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革命的微风 (第1/7页)
第二章 革命的微风 刚刚开始服刑的时候,那望不到尽头的漫长刑期压倒了我,同古拉格群岛世界的初步接触把我摧毁了。因而我绝对不曾相信有朝一日我的心灵还会逐渐地振作起来,会随着岁月的流逝不知不觉地,像登上夏威夷的洛阿火山一样,登上那看不见的“群岛”的高峰,并且会站在那山巅上镇定自若地纵目四顾整个“群岛”甚至还会被这难以置信的海洋的万顷波涛的光辉所吸引。 刑期的中间一部分,我是在一个黄金般美好的小岛上度过的,那里给囚犯吃得饱,给水喝,囚室里也温暖、清洁。为了换取到这一切,要求于我们的并不多:只须在书桌旁边坐十二小时,满足首长的愿望。 可是,我却忽然失掉了享受这种清福的兴趣!…因为我已经摸索到f监狱生活的某种新的意义。回顾过去,如今我觉得莫斯科的红色普列斯尼亚监狱的“专用犯人”对我们的劝告-一“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得争取不落到一般劳动里去!”——实在是太可怜了。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简直无法与所得到的东西相比。 监狱启发了我的写作愿望。如今我把全部时间都投到这一爱好中去,对于公家的工作厚着脸皮能拖就拖。我要直起腰来,这对我来说比黄金岛上的黄油和白糖显得更加珍贵了。 于是,我们几个人便被人家给“弄直了腰”——决定把我们押往特种劳改营。 押往特种劳改营的过程是漫长的,花了整整三个月(十九世纪骑马也比这快得多)。路上我们走得那么缓慢,甚至这段路就像是生活中的整整一个阶段,它长得似乎连我的性格和观点都在这期间改变了。 但旅途中一直是兴致勃勃的、愉快的、这旅行颇有意义。迎面吹来的微风清新而令人振奋,那是苦役刑的风,也是自由的风。四面八方凑近来的人和事都向我们表明:真理在我们这边!在我们这边!绝不在审判和监禁我们的人们那边。 到达熟悉的布蒂尔卡监狱,欢迎我们的是小窗户里进发出的女人的尖叫声,那大概是些单身监禁的囚犯在叫:“救人呀!打死人啦!打死人啦!”喊叫声随即就在看守的巴掌中被憋回去了。 在布蒂尔卡的“转运站”里,把我们和一些一九四九年判刑的新犯人混编在一起。他们这些人的刑期都很可笑,不是一般的“十元券”(即十年),而是“四分之一”(世纪)(即刑期二十五年)。每当他们在无数次的点名中报告自己的满刑日期时,听来简直像是在故意捉弄人:“一九七四年十月!”“一九七五年二月!” 坐这么长时间的牢!简直不可想象。必须搞到一把老虎钳,把铁丝网剪断才行。 这种二十五年的刑期本身就会给囚犯们造成一种新的品质。政权当局已经朝着我们使出了所能使出的一切招数。现在轮到我们,囚犯们,说话了。我们要说出自由的语言——说出那些不可能再受约束和威胁的话,说出我们一生中未曾说过的、而对于明确态度、团结战斗又是必不可少的话。 我们是在喀山火车站上,在“斯托雷平囚车”中,从车站的广播喇叭里听到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的。战争的第一天上午北朝鲜人就穿过南朝鲜人的坚固防线前进了十公里,而后,北朝鲜人却硬要使世界相信是他们先受到攻击的。任何一个上过前线的甚至最傻的战士都可以判断出:首先发起进攻的正是在第一天就大步前进十公里的一方。 这个朝鲜战争使我们也感到了兴奋。我们这些不安分的人个个都盼望着暴风雨的来临!因为没有暴风雨,没有暴风雨,没有暴风雨的话,我们是注定要慢慢地被折磨死的! 过了梁赞,初升太阳的红色光芒从囚车上钉死的小窗孔直射进来。站在我们这个格子对面的年轻押解兵被照得眯起了眼睛。押解兵确实像个押解兵的样子:每个格子里塞进我们十五个人,只发给咸鲱鱼吃。不过,确实还给送点水来,早晚两次还放出去解手。因此,我们对他并没有什么不满的。但是,这个小伙子却忽然心不在焉地、甚至是毫无恶意地脱口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他说我们是人民的敌人。 这可不得了了!我们这个格子和隔壁格子的人一齐向他喊起来: “我们是人民的敌人,那么为什么集体农庄里没有东西吃?!” “一看就知道,你这小子也是农村来的,你大概还想留在部队超期服役吧。当个哈巴狗!大概你也不想再回去种地了吧?” “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你们干吗还把这乌鸦囚车涂上别的颜色呢?可以公开地押运嘛!” “喂,孩子!我有两个像你这么大的儿子都死在前线了。可我呢,倒成了敌人,是吗?” 已经有许久许久没有从我们的口里飞出过这一类的话语了!我们喊出的都是些最普通的道理,都是些可以看得见的事,因而它也是难以驳倒的。 一个超期服役的军士走过来帮助这个不知所措的小伙子,但是,他并没有把谁揪到禁闭室去,也没有记下谁的名字,他只是帮助他的弟兄招架而已。这个现象又被我们认作新时期到来的迹象了。(其实,一九五0年会有什么“新”时期呢?!)木!这只是一种迹象,它表明新刑期和新建的政治犯劳改营在囚犯中间造成成了一种新关系。 我们同两名押解兵的争论后来发展为纯粹的论据竞赛了。年轻的士兵们瞅着我们,已经不敢再把我们这个格子和隔壁格子的任何人叫做人民敌人了,他们企图用报纸上和政治教材里的话来反驳我们,可是,尽管他们还没有认识到,但确已感觉到自己的话是多么虚伪、多么言不由衷了。 “你们看看,孩子们!你们往窗外看看!”我们对他们说“看你们把俄罗斯搞成什么样子啦!” 窗外是一片撒满烂麦秸的、坎坷不平的、破烂贫困的国土(我们的火车走的是鲁札耶夫线,外国人向来不走这条线)。假如当年的拔都汗看到的俄罗斯的土地是这种样子的话,他也许就不会来夺取立了。 在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