弹药的难度也降低了很多。”

    “我们没想过这么多,”那军官坦率地承认“设计子母铳原本只是为了提高火炮射速。不过,骑兵们在颠簸的马背上射击,装填弹药是最大的难题。要是真能够制作出骑兵用子母铳,火枪骑兵纵横天下的梦想要成为现实也就为时不远了!”

    老工匠立刻得到了重奖,由首辅亲自授予他正九品散官职位,外加赏银两百两。“如果谁能制作出骑兵子母铳样品,官授正七品,奖金是现在的十倍!”萧弈天补充道。“从今往后,我国工匠但凡有新奇创想或巧工发明者,经工部核实评议,一律按此例嘉奖。”

    当年冬天,军器局呈上了有史以来第一柄燧发后膛枪样品,该枪长3尺8寸2分,枪口内径3分3厘,重7斤2两。随枪附子弹100发,这些子弹都是用油纸将铅丸与火药预包成圆筒形,筒底涂有引火硫磺,以油纸贴封;战时只需撕开封纸将其填入枪膛即可射击,有效射程一百五十步。由于样品完全合乎要求,内阁当即兑现了重金奖赏的承诺。至帝国万历十四年,这种新式火枪已经大量生产,成为了帝国主力部队的制式装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