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_第17-1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18节 (第2/3页)

任。但是,光有主任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大批做具体工作的普通干部,甚至还要有一般的机关工作人员,贺曙光就是调上去做工作人员的。比如当小车司机,比如做后勤,还比如做收发等等。不过,在罗沙村的村民看来,这就是上去当干部,而且是当大干部。

    村民的看法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事实上,当时深圳确实缺干部,为此,市里制定了三套补充干部的方案。第一是向省委要干部,第二是从内地调干部,第三是从本地提拔干部。向省委要干部不容易,广州的干部不愿意来深圳,觉得从广州调往深圳就跟过去“下放”一样,不情愿,而省内其他地方也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县改市的情况比较多,各地的人民公社刚刚改成乡,就马不停蹄地再改成镇,自己都缺干部,哪里有多余的支持深圳。从内地调干部也不像现在这样顺利,除了一些广东籍的干部响应外,其他干部响应的并不多,于是,提拔培养本地干部就成了扩充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贺曙光这时候去了管理区,可能一开始做搞收发当司机这样的工作,但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加上主任王寿桃对他印象不错,有朝一日获得某个学习进修的机会,被提拔培养成干部也可能的。

    消息传来,全村兴奋。村民不是为贺曙光高兴,而是为他们自己高兴,因为他们早就认为王寿桃是贺曙光的后台,现在果然被猜中了,村民们有理由为自己的先见之明高兴。

    但有两个人不高兴。一个是戚福珍,另一个是贺曙光。

    戚福珍担心贺曙光抽调到管理区工作之后会变心。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前几年村里有人谈恋爱,已经谈到结婚嫁妆了,可突然男的去了香港,黄了。关键是他们俩的事情刚刚有些明朗,在这个节骨眼上,经不起折腾。福珍虽然个子不高,但智商不低,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和贺曙光的事情注定要经过磨难,能走到现在已经不容易。那天七叔公主动让她出去把贺曙光叫回来,戚福珍就知道老豆打算接受曙光了。由于七叔公在贺曙光他们买车的问题上非常开明,使贺曙光增加了对七叔公的好感和将来当他女婿的信心,所以,在后来谈到具体问题时,双方也都主动做了让步。七叔婆对赵兰香说,七叔公知道光仔是你们家顶梁柱,可以先按入门礼节做,光仔还继续留在你们家,他跑运输挣的钱也归你们家。而赵兰香则说,曙光已经跟她商量了,先在这边过几年,等阿强大了,他一定到你家做入门女婿,好好孝顺你们,为你们养老送终。一席话,把七叔婆说得年轻几岁,回家学给七叔公听,七叔公脸上的皱纹立刻平展不少。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冒出贺曙光到管理区的事情,福珍能不担心吗?

    贺曙光不高兴的原因在他的责任心。以前他只是感到对这个家有责任,现在他感到对跟他一起买车跑运输的人也有责任。如果单从对他家里人角度考虑,去管理区工作不一定是坏事情。他甚至已经想好了,他已经有驾驶执照,如果他去,就争取给王寿桃任开小车。他估计王主任会答应。听大佬张说,在司机当中,最好是给首长当开车,连长见到团长的司机都点头哈腰。所以,如果单从他家里考虑,他到管理区工作说不定还能照顾得更好一些。但是,一想到村里那么多年轻人信任他,在他的鼓动下专门去考了驾驶执照,已经把钱准备好,甚至有人把已经买到手的建筑材料再低价兑出去,筹钱买汽车,在这种情况下,他好意思自己一拍屁股走人吗?再说,大家已经搞了民主选举,一致推举贺曙光当罗沙运输公司经理,他怎么能撇下大家不管,自己跑到管理区去呢?

    贺曙光做不到。

    贺曙光把自己的想法对戚福珍说了。戚福珍听了之后半天不说话,贺曙光以为她反对,又费口舌解释半天,终于把戚福珍解释得笑起来。其实,戚福珍并不是反对,而是惊喜,是太惊喜了,惊喜得说不出话。或者是太想说话了,但因为要想说的话太多,所以才不知道先说哪一句,最后竟然一句也说不出来。

    当然,最后戚福珍还是说出来话了。说我们这里是城市了,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与其去管理区做个小人物,不如留在村里自己做一番事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总之,说了一大堆大道理,可就没有说如果贺曙光去了管理区,她担心他们俩的事情有危险。

    贺曙光放弃去管理区的消息立刻成为村民议论的中心。人们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贺曙光傻,眼下土地被征用了,大家都要自谋职业,但是农民离开土地哪里有什么好职业?他家也没有直接的海外关系,将来想靠都靠不上,这时候到管理区混个铁饭碗最好,有里子,也有面子,不仅自己可以一辈子吃皇粮,而且将来弟弟meimei都跟着沾光。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拿七叔公举例子,说整个罗沙村谁最威?还是七叔公。为什么七叔公最威?就因为他是村长兼支部书记。如果不是,像他这样连一个儿子都没有,还不早被人家扁死?所以,当干部比生儿子强,贺老二生了那么多儿子,一辈子不服气七叔公,结果怎么样,还是斗不过七叔公。现在贺曙光放着当干部的机会不去,不是傻瓜吗?

    另一派认为贺曙光不去是对的,如果去了马上当干部,当然没的说,问题是去了跑腿,将来到底怎么样很难说,不如在村里保险。在村里,贺曙光已经取得了大家的信任,这次选举运输公司经理就是一个例子。只要车子一买来,运输公司开张,一个月挣的钱比在管理区跑腿一年还多,而他家老的老小的小,最需要钱,只要贺曙光在这个家,家就撑起来了,不比到管理区跑腿实惠?持这种观点的人还做了预测,说将来贺曙光真要是把戚福珍娶了,他就是七叔公唯一的女婿,七叔公退位的时候,谁也不用争,村长兼书记的位置非他莫属。在村里当村长不比在管理区当跑腿的强?

    由于这些议论直接牵扯到七叔公和贺老二,所以,村民议论了一阵子之后,就把注意力放到他们二位的身上,看这两位斗了一辈子的长者是什么态度。

    七叔公比较含糊,人们从他嘴巴里套不出什么话。他本来就说话不多,说一句是一句,但是恰好在这个问题上,一句也不说。曾经有人套过,问如果贺曙光去了管理区,那么运输公司的经理是不是要重选?七叔公眼睛都没有抬,回答:到时候再说。但是,什么叫到时候,到什么时候,他并没有说,等于没有回答。人们又套七叔婆的话。问:光仔和阿珍的婚事打算现在就办还是等光仔到管理区当干部之后再办?那意思,像是提醒七叔婆应该早办,把生米做成熟饭,免得日长梦多。但是,七叔婆像是事先做了准备,回答得更有水平,说:这是她婆家cao心的事情。一句话把皮球踢到姓贺的那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