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43节 (第3/4页)
在不远的地方建设了人行天桥,但居住在城中村的人去工业区上班仍然不如以前方便,于是,就有人图省事,直接横穿东行道,然后翻过隔离墩子,再穿越西行道,到达工业区,不仅麻烦,而且危险。实际上,也确实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半夜工人上下班,以为这时候车子少了,就偷懒不绕道走天桥,直接穿越两条快车道,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半夜车辆确实是少,可正因为车子少,所以才开得特别快,况且,凡是半夜开车的人,不是疲劳就是醉酒,疲劳的人眼睛不好使,睁一会儿就想休息一下,闭一会儿,而醉酒的人大脑兴奋,胆子大,开起车来像玩赛车,飞快,两种情况表现形式不同,结果却一样,就是经常轧死人。这种情况发生多了,村里就传出来怪话,说是村口这个牌坊建得不好,对着大道,像一个巨大的老虎口,一天到晚想着要吃人,白天不敢吃,就专门等到晚上吃,说得神乎其神,居然还有人在牌坊上找到了老虎的眼睛。这种传说当然是迷信,但是由于它不断得到灵验,迷信也就接近真理了,仿佛谁要是反对拆除,就有意想谋财害命一样,所以,当时虽然贺曙光不相信这套鬼话,但是又不能不相信群众,差点就同意把牌坊拆了。幸好在他们正式动手之前,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在隔离墩子上面加了钢网,让图省事的人根本就没有办法翻过去,必须绕道走天桥,这一招居然比拆牌坊有效,立刻就杜绝了交通事故的继续发生,像老虎口的牌坊也幸免被拆。 事过境迁,现在又有人提出要拆除牌坊,这次的提议人是贺子强。 43 贺子强是贺曙光同母异父的弟弟,小时候贺子强不好好学习,贺曙光还管教过他,不知道是不是贺曙光管教的作用,贺子强后来果然上大学了,而且上的是上海同济大学,大学毕业之后,还考上了研究生,现在在深圳市建设局规划处工作。 贺曙光高兴,为贺子强考上同济大学而高兴,也为他大学毕业之后考上研究生而高兴,因为贺子强同时创造了罗沙村的两项第一。 到贺子强他们这一代,罗沙村经济条件好了,彻底好了,但真正通过高考上同济这样全国重点大学的并不多。在罗沙村,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求上劲,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即便有,他们也找不出要求孩子上劲的充分理由。如果大人劝孩子好好学习,将来争取上大学,那么,孩子反问,为什么要上大学?大人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在大多数村民看来,上大学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将来好找个工作,解决自己未来的生活来源问题,二是实现农转非,改变自己的身份,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对罗沙村的原著村民来说,这两项都不必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存在生活来源问题,而且他们已经是城市户口了,并且生活得比一般城市居民还好,命够好的了,好上天了,还怎么改变?干吗要改变?改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村里绝大多数子弟根本就不想上大学。当然,也不绝对,事实上,除了贺子强外,村里也有人上大学的,特别是到后来,村里了大学的比例还呈明显上升趋势。不过,他们没有像贺子强一样上同济这样的大学,而是上另外两种大学。其中之一是出国留学,上中学的年龄就出去,先进语言学校学语言,然后进大学预科班,等预科班毕业后,直接上大学,既免除了国内高考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艰辛,又能获得洋文凭,说起来还是留洋的,好听,所以,村里上大学的孩子当中大部分选择了这条道路。第二种情况是上职业大学,深圳有一所专门为具有本市户籍的高考落榜生开办的特殊大学,叫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门槛自然比同济这样的大学低,不是低一点,而是低很多,低到凡是具有深圳本地户口并且正规参加高考的学生基本上都能上,所以,这也成了一部分罗沙村原著居民子弟另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总之,贺子强是整个罗沙村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进入重点大学的第一人,也是大学毕业之后考上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第一人,所以,贺曙光高兴。 贺子强研究生毕业回到深圳的时候,贺曙光原打算送给他一辆轿车作为礼物,但子强不要,说他刚刚参加工作,一上班就开私家车,搞得很特殊,不好。贺曙光则说:你不是从小就想开汽车吗?贺子强笑,说他是想开车,但想开自己买的车,说等他工作几年积攒到钱了,自己买车。 贺子强当时这样说的时候,贺三也在。贺三这些年明显地老了,但是脑子并没有老,仿佛比以前而更清楚了,当时他听贺子强这样说,还骂贺子强,说:什么你自己的,自家哥哥是外人吗?但贺曙光听了贺子强的话却没有生气,还蛮高兴,当场就夸奖贺子强好,有志气。夸奖着,还习惯性地伸手摸了贺子强的头,完全还是把他当小弟弟甚至小孩子看。他没有想到,这才几天,这个小弟弟甚至小孩子却要向他叫板了。 贺子强正儿八经地向贺曙光提议拆除牌坊。理由之一说这个牌坊是假的,是近几年才造的,没有任何历史价值和意义;理由之二说牌坊并不能代表罗沙村的地界,因为真正的罗沙村远不止牌坊后面那一片亲嘴楼,而是包括周围一大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